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珠宝店买黄金,会不会买到假的,如何辨别真假

2.鎏金从什么朝代开始

3.祈福兔:2011年春节国内寺庙旅游推荐

4.南京博物馆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品?

5.谁知道冷鎏金金水的配比

到珠宝店买黄金,会不会买到假的,如何辨别真假

徐州金属镀金价格查询-徐州电镀厂

1、硝酸检验法

把金器放入小型的不锈钢容器中,滴一滴硝酸在金器上,观察反应。如果滴酸处呈现绿色,那么这件金器要么是普通金属制成的,要么是镀金的。如果呈现金色,那么就是镀金铜。如果呈现牛奶色,就是镀金银。如果没有任何反应,那么这件金器就是真的。

2、听声音

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抛掷,会发出叭哒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3、掂重量

黄金的比重为19.3g/cm3,成色与比重关系较大,比重接近19.3时,含纯金越高。以手掂其分量看与体积大小是否相称,形状大而较轻可能掺假。但一般掂于手中,若略有沉坠感的就可感知是真金首饰,可见黄金体小质重。对笨大而又轻飘的饰品应警惕,认真辨别是否伪品或半伪品。

扩展资料

首饰分辨

在黄金首饰中,纯金首饰质地较软,牙咬有印,容易弯折,色泽金黄、纯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觉。 K金首饰质地稍硬,牙咬无印,色泽是黄中带白,并依K数的减小,白色渐增,**渐浅。K金首饰的手感不如纯金首饰沉重。此外,无论是纯金还是K金首饰上都带有印签。

黄金首饰上的印签,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质地。标明含金量时,用“99”字或“24K”字样的表明是纯金首饰,K金首饰依含金量不同,标明着相应的K数,如标着“18K”的K金首饰,其含金量为75%。

此外,首饰上还有标志着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地印签。真的黄金首饰,印签标准、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别标识。

容易与黄金首饰相混淆的首饰种类较多,有的是镀金首饰,有的是包金首饰,有的是铜质首饰,还有的是铜合金首饰。

百度百科-黄金首饰

鎏金从什么朝代开始

鎏金是从东汉开始的。

鎏金 是将金和 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 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扩展资料

鎏金的历史

鎏金是中国一项传统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

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到了汉代,《汉书》“外戚传”记载“……居 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侧及圈足均刻有与“外戚传”大致相同的铭文。

铭文中“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卢(炉)一具。”这两个可看出称谓基本一致。只是“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唐代称镀金。《唐六典》中称金有十四种,即销金、拍金、镀金、披金……另见《唐摭言·矛盾》:“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鎏金一词出现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见宋·丁度等人修定的《集韵》中,“美金谓之鎏”。现在的传统修复中“火镀金”也称“鎏金”与“黄金涂”、“金黄涂”,只是称谓上不同,工艺则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鎏金

祈福兔:2011年春节国内寺庙旅游推荐

北京雍和宫

对于雍和宫的僧侣来说,正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清代,每年这个时候,清宫都会从雍和宫派出36名僧人,在中殿念诵《迎新年喜经》。现在正月初一凌晨两点,和尚起床去庙里念诵《大威德金刚经》,《吉祥天母回供经》,一直念到天亮。第一天早上,僧侣们在深沉的钟声的陪伴下,穿过院落来到殿,念诵《永保护法》等经文,祈求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平安,以及一个好年景。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以东,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寺庙主要由三个精致的牌楼和五个宏伟的大厅组成。它占地66400平方米,有一千多个大厅,从有飞檐和拱门的东西牌楼到古色古香的东西顺山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西藏雍和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府,赐四子雍亲王,称为宫。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枢曾停于此。于是,雍和宫正殿原来的绿色琉璃瓦换成了**琉璃瓦。因为乾隆皇帝出生在这里,雍和宫诞生了两个皇帝,成为‘龙前福地’。所以寺庙是黄瓦红墙,规格和故宫一样。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雍和宫,任命特别宰相事务王管理宫内事务,无定额。可以说雍和宫是中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庙。

