1.浮粿的做法

2.泉港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浮粿的做法

泉港今日油价_泉港食用油价格最新

“泉港浮粿”,又称“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泉港区即原惠安北部地区,系属福建省泉州市,该区位于湄洲湾南岸)。该菜品皮薄而酥脆,内劲弹而不黏;那刚炸出来的浮粿,用筷子掰开,里面有香喷喷的海蛎和鲜嫩的瘦肉,美味至极,让你品赏美味后齿颊留香。不愧为泉港第一小吃!

浮粿源自泉港一带,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点心。浮粿选用最新鲜的海蛎、瘦肉、米粒、包菜、胡萝卜、以及姜泥和蒜泥和当地特有的地瓜粉等为原料,调制成稠稀适中的浮粿团,用五角模具定型,将浮粿团放到锅中炸至几分钟,颜色诱人且香气扑鼻的浮粿就诞生了。出锅后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食用时蘸点酱醋,更为香嫩可口。

实际上浮粿在泉港有三种风味,第一种为硬式浮粿,主要流行于后龙镇、南埔镇和峰尾镇;第二种为软式浮粿,流行于山腰镇和前黄镇;第三种为新式浮粿,主要是惠安、仙游等地借鉴和改良浮粿的制作工艺,以便讨好当地口味。

硬式浮粿和软式浮粿的区别在于对地瓜粉的运用,前者通常地瓜粉更为粘稠,在炸制过程中,油炸时间相比软式浮粿略久一些,成品呈现稍微焦(但没有焦味)。硬式浮粿以肖厝渔人码头和上西村大队部对面的老店最为正宗。软式浮粿则相对较软,一般需要用筷子夹起才能食用,以原山腰农行下的老店为正宗(已搬走),以新民街的浮粿为正宗。

传统吃浮粿的方法是拿箬叶或者蒲葵叶包裹浮粿食用,食用时,浮粿的油香味和果叶的新鲜香气混杂一起,实为劳动人民的一大喜爱。建国后,随着浮粿消费的剧增,通常以报纸来包裹浮粿,不过不太卫生。

实际上不管是软式还是硬式浮粿,最传统最正宗的做法是:必须用羊油来炸制。不过已经没有店家做羊油浮粿了。

食用方法

泉港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浮粿

泉港浮粿”,又称“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地方特色风味小吃

泉港浮粿

(泉港即泉港区,系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湄洲湾南岸)。浮粿源自泉港一带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点心。浮粿选用最新鲜的海蛎、瘦肉、米粒和当地特有的地瓜粉等为原料,调制成稠稀适中的浮粿团,用五角行模具定型,将浮粿团放到锅中炸至几分钟,颜色诱人且香气扑鼻的浮粿就诞生了。出锅后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食用时蘸点酱醋,更为香嫩可口。泉港浮粿皮薄而酥脆,内劲弹而不黏。那刚炸出来的浮粿,用筷子掰开,里面有香喷喷的海蛎和鲜嫩的瘦肉,美味至极,让你品赏美味后齿颊留香。不愧为泉港第

口酥

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以面粉调水,再加少许肉油

泉港口酥

,揉成面团,取一小团,以圆木棍或酒瓶等圆滑的东西擀平,平摊于手,将馅置于其中,捏拳使面团合拢成鸡冠状。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的口酥。

蚵饼

蛎饼,又叫海蛎饼,泉港传统风小吃,具有浓郁的泉港味,与众不同,

泉港蚵饼

名闻遐迩,魅力所在。 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泉港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稀饭,一干一稀,风味佳美。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味荤。泉港人大多把蛎饼做下粥小菜,若与同吃稀饭味道更好。在泉港的大街小巷的小食摊上均有蛎饼这种点心。

蚵煎

(闽南话为ǒu ā jīa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发源于泉州,是闽南、

泉港海蛎煎

台湾等地的经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里搅拌入蚵仔、蛋、葱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九层糕

福建著名风味小吃。具有粿分九层,色彩丰富,外形美观,细嫩甜爽的特色。

泉港九层糕

菜系:闽菜 ,特色:一是粿分九层,食用时可逐层撕开,饶有趣味;二是米粿软嫩,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