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最近的油价会下跌啊?

2.苏丹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地位怎样?

3.世界政治和经济如何影响世界市场状况,石油价格

4.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最近的油价会下跌啊?

苏丹石油出口-2019苏丹油价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资源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

苏丹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地位怎样?

对外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西方强权政治,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密切同非洲国家的合作,重视同中国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苏同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当今世界在政治、战略、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处于失衡状态。新的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势很不安宁,世人无安全感。世界经济正向大型经济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主张阿拉伯和非洲地区集中自己的资源,建立牢固的地区经济联盟和共同市场,走一体化的道路。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在国际大家庭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宪章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以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

关于反对恐怖主义:拒绝并谴责恐怖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必须对恐怖主义采取统一立场。呼吁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反对将恐怖主义与某一特定的文明挂钩,以及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强调国际反恐战争应以国际法为基础。

关于安理会改革:支持安理会改革,认为联合国改革应更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安理会改革应在联合国改革的大框架内进行,通过协商一致作出决定,均衡体现各国利益。支持非盟统一立场,主张吸收非洲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工作应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观的原则,批评动辄以制裁解决争端的做法,反对双重标准。

关于气候变化:认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作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主渠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反对为发展中国家设定强制减排目标。

关于人权问题:主张各国应通过合作客观地探讨解决人权问题,反对在人权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的做法。强调各国有权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反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向别国施压,干涉别国内政。

关于中东问题: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巴人民享有自决权和建国权。主张以色列应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希望在《奥斯陆协议》及“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和平共处。

关于伊拉克问题:主张伊人民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党派、宗教的纷争,希望伊人民当家作主。国际社会应继续帮助伊恢复稳定,伊邻国可就此发挥积极作用,驻伊外国军队应尽早撤离。

军事武装部队建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军队实行苏丹化。8月14日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18~30岁的苏丹人必须有两年服役期。武装部队总兵力约为19.65万人,由陆、海、空3个军种组成。苏还组织和训练军事部队性质的民防军,估计有10万人。军事院校主要有最高军事学院、参谋指挥学院和军事学院。

经济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为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巴希尔政府于1993和1996年分别发布新经济法规,实施一系列经改措施,一方面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经济,鼓励外国投资,发展农业,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私有化进程。

近年来,苏丹建立起石油工业。随着大量石油出口及借助高油价的拉动,苏丹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苏丹政府一方面逐步加大对水利、道路、铁路、发电站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努力改变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情况,将发展农业作为长期战略。

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59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1563美元

经济增长率(2008年):6.5%

货币名称:苏丹镑(Sudanese Pound, SDG)

汇率(2008年):1美元=2.05苏丹镑

通货膨胀率(2008年):16%

世界政治和经济如何影响世界市场状况,石油价格

油价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先说经济问题。石油首先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当然,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成本只决定最低价格(价格不低于成本销售,生产才能继续下去),而不能决定成本之外的价格,成本之外的价格只能由供需决定。油价由供需决定则意味着,当石油供应增加,而需求没有增加的时候,石油价格就会下跌,而当需求没有增加,但供应减少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同理,当供应不变时,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经济不景气,如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经济下滑,工厂和交通运输都减少了石油的使用,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减少,于是油价就从最高的一百多元,跌到只有30~40元/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欧佩克就减少了石油的产量,使石油价格略为上扬。后来,随着经济的复苏,石油需求量,特别是预期的需求量增加了,于是油价又涨到了90元/桶。

再来说说政治,世界政治的状况首先会影响到石油的供求,如果产油的主要国家政治动荡,大家就会觉得石油的供应会出问题,于是油价就会上涨。如当年的海湾战争,不管是美国入侵伊拉克,还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都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上涨。还有,石油也会成为国家之间角力的工具,进而影响到石油价格本身。比如,中国现在从非洲大量进口石油,苏丹是中国主要的非洲石油基地。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就挑动西方国家一起,以达尔富尔问题为由,要求和中国一同制裁苏丹,对苏丹实行禁运,这一禁运,中国的石油怎么运得出来?所以,中国坚决反对制裁苏丹。不过,在这一争夺的过程中,石油价格已经开始了上涨。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和政治,都会影响到世界的石油市场状况,使价格发生变化。

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楼主您好!

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

该地区还存在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藉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于上一年,欧佩克的11个成员国. . .根据联邦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字,从石油出口中收取3380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42%。相对于1972年的数字,成员国石油出口的收益为230亿美元;经历1973年石油危机后1977年,该数字为1400亿美元。

由于石油销售被美元所主导,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会直接影响欧佩克对石油的定价。举例说,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下跌,欧佩克成员国会收取较少的其他货币。因为它们持续以美元出售石油, 这将导致购买力直接的下降。当欧元引入后,伊拉克决定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出售石油的交通货币。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计划、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

去年是中东地区(西亚和北非)极不平常的一年。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迅速蔓延到埃及、也门和叙利亚等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使一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出口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石油小国的生产和出口下降也是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因素之一。

也门政局和社会去年发生剧烈动荡,石油工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殃及。数据显示,本世纪初期,也门日均石油产量曾达40多万桶,而本国消费仅为十几万桶,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政局动荡和社会,去年也门石油产量降至日均17万桶上下,比前一年减少约35%。这导致也门石油出口大量减少。

去年开始的叙利亚战乱目前仍在继续,这使该国石油工业严重受损。前些年,叙利亚日均出口原油15万桶,而去年的使得该国石油生产日均减少约23万桶,出口也随之迅速下降。西方去年9月开始实施的经济制裁更使该国石油出口中断。

苏丹是近年北非国家中石油出口较多的国家。由于去年局势动荡,苏丹石油日均产量减少约35万桶。由于南苏丹独立后与苏丹在部分边界划定、国民地位以及石油资源分配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富产石油的南苏丹目前石油出口处于停顿状态。

中东地区石油小国因政局动荡和社会导致的石油供应量日均减少约50万桶,成为除利比亚和伊朗等因素外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又一成因。

今年中东石油小国局势如何、将对世界石油市场造成何种影响,已成为能源分析人士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3月份发表的月报预测说,2012年中东地区非欧佩克成员原油日均供应量预计将从去年的168万桶进一步降至156万桶,为不包括欧佩克成员产量在内的各地区中石油供应量降幅最大区域。非洲地区非欧佩克成员石油供应量也将比去年减少9%,其中南苏丹石油出口锐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虽然油价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世界主要产油国尤其是主要出口者欧佩克手中,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石油市场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东石油小国对世界石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从当前情况看,预计中东石油小国对油价飙升的推波助澜作用近期内仍将继续下去。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西亚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西亚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