开放时间:9点至17点

提示:62路、44路、2路公交车在雍和宫下车,13路、116路、684路公交车在国子监下车。乘坐13、116、117、807、44路公交车在雍和宫站下车。

必须欣赏风景:

1.木雕三绝:五百罗汉山、檀香佛、楠木神社。

2.铜铸徐觅: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里,椭圆形汉白玉基座上的石池中有一座高1.5米的青铜徐觅。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山顶的因陀罗天自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天,是天堂的乐园。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这里讲经。

3.雍和宫内的古槐: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古树数量众多,其中槐树是北京的特色,自元代以来一直是北京行道树中的优势树种。这种乡土树种具有耐寒、抗旱的特点,适应北京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树形雄伟,生长迅速,因此被广泛种植。现在,在北京经常可以看到有数百至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塔,如北海公园方化宅院的唐代中国古塔,以及紫禁城武英殿东侧残破虹桥旁的中国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枝繁叶茂,京都古寺永和宫的中国古塔也是一大景观。

北京潭柘寺

老人常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随着冯小刚贺岁剧《非诚勿扰2》的上映,古老的潭柘寺成为“京新六景”之一,焕发出新的生机。影片中,葛优饰演的Roi和Ann在潭柘寺拜神烧香,完美展现了潭柘寺宁静祥和的一面。该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卡夫卡寺”,清康熙皇帝命名为“缙云寺”。然而,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潭柘山脚下,距市中心30多公里。坐在朝南的寺庙里,背靠珠穆朗玛峰,有九座高大的山峰被马蹄形的圆环包围着,就像被九条龙支撑着一样。高大的山峰阻挡了从西北方向来的寒流,所以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寺内有参天古树和佛塔,殿宇巍峨。整个寺庙建筑根据地形巧妙布局,错落有致,在被著名竹花点缀期间,环境极其优美。

开放时间:8: 20——16: 30

提示:可从前门、阜成门、7路公交车直接到达,也可在苹果园换乘931路。从市区出发,在悟空桥沿浮石路西走,108国道可直达潭柘寺。从野三坡景区走108国道,经马各庄、霞云岭、佛子庄直达潭柘寺。

碧尚景观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古建筑中档次最高的重檐大殿样式。“福海朱伦”横匾是乾隆皇帝的手书。吻两侧的四条“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帝的皇家礼物,为潭柘寺全国独有。

刘备馆:刘备馆的地面由巨大的汉白玉铺成,刻有蜿蜒的水槽,巧妙地形成了“南龙北虎”的图案。游客可以享受“曲水”的乐趣。

石锅鱼:是“潭柘寺四宝”之一。触摸石鱼可以祈求“消灾除疾”。

皇帝:据说在清朝,每有一个新皇帝继位,就会长出一个新的分支。龙皇帝把这棵树命名为“御树”。

毗卢阁:是寺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寺庙中最高的建筑。在其吻的背面看到“上凤下龙”的图案是非常罕见的。

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之一。自东汉永平(58 ~ 75)以来,相继建寺,宝塔高耸,殿宇雄伟,是中国所有建筑聚集的地方。雕塑、石雕、壁画、书法遍布寺庙,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五台山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慧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建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列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山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誉。五台山寺建于汉明帝时期。到了唐代,由于文殊信仰的兴盛,寺庙多达360多座。到了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清、黄两座寺庙。五台山五个平台顶部围成的区域称为平台内部,其外围称为平台外部。

五台山有三万多尊佛像,不仅有佛、菩萨、罗汉、威逼利诱的侍从、庇护者、保护者,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人俗人等。这里的佛像有八种:泥塑、金属、石雕、木雕、烧瓷、脱纱、刺绣、人像。

五台山淡季门票价格:140元/人(11月1日至3月31日为淡季)

五台山旺季门票价格:168元/人(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

小贴士:

从北京站乘坐K601次列车到五台山(22: 22——04: 31)接团,然后乘坐摆渡车,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五台山。返回:五台山坐班车到火车站再坐K602回北京;从北京来的游客可以乘火车到五台山站(隶属于樊氏盲人,原名沙河站),然后换车。呼和浩特、包头、大同的游客可以在原平、忻州站下车,然后换乘公交车到五台山。如果你想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济南、石家庄、xi和郑州去五台山,你可以先乘特快列车去太原,那里距离太原很远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创立于东汉末年,发源于北魏,盛于隋,盛于唐。素有“皇家寺院”之称,因安放佛祖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为舍利而建的塔,为塔而建的庙。原名阿育王寺,隋代改名为石成道场,唐初改名为法门寺。元朝和初唐都扩建了寺院,咸清年间在唐高宗修建了桂林宫第24号院。建筑非常壮观。该塔最初的俗称是“圣墓”。唐代贞观年间,改建为四级木塔,明代在隆庆倒塌,万历7-37年又建十三级八面砖塔,高47米。清顺治十一年,民国二十八年年底朱将军捐资修塔,因连日下雨于1981年8月24日倒塌。

十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在成观法师和净逸法师的指导下,在四僧的努力下,先后建成了大礼堂、长廊角亭、钟鼓楼、禅室、老室等访唐场所。1998年,对宝塔地宫进行了装饰,使其庄严再现,反映了至高无上的佛法,无尽的法界,结合了历史,宗教信仰,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并作为佛指舍利的大型曼荼罗祭坛,再现了汤米曼荼罗的精髓,使法门寺成为中国第一佛教区。景区内有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路,也是景区的景观轴线。

门票:实行一票制,120元可以参观法门寺、法门寺博物馆、合浦佛塔。

开放时间:每天8: 00-18: 00。

温馨提示:宝鸡——法门寺景区路线

1.从宝鸡蔻驰站乘坐高速班车到扶风汽车站,早上6: 20发车,末班车18: 40,90分钟一趟,每15分钟一趟。票价22元/张。2.在扶风汽车站转乘大巴、班车或小巴到法门寺景区。票价3元,10分钟路程。

从宝鸡长途汽车站坐班车到法门寺,早上7: 30发车,16: 30发车,每小时一班,走关中环线,150分钟路程。票价19元/张。

在西安,你可以在火车站广场乘坐2路公交车,或者在城西客运站乘坐公交车到扶风县。在宝鸡,你可以在火车站旁边的长途汽车站乘车到扶风县。到达扶风县城后,乘坐小巴前往法门寺博物馆。

必须欣赏风景:

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根金骨、三根影骨)是世界上发现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已有文献记载和碑刻证实,是佛教界最高圣物。

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法门寺的折叠佛塔,建于三年,高148米,形似折叠的双手,中间中空部分是一座传统的唐宝塔。塔前有一条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大道两旁点缀着一些源于佛教经典的山水小品和金菩萨雕像。大道两端是朝圣广场和山门广场,可容纳10万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西麓。嵩山,位于登封县,属于伏牛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公里,是中国五岳之一。共有72峰,群峰赫赫有名。东太师山,有太白、王度、玉女等36座山峰;西边是少室山,有罗汉、罗汉、岱湾等36座山峰。主峰是季峻峰,海拔1492米,像一个巨人卧在中原。嵩山先后有72座寺庙。这里有最古老的宋岳寺塔

提示:去嵩山,可以先坐火车或飞机到河南省会郑州,然后在郑州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乘车到中岳嵩山脚下的登封,再从登封乘车到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等各大景点。从郑州到嵩山少林寺,经登封到郑州至韶山高速,只需一个小时。郑州火车站有一日班车去参观新密市大湖亭汉墓,登封中岳庙,嵩阳书院,少林寺,往返票到40元。

必须欣赏风景:

1.钟楼和鼓楼位于大雄宝殿两侧,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两座建筑均为四层,造型巧妙,雄伟壮观。它们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原建筑于1928年被毁。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原貌重建了二楼。沉寂了近70年,晨钟暮鼓再次回荡在中原大地。

2.塔林: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位于嵩山西部的少石山,由少林寺、塔林、楚祖庵、达摩洞、祖儿庵、永泰寺、少师阙门等著名景点组成。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翠柏葱茏,风景优美,是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一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

3.千佛殿,也被称为毗卢殿,位于李雪馆后面。这是寺庙中的最后一个大厅。寺内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的瑰宝。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八角街。它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庙之前,文成公主用阴阳五行推断,西藏的土地就像是一个仰面躺着的女巫,而拉萨的沃堂湖正好是女巫的心脏。只有在这里填湖建庙,她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照文成公主的遗愿,为公主进藏修建了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称为“觉康”,意为迎接牟尼佛寺。经过七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庞大建筑。大昭寺占地20000平方米,有20多个大殿。正殿居中,四层楼高,覆盖着金色的屋顶。教堂、佛寺、召唤机构都是围绕寺庙而建。大昭寺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应时牟尼金佛。

大昭寺正殿正中,有一尊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镀金释迦牟尼铜像。四尊力士雕像立于两旁,姿态各异,服饰与唐代汉人一模一样。据藏族记载,他们是为文成公主运送佛像的力士,所以藏族人民也制作雕像纪念他们。大厅西侧有13世纪创作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人尺尊公主的集体画像。松赞干布的雕像左手食指上戴着一枚于聪戒指。据说这是文成公主婚礼的纪念品,也是藏汉友谊的象征。每天都有很多信众来这里磕头、念经,在佛像前供奉舍不得吃的酥油,日夜点着上千盏酥油灯。

开放时间:07: 00-12: 00和15: 00-18: 30。

提示:可以步行到市中心,坐中巴到西藏医院下车,坐三轮车,大概4.00元。

大昭寺金顶——地下一层售票处,楼梯通往二楼和三楼平台。从平台上俯瞰:布达拉宫,宏伟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下光芒四射,熠熠生辉。俯瞰:大昭寺广场人山人海,可以看到充满藏族生活的八廓街。夏天这里还有一个茶馆,可以休息。

必看景观:

释迦牟尼12岁的身体形象

世界上只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为神像设庙。在弥留之际,释迦牟尼只同意为他自己制作三个不同年龄的雕像,并将雕像涂成h

沿着千佛廊围绕“觉康”佛殿的一圈“胶囊轮廓”完整。这是拉萨内、中、外转弯车道的‘内圈’。拉萨主要的改经活动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大昭寺周围的中圈,即“八廓街”,是一条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除了内圈。大昭寺、王耀、布达拉宫、大昭寺为“外圈”,即“森林剖面”,已经绕了大半个拉萨。

唐范慧蒙贝

进入大昭寺前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你首先看到的是两块石碑,四周是一堵墙。南侧是著名的唐蕃联盟纪念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823)刻藏汉两种文字。

齐齐哈尔钟灵寺

钟灵寺,创建于1911年,位于齐齐哈尔,坐落在五大连池风景区1 4大名山之一的药泉山。原名钟灵寺,因缺少道教神职人员而改名为钟灵寺,现为佛教活动场所。全寺依荫而建,有1正殿、2正殿、4辅亭,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壁上雕有葵花、牡丹等图案。大殿庄严古朴,环境幽静,享有得天独厚的美誉,令游人驻足观看。

必须欣赏风景:

钟灵庙的代表性文物是一座高1.3米、直径0.8米的古青铜钟。该钟由23块模板组成,上面刻有1500个杨雯印章文字,详细描述了钟铸造的全过程。看这只钟,它外形漂亮,做工精良。每当黎明破晓,悠扬的钟声便传遍各处。古人云“晨钟一响,天下有几个名人醒”。作为一个青铜文明和高超的冶炼技术,这个古钟在中国北方是不多见的,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所以钟灵寺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

