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价的相关报道

2.请告诉我近十来来的金银价格走势。

国际金价的相关报道

10月14号金价_10.10金价

金价下跌

国际金价大跌,受欧债危机持续和美国宏观数据不如人意拖累,国际金价大跌,避险情绪重新占据主导,风险资产全线下挫,连累国际金价出现自2011年5月5日以来仅见的四连阴。国际金价大跌发稿,纽约COMEX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大跌2.11%,每盎司下跌34.70美元,盘中报1612.30美元,最低下探至1606.80美元。

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显示,9月美国经济增长疲弱,经济前景持续黯淡,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变化,比之前更显悲观的褐皮报告书使美国经济前景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市场担忧,这是黄金这一伪避险资产在美国时段回落的主要推动因素。国际金价大跌。

此外,欧债危机仍是迷雾重重,在欧盟峰会于本周日可能无重大进展的传言影响下,欧元区大受承压,让这种情绪更一步受压的是2012年10月20日欧盘交易结束后的程度更进一步的传闻。传闻声称,由于无法就如何利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的资金达成共识,欧洲***可能会推迟2012年10月23日的峰会。国际金价大跌。

市场原来寄望于周日的欧盟峰会能就EF事宜达成协议,从而起到帮助稳定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作用,但若峰会果真推迟,则市场避险情绪将重新占据上风,美元指数将顺势再起,国际金价大跌,黄金价格将再受打压。

值得一提的是,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也未能出现好转。国际金价大跌,欧盟2012年10月20日公布,欧元区2012年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19.9%,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欧盟委员会于10月20日宣布,10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从9月份的-19.1%降至-19.9%;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们曾预计10月份该指数将降至-21.0%。

初步数据显示,10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继续减弱,因欧元区债务危机阴影挥之不去,此外诸多数据也突显了欧洲经济正在放缓。

国际黄金价格触及最低点

春节期间,国内黄金期货、延期交收等品种暂停交易,而国际黄金市场仍在持续。上周(2月11日-2月17日),国际黄金价格出现大跌,从每盎司1680美元跌至1610美元附近,触及半年来的最低位。

据了解,2月14日,欧元区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GDP季增长率为-0.6%,年增长率-0.9%,衰减程度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此消息打压了投资者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信心和欧元指数。同时,有消息称,全球G20国家的财政部长以及央行行长将会公布一份声明,来共同遏制各国央行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这一消息大幅削减了投资者对于黄金的避险需求,抑制了金价上升。

在各方不利消息的指引下,上周国际黄金期货和现货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从2月11日的每盎司1680美元左右,下跌至周六收盘时的每盎司1610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克下跌14元以上,现价为每克321元左右。

据一位资深黄金投资者介绍,在春节期期间,商业银行的纸黄金还在持续交易,其与国际金价联系最为紧密。从2011年8月份起,国际黄金基本维持在每盎司1600-1800美元之间震荡,2012年的价位在1610美元,处在2012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投资机会。在各种黄金投资方式中,纸黄金的价格有优势,变现能力比较强,值得投资者优先考虑。

请告诉我近十来来的金银价格走势。

仟家信:黄金近十年走势回顾及未来展望 新浪财经特约

众所周知,当代黄金的首次大牛市是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了1980年的850美元,时间前后长达12年。其导火索就是“黄金总汇”的解体,所谓“黄金总汇”就是常常在许多金融书籍上提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应该感到的是,我们正在经历着黄金的第二次牛市行情。但是回顾从19年以来的十年金价走势来看,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在2001年之前黄金依旧处于漫漫熊途之中,下面是一些当时关于金市的评论:

19年7月8日:西方各中央银行有秩序地消减黄金储备。资料显示,荷兰央行直接沽金,比利时铸造金币变相售金,瑞士央行分期出售约值五十亿美元黄金,建立“大黄金”,以示该国二次大战期间大做纳粹生意的悔意。上周四,澳洲公布今年上半年陆续卖出约值十七亿美元的黄金,虽然售金量不大,却占该国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说明不再把黄金视为主要货币和储备。澳洲居南非、美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产金国。结果,盎司黄金美元价在370至400美元之间徘徊约两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纽约市场急挫,周五伦敦跌至324.75美元,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998年3月24日:每盎司金价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价,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黄金盛极而衰,现在其市价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矿亏本,相继停工势所难免,这令过去二年出现新出土黄金供不应求,所提炼的黄金供应比需求少约一千吨,只是由于央行抛金及民间藏金在金价前景看淡之下纷纷沽出,以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

