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资管浪潮推动人才流动 年内7家公募变更掌舵人

2.华润金控属于什么级别

3.两市持续上涨 私募仓位升至过去一年最高

大资管浪潮推动人才流动 年内7家公募变更掌舵人

华润元大基金价值_华润元大基金价值高吗

 进入2019年不足4个月,公募基金行业已先后有7家公司宣布更换总经理。资料显示,截至4月17日,2019年以来民生加银、宝盈基金、蜂巢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宣布更换总经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大资管浪潮下,各类金融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加速了高级人才的频繁流动。而作为公募基金的核心人员,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动,往往会给公司的整体运作带来较大影响。

 公募基金高管加速流动

 4月13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李操纲将出任公司总经理,自新任总经理任职之日起,董事长张焕南不再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3月20日,宝盈基金宣布,公司总经理一职将由杨凯担任,李文众不再代任总经理职务。此外,蜂巢基金、华润元大基金、金鹰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和中信建投基金均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更换总经理的公告。

 实际上,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的密集变更,不过是去年“换帅”潮的延续。据统计,2018年合计有2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总经理离任,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诺亚研究工作坊二级市场研究员褚志朋表示,总体而言,基金公司“换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出于自身职业发展考虑,比如想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自立门户;其次,与股东或董事长在某些方面无法达成共识而选择出走;最后,无法完成考核指标被迫离开。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大资管浪潮中,各类金融机构数量急速增长,其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这也给公募基金高管跳槽后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从上述基金高管离职后的去向来看,其大多仍活跃在券商、保险资管、其他公募基金、外资等机构中。

 以去年离职的前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为例,他在离职后选择加盟广发证券,担任公司副总经理。4月17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宣布,汤晓东将出任贝莱德中国区主管,负责管理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发展战略。此外,太平基金前总经理宋小龙上任不足两年,便“闪电”加盟华宸未来基金,担任总经理。

 基金“换帅”影响各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作为管理核心,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动往往会给公司的整体运作带来很大影响。

 “对于治理框架完善、高管团队优秀的大型基金公司而言,‘换帅’后可能还会按照既定路径继续发展;但是一些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更依赖于高管的指挥,总经理的变更或对公司的产品布局、销售风格、激励机制甚至投研体系带来较大影响。”沪上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如果新任高管属于空降或外部招聘,往往会造成公司产品、战略、人员等方面的大幅调整;如果是内部提拔、熟悉公司运作情况的元老级人物,磨合起来就相对容易。

 从今年更换总经理的基金公司来看,部分新任高管来自公司的内部提拔,比如,交银施罗德新任总经理为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卫。无独有偶,蜂巢基金新任总经理陈世涌在2018年加入蜂巢基金后,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拓展、产品创新等经营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也有公司选择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人才。

 褚志朋认为,基金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变动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如果引入有魄力、有明确战略定位的管理层往往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变革,带动整个公司的力量最终实现业绩和规模的双升。然而,有时管理层变更带来的却是政策的频繁变动和缺乏持续性,这势必导致执行力度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公司也很难有所突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华润金控属于什么级别

华润金控属于小微企业级别的公司。

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作为战略业务单元对华润集团旗下金融资产进行整合与管理,是华润集团100%控股子公司,拥有丰富的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经验。华润金控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产业与消费者洞察力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

通过打造综合金融平台,深化产融结合和融融协同,匹配助力产业发展,并成为集团重要的价值和利润贡献者,秉承诚信、高效、创新、审慎的金融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前途感、成就感与归属感,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其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工业金融、科技、新兴产业等领域。

华润的业务范围

华润金融是华润集团金融业务专业化管理平台,拥有7个业务单元。香港主体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境内主体华润金控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于深圳,是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业务覆盖银行、信托、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险经纪、公募基金等领域。主要机构包括华润银行、华润信托、华润资产、华润资本、华润融资租赁、华润保险经纪、华润元大基金等。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行政级别为副部级。