春节烧香祈福的由来:

作为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春节烧香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即春节期间烧头香,但其中广为接受的说法是春节始于虞舜。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做皇帝,带领部下拜天地。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春节烧香的习俗逐渐形成。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被称为春节。过年烧香就是在头上烧香。春节午夜过后,开市时刻,一家大小烧香,拜神,先祭祖,迎新年,以求迎喜避灾。是从老大到九拜的仪式,极其真诚。

寺庙旅游注意事项:

名刹分布广泛,是游客参观的重点。但游客在参观寺庙时要谨记四大禁忌,以免发生纠纷和不愉快。

第一,避免称呼不当。对寺内的和尚、道士应称“大师”或“师傅”,对主持的和尚应称“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里的僧侣称他为“喇嘛”,意思是“上师”。禁止称他为“和尚”、“和尚”甚至其他侮辱性称呼。

第二,避免礼仪不当。常见的见僧方式是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者一手将手掌放在胸前,头略低。避免握手、拥抱、摸和尚头等不当礼仪。

3.不要和和尚道士说不恰当的话。不要提杀生、结婚、吃红肉这些字眼,以免引起和尚的反感。

4.避免不当行为。去寺庙旅游,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发表评论,不要说些可笑的话,不要在寺庙里乱走或乱动东西。特别是禁止划伤雕像。在佛教活动中,你应该安静地站着或离开

南京博物馆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品?

南京博物馆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超大型国家博物馆。它是民国时期东亚最宏伟的博物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仍然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多平方米,格局为“一院六馆”,即历史博物馆、专题展厅、数字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博物馆、民国博物馆。此外,全院设有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展览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等六个研究部门,并有中国博物馆唯一的国家民俗学研究机构。

截止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数量居全国前三,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域性的;不仅有宫廷传世品,还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收藏和捐赠的。它们是历代的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青铜、玉器、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牛角、漆器、丝绸刺绣、字画、印章、铭文、雕像等。都有,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历史系列。

南博的藏品一部分来自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建国后的考古发掘、收藏、购买、捐赠、接收和交换。

收藏品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字画、编织和刺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2007年,经过专家评选和公众投票,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馆之宝”被评为:

镇守之宝——金兽

这件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的一个农民把水渠挖完整时发现的。它高10.2厘米,长16厘米,宽17.8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为99%。它是中空的,壁很厚。它被铸造成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这是一件罕见的将金属铸造和锤打技术完美结合的物品。它是

御窑之宝--釉中三友纹红梅瓶。

明洪武釉里红、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皿。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桥香龙山墓。

作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唯一一件有盖、保存完整的洪武琉璃红梅瓶。这个梅瓶造型很漂亮,而且造型完好无损。老寒三友是指松树、青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志存高远。

天之宝——雕刻人、鸟、兽的玉饰

昆山市昭陵山遗址77号墓于1991年出土了雕刻人、鸟、兽的玉器。昭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件装饰品出土时,被放在墓主人右脚下石堆的一个圆孔里。从现场遗留的朱砂颜色、捆绑痕迹和朱砂花纹痕迹来看,石月原是一种提手器。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器具,拍品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军事权威。

通过人、鸟、动物雕刻而成的玉饰,应该是霰上的附加饰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是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精美的人、鸟、兽雕刻,是良渚先民连接神灵、彰显权威的神秘象征。

珍贵的宝物——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进士张安夜家墓地14号墓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出土的这块金蝉玉叶

1976年,宜兴周处家族墓土堆中出土了西晋青瓷神兽像。尊神兽造型略呈梨形,肩腹两侧有三条横线,上下较小,作品造型排列整齐,平底略凹。这件青瓷神兽,体积庞大,神态惊艳,纹饰饱满,造型独特,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这是中国最早有铭文的瓷器之一。

