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见证历史的新闻有哪些

2.假设石油某天枯竭了?意味着。。。

2020见证历史的新闻有哪些

国际油价标准_国际油价自来水价格走势

.美股连续熔断4次,股神巴菲特都直呼见证历史。

美股熔断就好比我们家里用电的保险丝断了一般,极端行情才会触发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

美联储此次的放水也不一般,宣布推出无限量QE,力度非常大。

这次受疫情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巨大,连股神巴菲特也惊呆了,直言活到89岁,连续见证美股熔断的历史。

2.东京奥运会将延期举行,时间暂时未定。

2020年本来是东京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受到疫情的影响,国际奥委会宣布已经和2020年东京奥组委达成了共识,本次奥运会延期举行,时间暂时未定,但不会晚于2021年夏天。

这是奥运会首次在奇数年召开。

3.原油跌至负值,中行原油产品暴雷。

4月20日,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首次跌至负值,报收-37.63美元/桶。

大跌时,网友也纷纷开启了段子模式:

WTI5月原油期货日K线走势,来源:Wind

油价第一次跌破30美元时,人们惊呼,石油怎么能比矿泉水还便宜?他们确实是对的,因为油价的对标是自来水。

上交所几大指数暴跌,大家以为是真的,结果是假的;晚上芝交所油价暴跌,人们以为是假的,结果是真的。

一桶原油能换啥?一桶KFC全家桶。

我们也一起见证中行的原油宝暴雷,参与投资的人辛苦积累的财富只能大幅缩水。

这也告诉了投资人不要轻易抄底,特别是对于自己不懂的理财方式,直接躲开就好。

4.2020年高考延期。

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最关心的就是高考了,这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2020年高考的同学们,多了1个月的备考时间可以专心复习,全国普通高考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具体是7月7日至8日。

5.加入欧盟47年后,英国正式“脱欧”!

2020年1月30日凌晨,欧盟议会在布鲁塞尔投票批准了英国脱欧协议,这意味着这部长达三年半的英国脱欧,终于有了结局。

6.新冠疫情全国传播的病例超越了过去的非典。

本次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影响,比过去的天花、鼠疫、非典等更严重,比流感致死率高处十倍。

假设石油某天枯竭了?意味着。。。

本轮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始于2003年底,年均油价由2003年的28.83美元上涨至2004年的38.27美元,2005年期货原油价格一度突破70美元,前不久再次突破70美元。如果按目前的最高价与2003年的均价比,涨幅已经超过1.4倍。

这让人们联想起上世纪70—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国际年均油价从1973年的不到3美元大幅度上涨至1974年的12美元左右,上涨约了3倍。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国际油价(布伦特)由1978年的14.02美元上涨至1979年的31.61美元和1980年的36.83美元,涨幅超过1.6倍。

从涨幅上说,本轮国际油价上涨已经接近第二次石油危机,只不过其影响没有那两次石油危机那么大。但如果继续涨下去,涨到每吨100美元以上,甚至也像第一次石油危机那样上涨3倍以上达到120美元,世界经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中国经济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在已经发生过的三次石油危机中,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最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涨幅最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社会首次遭遇石油危机的冲击,手足无措。那次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下降了4.7%,欧洲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中国在前两次石油危机中没有受到什么明显影响。因为当时的中国尚未与世界经济接轨,而且石油需求不大,能够自给自足。可以肯定地说,一旦再次发生石油危机,中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事外,相反,很可能会被推到漩涡中心。因为中国石油需求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并早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1.36亿吨,占石油全部消费量的42.9%。综合观察中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石油资源状况,受到石油危机冲击最重的很可能是中国。

当然还有印度。作为在人口、经济增长速度上与中国基本处于一个数量级上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印度对石油的需求不可小视。

还有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资源、能源、石油消耗国,美国一直在进口大量石油,其中60%消耗在汽车上。石油危机对美国消费的打击将可能重于对生产的打击。

那三次石油危机主要不是真实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所致,而是与世界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密切相关。而近几年的油价上涨,固然有诸多技术因素,但其心理基础似乎是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因此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发生了由资源枯竭导致的石油危机或能源危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一本名为《后化石能源时代》的书描述了这种情景:

1、所有汽油对私人停售,飞机基本停用,只保证大城市公共汽车行驶;

2、自动化半自动化企业几乎全部停产,农业生产恢复人工劳动,世界产出急剧下降,城市失业率达到80-90%;

3、燃煤、布料、粮食、肉类及各种副食品、蔬菜等凭票定量供应;

4、每户每天只能用15瓦照明电力2小时,高层楼房停止供应自来水;

5、网络系统、计算机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停用,各种娱乐场所停业……

总之,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都急剧萎缩,人类大致回到了农耕社会。

 

当然,这是一种极端推测。我认为,这种情景不大可能出现。诚然,按目前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储量,很可能几十年后人类就没有化石能源可用了。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强烈的生存危机感会迫使人类在资源枯竭到来之前找到对策。首先,可能会陆续发现更多的石油和煤炭储量资源;其次,能源使用成本的日益提高会推动节能技术的迅速进步,从而减少单位能源消耗。第三,有望对核能进行更加安全的利用;第四,可能找到较大规模的替代能源,如可控核聚变,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还有生物能源,如曾经大力推广但后来停滞的沼气利用,以及尚未大面积推广的用粮食、秸杆生产乙烯、酒精的技术等。这几条,除可控核聚变似乎遥不可及外,其他方面都有望获得商业化的突破。譬如,安徽已建成2万吨的用玉米生产乙烯的装置,据企业负责人说,只要国际石油价格不低于每吨25美元,就有利可图。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说,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为中国每年新增4亿至5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可再生能源将占中国能源消耗比重的10%。其中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可替代1000万吨的成品油消费。

有报道说,2004年,世界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量已超过300亿升,约相当于当年世界汽油年消耗量的3%。目前中国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

102万吨,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产规模为5000吨,以餐饮业废油回收或以黄连木、油菜籽等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大约为2万吨。

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的角度说,油价越高,替代能源的研究发展就越有可能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