加拿大巴烈克金矿大规模铸造“创世纪金币”,用一千吨至二千五百吨黄金造此币。如果落实,将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币铸造,因为以往南非克鲁格兰金币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吨,1986年日本裕仁金币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吨,1991年明仁金币用金六十吨。对黄金市场而言,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国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吨,“创世纪金币”将可完全消化。

1999年7月6日:英伦银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吨黄金,筹集得二亿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英伦银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卖,也是该行五次拍卖的第一次。自英国公布在未来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吨黄金储备的四百十五吨以来,金价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 260美元水平,达256.4美元,创下20年新低。

黄金不会人间蒸发、磨损的“永恒价值”,为市场留下祸根。因为数千年来存世的黄金估计达十二万五千吨,其中约三分之一在各国央行的金库里,其余为私人藏金和首饰物。

一边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另一方面金矿主开数量有增无减。原因有二:第一是黄金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产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矿务公司已发展出“产铜为主产金为副”的生产模式,估计副产的黄金1995年占黄金总产量的9%,2005年将增至17%。黄金随黄铜而来,意味矿场愈来愈不会把黄金产量与价格挂构。

有人已预估下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目前金价真的不知伊于胡底了。作为贷币商品甚至纯粹商品,黄金已失去“长期持有”的价值,这是投资者不得不承认和留意的。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价跌至251.9美元,创下二十年来低位,接下去就是在底部横盘近两年。其后便逐步展开了新一轮的牛市行情。

自2001年4月至2005年8月底,美元开始了其大幅度贬值的历程,美元指数从120点之上一路下跌到80多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黄金价格的强劲上涨。截止到05年8月黄金累计上涨超过60%,由此黄金也结束了其牛市第一期的行情。总结后有以下特征:以慢牛形式展开、日内整体波动幅度较小。这时先知先觉者(金市大户)暗渡陈仓纷纷选择介入,普通投资者(中小散户)则往往对黄金会否持续上行心存极度怀疑,最终市势就在一切懵懵懂懂之中“偷偷溜走”。

简单回顾一下那段时间美元的处境:首先欧元诞生、亚元正准备推出,对美元形成巨大的挑战,客观上世界经济对美元的需求正趋萎缩。美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迹象,其中“双赤字”尤其引人注目。18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总额占其GDP的比例不足1%,而如今已接近6%。与28年前相比,美国家庭今天的储蓄率要低得多,因此他们就要借更多的钱用于购买住房和消费。联邦所借外债也更多了,2005年美国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已从18年的 2.7%升至3.6%。好在到目前为止,还有些情况与那时不同,例如美国通胀水平相对而言比当时低得多,投资者对美国依然抱有信心,相信美联储会继续使其保持这种状态。虽说美元的下跌和油价的攀升最近使通胀水平有了些许上升,但连续14次加息使大多数人相信这只是暂时现象,而美元也确实在2005年就走出了触底反弹的态势。相比 19年的9%而言,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保持着4%这一将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一般情况下,美元指数黄金价格存在着负相关性,但也有不少例外的情况。只不过这种例外的情况只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存在。这是因为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是两个相互影响但又彼此独立的金融市场,除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各自内在的运行规律,美元指数的走势只是提供一个参照系。因此密切关注美元指数的走势是必要的,但不能用美元指数的走势分析来代替国际黄金价格的走势分析。

从2005年9月开始,黄金已经进入了牛市第二期的阶段,标志是金价有效突破450美元/盎司,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是处在这个时期之内。该阶段有如下特点:日内波动区间逐步加大,上涨速度开始加快,市势常常出现大起大落,但是整体向上趋势保持不变。相信经历过2005年4月28日到5月12日以及2005年6月5日到6月14日行情的投资人,应该都是深有感受的。这时中小散户开始相信黄金会上涨,但是总是想等待比较低廉的位置买入,金市大户则往往会利用市况较为不稳定来肆意洗盘,最终价格就在将信将疑之中又上了个台阶。当然,牛市第二期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最终完结,依个人愚见时间应该在2008年北京奥远会之前。

再来展望一下未来黄金在牛市第三期可能呈现出景象:首先牛市第三期持续的时间会比较短,大约在半年到一年,甚至仅仅只是三个月;其次到那时市势通常会有火箭发射式的“井喷效应”产生,可能短短几天金价就会上扬100美元;最后就是博弈双方心态,中小散户早已完全坚信黄金只升不跌的“真理”,不论三七二十一统统揸仓入手,而金市大户则乘机在急速拉抬中“悄悄减磅”。最后根据“击鼓传花”原理,结果应该不言而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