保护之宝——银玉衣

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银质玉衣,1970年在徐州东汉彭城王刘公后人墓中出土。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片,银线800克左右,形似金玉衣。这是汉代第一件玉衣,经过考古发掘,科学修复,保存完好。

祭祀之宝——人面兽面玉琮

人面兽面玉琮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由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带有隐约可见的绿色和红色赭石纹。形状是一个短的方柱体,外侧内圆。这些孔是从两边钻的,表面光滑。

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雕工艺的精美杰作,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标志。

鸿胪之宝——镀金喇嘛塔

20世纪50年代,牛首山红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座镀金的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的杰作,也是国内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

这个镀金的喇嘛塔很漂亮,还有兽角,瓷罐,玉瓶等。在喇嘛庙周围。塔内有四扇壶门,包括释迦牟尼和韦陀的佛像,上面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内须弥塔上有一组佛像,须弥塔里藏着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东西。整个鎏金宝塔置于一座红砂岩雕刻的须弥山基座上,四面雕刻有胡人献宝、二狮戏球、二鹿戏、龙渡惊涛的图案。塔下镌刻:“金陵牛首山鸿觉寺永久填平供养”,背面为“佛弟子钦差太监西门李福善献”。

水墨之宝——徐伟《杂花图卷》

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书画作品。是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无愧于“天下第一徐青藤”的美誉。

画卷长达十余米,徐渭生动地展示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果。有各种各样的笔法和技巧,如焦墨、泼墨和积墨。

光之宝藏-错银青铜公牛灯

错银铜牛灯是东汉青铜器。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出土。在汉代青铜灯中,它是将实用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顶级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青铜灯由灯头、灯座和烟管三部分组成。灯座是一头低头站着的牛,犄角驼着。牛的肚子是空的,它托着一个圆形的灯盘。灯板的一侧设有扁平手柄,便于旋转灯板。盘体采用两个柔性灯罩装饰,其中一个灯罩一会儿镂空菱形斜方形,起到散热、挡风、调光的作用。

寿山福海青花瓷炉。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南移的文物。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也是同类中唯一品相较好的。

虽然有n

这尊佛像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高88厘米。佛身和莲花座都装饰华丽,镶嵌着珍珠和宝石,雍容华贵,充满皇家气派。应该是清代鼎盛时期宫廷中能工巧匠所制,代表了清代宫廷雕塑技术的最高水平。

地图宝藏-利玛窦《杂花图卷》

755-79000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美洲世界地图,由太仆寺邵青李之藻绘制。这张地图非常详细地描绘了中国的地理。造增加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描述,对中国省份和重要城市都有详细的标注。该地图还描绘了中国的主要山川,如黄河和长江,详细显示了它的发源地和流动省份。此外,还提到了世界著名的河流,如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伏尔加河和印度河。

家中之宝——镶有动物形铜盒的镀金青铜砚

1970年徐州土山墓出土镶有动物造型铜盒的鎏金青铜砚。墓主人是东汉某代彭城王,书房难得的实用砚。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制砚技术的最高成就。

铜盒砚台长25厘米,宽14.8厘米,高10.2厘米。铜盒砚整体造型形似蟾蜍,头上有角,身上有翅,眼大,四肢蹲伏。在当时它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这块砚台用红珊瑚、青金石和绿松石镀金。

信仰之宝——广灵王茜金印

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山2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唯一一枚汉代刘姓王金印。它与王典和日本奴隶王银的印章是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印章由高纯度黄金制成,呈金**,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龟钮精美,纹饰精美,篆书“广陵”刻阴。布局疏密典雅,线条直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整个印刷设计精美,制作工整,堪称汉印之最。

刺绣之宝——神手绣《坤舆万国全图》

是一件民国刺绣,是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画家奇特的油画《耶稣肖像》为蓝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针、螺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皮肤肌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挑选了100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自行染色,使这幅《坤舆万国全图》刺绣生动逼真。

天道之宝——错金错银重缠铜锅

1982年2月10日,在盱眙南姚庄出土。那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兵器,是中国古代诸樊公益的杰作。

