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一下石油价格中地板价格和天花板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2.当前油价下跌带来的利弊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3.经济学基础: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油价(画图并解释)

4.石油经济学的简介

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一下石油价格中地板价格和天花板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油价因素_油价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在2016年以前是没有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一说的,直至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

即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炼厂端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将计提风险准备金,央企由财政部征收,地方企业由地方征收。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区间,汽、柴油零售价格随国际油价同涨同跌,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

扩展资料

按照现在的油价走势,短时间内,至少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内,油价是应该不超过130美元的,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石油存储量是有限的,每开采一点,石油资源就少一点,最后总有面临枯竭的那一天。

所以长远来看,原油价格肯定是一路看涨的,超过130美元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除非近几十年之内,能够发现一种高效新能源,完全替代石油。

我国的石油产量在380万桶/日左右,2019年我国的原油进口超过5亿吨,相当于1007万桶/日,进口石油是我国自产石油的两倍多。目前,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当前油价下跌带来的利弊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自今年6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下跌30%。供应端,今年利比亚、伊拉克等国的石油产量并没没有受到国内战乱影响,产量有增无减。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老牌石油生产大国的产量则一直保持稳定。需求端,主要原油消费地区欧洲和亚洲,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减弱。供需失衡是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的主要原因。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经济学人》就曾刊文分析,认为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等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国家将损失严重。美国则得益于页岩油革命,得以幸免,除此之外,中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则是主要赢家之一。

对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委内瑞拉来说,当前低油价格让其感到忧心忡忡。在此次欧佩克会议前委内瑞拉希望会议能达成减产协议。伊朗目前受到国际社会制裁,石油出口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油价继续下跌将严重危害伊朗外汇收入。

经济学基础: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油价(画图并解释)

20世纪70和80年代OPEC的这个事件表明,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中状况是不同的——

短期中,石油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

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贮藏量和石油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

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刻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因此,如图(a)所示,短期中,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陡峭(缺乏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很大。

长期中,情况则非常不同;

OPEC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加强石油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

消费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更为节俭,例如用节油汽车代替耗油汽车;

因此,如图(b)所示,长期中,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平坦(富有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很小。

上述分析说明了为什么OPEC只在短期中成功保持了石油的高价格——

当OPEC各国一致同意减少他们的石油产量时,他们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尽管各成员国销售的石油少了,但短期内价格上升如此之多,以至于OPEC的收入增加了。与此相反,长期中,当供给和需求较为富有弹性时,供给以同样的幅度减少(用供给曲线的水平移动来衡量)却只引起价格的小幅上升。因此,OPEC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无利可图。

石油经济学的简介

石油经济学(Petroleum Economics)不同于一般经济学。短期油价的变化受许多偶然性原因的影响,很难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石油价格的变化很不同于一般商品,经济学认为价格高了供应会增加, 价格低了供应会减少,这个规律在石油市场却是并不存在的。油价曾经低到每桶11美元,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生产不见减少。现在每桶38美元的高油价也没有刺激生产,相反还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