两市持续上涨 私募仓位升至过去一年最高

 截止3月5日收盘,A股已成功站稳3000大关。A股狂飙之下,机构的子弹不断上膛。据各方机构测算数据显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目前的整体仓位都已升至高位,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已不大。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A股进一步向上的助推力量有所减弱,而部分较早加仓者,兑现浮盈的需求也在上升。 私募仓位大幅上升 集体看多春季行情

 不过,亦有机构人士认为,A股的放量上涨有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加速入场,新增资金将较好地对冲浮盈筹码抛售带来的压力。

  公私募基金仓位高企

 A股重返3000点之际,公私募仓位亦随之不断抬升。

 据国金证券测算统计,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7.92%,较2月25日的89.1%下滑了1.18%,同2018年底相比提高了2.5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7.38%,较2月25日的68.56%下滑了1.19%,同2018年底相比提升了7.27%。

 具体到基金公司而言,较2018年末相比,仓位上升最多的前十家公司依次是东海、国融、弘毅远方、中科沃土、凯石、太平、华润元大、浙商资管、新疆前海联合及天治,主要以小型基金公司为主。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华、中邮、建信、财通、富国、兴全等加仓幅度较大,在11%至19%之间。

 可以看到,尽管公募仓位在上周有所下滑,但相较去年末已明显提升。与历史水平相比,目前公募仓位处于中高水平,可加仓空间较小。

 私募加仓同样积极。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数据统计,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1.99%,相比上个月同期的60.85%,环比上升了近11%,相比于去年9月份的最低仓位52.61%,更是上升了将近20%,整体平均仓位迅速放大到过去一年的最高水平。不过,相对而言,私募可加仓幅度要高于公募。

 具体仓位分布来看,调查显示,27.82%的私募目前处于满仓状态,相比上个月的22.48%基本持平;84.96%的私募基金在5成仓或者5成仓以上,高仓位的私募占比相比上个月大幅上升,基本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另外只有15.04%的私募基金处于半仓以下,其中只有0.75%的私募处于空仓观望状态,创近一年新低。

 “今年这波行情完全是逼空式行情,不加仓根本难以跟上指数涨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定程度加仓,但有时候未必事事能全”,3月4日,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其负责的两只基金中,一只年内收益已经超过25%,但另一只却几乎无增长。

 两只基金收益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其中一只基金年初即大幅加仓股票,而另一只基金在2018年因重配债券躲过了股票大跌,今年未能及时调整产品定位,没有配置股票,无奈错过今年权益市场行情。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以目前的市场状态而言,机构大幅下调仓位的概率较小,毕竟很多时候做投资要顺势而为,以A股近期成交量屡破万亿来看,市场还处于火热阶段,虽然后期还有社融数据、企业盈利数据等市场变量因素,但至少在这个节点而言还不到下车时机。”

  后续子弹驰援

 在机构仓位已然高企的背景之下,场外是否仍有子弹可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少数产品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申购,但大规模的基金净申购现象并未出现。

 以非货币ETF基金来看,截至3月4日,年初至今份额增加最多的前5只基金依次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国泰中证军工ETF、南方中证500ETF以及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合计净申购份额为26.87亿份。

 而同期内,工银上证50ETF、华安创业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分别遭遇了66.16亿份、49.84亿份、33.7亿份和25.99亿份的净赎回。两相对比之下,资金在市场回暖之下赎回权益ETF的动作较申购显然更为猛烈。

 不过,在基金发行市场方面,确实有一定回暖。近期包括华夏、嘉实等大型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产品纷纷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华夏科技成长仅募集5天时间,据悉募集金额在10亿以上,虽不及市场火热时期动辄数十亿的申购,但仍然体现了投资者积极度的提升。

 3月4日,华南一位资深公募人士指出,“权益类新基金的成立以及存量基金的净申购,还是会带来一定新增资金,另外货基和债基的赎回也是值得关注的变量,但从目前来看,权益类公募获得的增量并不算大。我认为近期入场的增量资金主要还是以散户直接入市和其它机构资金入市为主。”