铜壶上有三个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圈足外。铜壶造型宏伟,纹饰华丽,是现存唯一能融合先秦金属工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最高水平泥塑技术的青铜器。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0.8米。在南京西山桥一座南朝墓中出土。它是中国最早、最好看的大型人物砖画像,是南朝帝王陵墓的装饰壁画,也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这幅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块,一块是嵇康、阮籍、单涛、王戎的,一块是湘绣、刘玲、阮咸、容琦的。人物隔着银杏、松树、垂柳。大家席地而坐,但每个人都呈现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士绅知识分子自由、崇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谁知道冷鎏金金水的配比

传统的鎏金工艺

鎏金工艺是我国的一处传统的技术。青铜鎏金技术的发明始于战国,至今已有 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战国以来出土的的鎏金清铜器物看,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土的战国晚期的“楚大官司槽钟”、窦墓出土的“长信宫灯”、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成帝河平三年鎏金铜“酒樽”以及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鎏金铜“砚滴”(鎏金与镶嵌结合)等,直到清代,各个朝代留下的鎏金器物很多。凡是这些经过鎏金处理的铜器外地人表差不多都色泽金灿夺目,显示出富丽华贵,又对保护铜顺心目氧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遗存下的鎏金铜器一般保存完好。

传统的鎏金工艺技术,在战国中期已发明,但尚未发现有文字记载。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在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避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未期或战国早期。

到了汉代,《汉书》.“外戚记”载“……居照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尘沓(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侧及圈足均刻有与“外戚传”大致相同的铭文。铭文中“内者未央尚卧,金黄常委会竹节熏卢(炉)一具。”这两侧可看出称谓基本一致,只是“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唐代镀金。《唐六典》中称金有十四种,即销金、拍金、镀金、披金……。另见《唐摭言·矛盾》:“假金方用直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鎏金一词出现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见宋·丁度等人修定的《集韵》中,“美金谓之鎏。”现在的传统修复中“火镀金”也称“鎏金”与“黄金涂”水只是称法上不同,工艺则是一致的。

鎏金把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水银蒸发,金就牢牢的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有关金汞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鎏金工艺最早的记载见于梁代。《本草钢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已经晚了约八世纪。

铜器、银器都可以鎏金。鎏金需要用成色最好的金子。首先将要鎏金的器和进行处理,磨细抛光,要达到平整光洁。

加金泥,又称杀金。鎏金需要用成色最好的金子,金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A,原子序数为79,延展性较好,不溶于酸和碱,易溶于王水(硝酸与盐酸1∶3的混合液)、或氰化钾的溶液中,首先,把金子打成极薄的叶子,打的越薄越容易溶化。将赤金块用铁钳夹住,放置火中,针金愉烧红,待凉后,用开锤打。(开锤就是打铜锤,一头是圆平样,另一头是1厘米左右厚度,叫侧开面,用开锤打金块的中间。2厘米宽的块,从中间开打,不需要使太大的劲,要一锤挨一锤打,往两边接着开打。打一遍,放到火中烧红再接着打。打过几火后,再往宽里打,这样金子会越打越薄。打成的金叶,用稀硝酸涂抹,将污黑的旧咬样除干净,和清水冲洗。反洁净的金叶用剪刀国加工剪成细丝。加工好的金丝放入石墨坩锅中加热,然后倒入汞。汞,俗称水银,原子序数为 80,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易流动,它的比重是13.45,沸点为356.9,在常温下不被空气氧化,金与汞的重量比约为1∶7。加热温度700℃~800℃,使用较坚硬的20厘米长左右的木面料棒搅拌。关键是看火侯,凭经验,金化开后立即倒入清水中,俗称金泥。用手涅沙沙的。把金泥放在溶器中,用清水浸过金泥封护严密。

涂抹金泥,主要工具用金棍(直径0.6或0.7厘米,长15厘米左右的红纲棍)。两头锤打后锉成铲刀形,一头大,一头小,大头稍弯,打磨细腻。金棍,蘸上胡酸(古代用盐、矾等混合物液体)剜金、银泥涂打在需要鎏金的铜器表面,均匀地涂抹,涂抹时要平这周密。花纹处,使用小头涂抹。反复多次涂抹金泥,把整个器物全部抹均,抹完后器物发出白色光泽,用棕栓(刷油漆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将栓皮一头切开,露出1~2厘米长的棕毛)。在铜器的抹金泥处轻轻的擦磨刷扫,把金泥均匀附在器物的表面。而后用开水冲洗器物,目的是为了将硝酸冲洗掉,然后浸泡在凉水中,有条件可在蒸馏水中浸泡。

烘烤金泥,浸泡的器物从凉水中取出后,应尽快烘烤。烘烤需用的一种比较优质的木材烧制的木炭。把器物放在炭火上,不停的转动着,让金泥中的汞蒸发掉。器物烘烤时,时而离火用棕刷子在金泥上轻轻地按、蹭、顿、磨。当器物上水银亮时,用棉球将金泥擦擦,如有小金疙瘩必须擦抹掉,器物移入高温炉中烘,注意受热要均匀,一般温度达到300多度时水不断蒸发,器物由银白色变成金**,停火。器物自然降温。

刷洗压光。鎏金器物降温后用木质盆器刷洗最为适宜。使用细黄铜丝刷子蘸、皂角(一种对上结的夹,将皂角折断数截,浸泡清水中,约半小时后,拨动泛起的白色泡沫,可去污)浸泡的水,刷洗器物表面的浮黄,要轻刷不宜过猛,器物会被越刷越亮,发出闪闪金光,最后为使鎏金器增加光亮。用硬度较高的玛瑙压子(一种在硬器上压光的压子)玉制的也可用、蘸皂角水蹭压,横竖走向要有顺序,能压出细微的光亮。

一件理想的鎏金器往往需要重复涂抹几次金泥,烘烤几次,如果金子丰厚,就要进行三到五次或更多遍的鎏。

鎏金工艺历代相沿不绝,我们至今在故宫博物馆院里还可以看到许多明、清时的在型鎏金陈列,它们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有的至今仍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养心殿的养心门前陈设着一对清乾隆年制造的鎏金铜狮和乾清门前放置着五对鎏金大铜缸。

座落在紫禁城垣的四座角楼,是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建筑,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进制条脊。它的造型奇特,古朴典雅,使人们对它赞叹不已。角楼的顶部一个鎏金宝顶,东南和西南角楼宝顶金光灿灿,与其它几座角楼宝顶相比,更加耀眼夺目。这宝顶自角楼建造以来,已经过了5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风侵雨蚀,表面伤痕累累,大部分鎏金被磨光刮掉,几乎暗淡无光。为了使建筑重入光异彩,1981年底,故宫博物馆铜器修复专家越振茂老师带我们几个技术员,为东南角落楼的宝顶重新镀了金。这件宝顶镀金可不是一年容易的事,它重500多公斤,高2.3米,最大直径为1.2米。我们采用了传统的鎏金工艺技术。

在鎏金过程中,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亲密配合,使用了他们设计的喷淋塔、风机耐酸泵等设备,终于使这件宝顶重主光彩。这件宝顶用纯金1000克。后来西南角楼在翻修时,角楼的宝顶也重新鎏了金。银器的鎏金与铜器的基本相同。前些年,曾经为复制的舞马衔杯银壶也做过鎏金。这件陕西诏代窖藏的银壶,小圆口上有鎏金复莲盖,提梁鎏金、圈足箍鎏金、舞鎏金,这叫作药鎏金。把银壶需鎏处用磨铜炭磨细抛光,涂抹上金泥,冲洗后用长铁坩夹住放在旺炭火中烘烤。经过数次鎏金后,又经过作旧处理,与原件器物放在一起,都不容易辩认真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