 以北向资金来看,3月4日再度净流入35.4亿元,年内净流入资金增至1276.4亿元,这部分资金构成A股重要增量资金之一。

 此外,不少踏空资金后续会否进入市场,被认为是决定A股能否进一步向上的关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看,虽然沪指已然连续拉高,但部分踏空者还是决定开始行动。

  亿级私募加速布局

 在市场见底回升的过程中,不少百亿级私募开始积极看多,加码布局A股。

 基金业协会相关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知名私募高毅资产已连发10只产品,包括高毅—晓峰1号睿远30号、高毅世宏精选赋能1号、高毅晓峰2号致信40号等。

 除了高毅,私募巨头景林资产今年新成立了1只产品——景林全球基金专享私募证券投资子基金JS1期。据了解,景林资产注重价值研究,强调以实业家和PE心态做投资。此外,百亿级私募映雪投资今年以来也发行了2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分别是映雪吴钩36号及映雪吴钩33号。

 值得注意的是,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去年3月登记成立的上海宁泉资产,今年以来也成立了3只股票策略产品,包括宁泉春晓1号、宁泉春晓2号、宁泉致远12号等。目前,宁泉旗下产品数量已多达15只,布局可谓神速。

 除了发行新产品加速布局市场,百亿级私募也在不断加仓。私募排排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不断上调。1月4日至2月22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从75%升至78.5%。其中,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在2月上旬曾一度达到巅峰,高达86%。

 从整体业绩来看,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业绩喜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1日,百亿级私募的整体收益高达9.13%。其中,不少百亿级私募旗下的“爆款”产品年内收益率更是超过10%。比如,今年以来,拾贝投资2号资产管理计划、深国投—星石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平安信托—淡水泉成长一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收益率分别高达11.43%、13.7%、10.44%。(上海证券报)

  私募预计A股风格将向蓝筹转换

 在近期市场做多热情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持续走强,板块内多只权重龙头个股表现强势。对此,多家一线私募机构分析认为,从板块轮动、MSCI将逐步提高A股纳入因子等因素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整体运行风格有望逐步向蓝筹方向进行切换。

  权重板块接力走强

 在上周以来沪深股市持续震荡推升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整体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大金融板块内的券商、银行、保险等权重龙头股近期股价持续表现强势,整体表现相较于近期做多气氛浓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另一方面,自上周五至本周一(3月4日),权重蓝筹板块的接力拉涨,也成为了推动上证指数攻破3000点整数关口的最大推手。

 其中,本周一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龙头地产股顺利“接棒”,成为大蓝筹板块的领涨主线。在此背景下,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股、保险股,近期纷纷刷新股价的历史新高或逼近历史高点;而地产行业中的多数权重龙头个股,也大多刷新了近一年的股价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以来A股市场中小市值个股整体股价弹性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上周以来,权重蓝筹板块的股价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后来居上”的特征。仅从上周(2月25日至3月1日)来看,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当周分别大涨4.41%和7.66%,而同期上证50、中证100等两大权重指数,当周的涨幅也分别高达7.49%和7.01%。

  蓝筹风格或重回市场

 2月以来,中小板、创业板曾经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领先。而在上周权重板块发力之后,不少私募机构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风格能否向蓝筹方向切换,整体持较为积极的观点。

 耀之资产董事长王小坚表示,从MSCI将A股纳入因子大幅提升和外资长期增量资金入场的角度来看,大消费和金融龙头将会持续成为外资首选,如食品、家电、银行、非银、医药等。以全球市场估值的横向对比来看,A股市场相关板块的“性价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经过前期中小市值个股的阶段性强势之后,未来市场运行风格将有望向绩优蓝筹等外资增量的方向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2019年以来A股市场的一轮全面普涨之后,目前在后期个股选择上,私募更加关注业绩表现。私募排排网上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3月份私募集中看好的板块主要包括消费、基建和大金融等板块,并且相对更加看好其中的绩优股。(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