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价格食用油价_食用油价格最新行情走势金投网
1.“涨”声四起!油价连涨,食用油、饲料、面粉也上涨,涨了多少?
2.中国食用油期货价格行情
3.食用油为什么涨这么多?
4.国内油价或迎年内首次上调,提前囤油有必要吗?
“涨”声四起!油价连涨,食用油、饲料、面粉也上涨,涨了多少?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2022年的市场“涨”声一片。
近日油价又涨了,这已经是今年第5次上涨了,并创下了近9年来的最大涨幅纪录
关于油价的上涨,我们之前说过很多次了,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一度逼近了140美元/桶的大关,虽然随后出现了回落,但是短期来看,原油市场的供给紧张以及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短期内油价大概率仍会高位震荡。
除了油价连涨外,还有一些产品的价格也悄悄上涨了。
首先涨幅比较明显的就是食用油。
事实上,食用油的上涨延续了2021年全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统计,包括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在内的多种植物油的价格在2021年同比上涨了65.8%,跑赢了原油50%的涨幅。
到了2022年,仍然上涨不断。
例如,自俄乌冲突发生后,北京新发地的豆油价格从240元/箱(4桶5升)涨到了270元,而河南郑州批发市场,2月底时20升的大豆油还是190元/桶,而到现在已经涨到了220元-225元/桶。
食用油的上涨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
短期因素就是俄乌冲突引发的市场动荡。
数据显示,俄乌两国葵花籽油的产量合计占到了全球产量的近60%,而出口则占到全球的78%。
虽然菜籽油并不是主流的食用油产品,但是冲突爆发后,原油价格上涨,两国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出口受阻,于是国际市场转向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从而使得这两种产品需求大增。
说到大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三大主粮供给十分充足,但是大豆是一个短板,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很高,近5年的平均依赖值都在85%以上。
另一方面,受之前疫情等影响,国际大豆的价格已然飙升,使得我们进口大豆的成本不断增加,因此也推高了豆油的价格。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煎炒烹炸样样俱全,日用油的消费也有明显上涨。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到2014年时已上涨为24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成本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自然推升价格不断上涨。
其次,是饲料价格频频上涨。
玉米和大豆一直被称作是“饲料双王”,而今年以来,这“双王”的涨幅都不低。
而原本小麦去年在饲用替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年的小麦价格频频上涨,已然超过了玉米。
所以整体来说,饲料成本被大幅推升。
虽然猪价频频下跌,但是产能却仍然高企,这也意味着对饲料的需求有着庞大的基础。
再加上俄乌冲突对全球大豆市场的扰乱,以及南美洲严重的干旱使得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多个大豆主产国纷纷减产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豆粕价格创下10年来的新高。
并且从目前来看,4月之前国内的供给依旧偏紧,豆粕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而在原料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饲料价格仍然有上涨的空间。
第三是面粉也悄悄上涨了。
近期面粉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以25公斤的面粉为例,其价格也从之前的85元上涨到了100元以上。
而面粉价格的上涨主要和小麦的上涨有关。
今年以来,小麦价格可谓是一飞冲天,不仅突破了1.6元/斤的大关,甚至一度逼近了1.7元/斤,这在小麦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而小麦价格的上涨也受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去年黄淮地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使得小麦冬播出现延迟,并且部分地区的小麦长势偏弱。
而去年小麦在饲料替代领域已经消耗了不少库存,因此市场普遍对今年的小麦看涨情绪较高。
二是受通胀以及化肥等价格上涨的影响,种植成本明显增加,也导致整个粮价的底部有所抬升。
三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市场看涨情绪进一步升高。
随着小麦价格的走高,终端面粉价格也出现了上涨。
不过鉴于小麦是口粮,在国家稳定的调控政策下,其上涨的空间也极为有限。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地缘政治冲突只是一个突发的因素,但其影响却比较深远,尤其是它可能会改变全球粮食的供给格局。
除了俄乌冲突外,原本就高企的通胀一直挥之不去,在此影响下,农产品价格难免出现波动。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
中国食用油期货价格行情
2021年11月以来国内食用油普遍进入销售旺季,食用油价位预计均上涨,导致期货行情上升。
1.受市场需求拉动,国产油菜籽价格持续缓慢上涨,使得食用植物油价不同程度上涨
新季油菜籽一上市,就受下游市场消费需求拉动,油菜籽消费不断上升,价位持续保持在高价位。月末,湖北地区油菜籽进厂价每斤3.07元,同比增长2.9%;当新季植物花生上市了,因多家榨油厂还未开始大量收购新季花生,且农户们不舍低价售卖,使得新季花生市场总体偏淡。十一月下旬,一些油厂的补库需求增多使得新季花生价格小幅度上涨。
2.国际油菜籽价格持续回升,食用植物油价格也预计均上涨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调,带动豆油价格也持续上涨;有个别品种植物油本月增产不及预期,如马来西亚 棕油增产比减少3.35%,使得棕 油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十月份,24度棕 油外售每吨约为1314.8美元,同比和环比均上涨10个百分点以上。
3.国内外油脂价格持续高位价格
在油料方面,由于社会公众消费需求增加和国际油菜籽供给紧缺的影响,我国国产油菜籽价位持续保持在高价位。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区新季花生持续上市,在市场短期内供给还是比较充足。从目前来看,采购商还在持续观望中,榨油厂还开始放量采购,压榨率较低,预计短期内新季花生价位较低。在油脂方面,冬季是食用植物油销售旺季,但棕 油库存价处于较低位,又由于油料价格缓慢上涨,预期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会在高价上运行。
国际市场上的油菜籽收产量的减少而给予市场的供给偏少,供给偏紧,市场需求不变或者增加,都会使得油菜籽价格上涨,油价也跟着上涨。从十月份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中得知,全球2021年度食用植物油库存已剩2294万吨,相比去年下降5.18%。预计在短期内全球食用植物油仍然保持高价格出售。
食用油为什么涨这么多?
原因:
1、原料上涨?据海关总署统计,从今年7月份起,我国进口大豆在短短三个月内每吨上涨590元。国产大豆原料价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涨幅达到12%。生产成本提高直接导致油价上涨。
2、播种面积减少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所长李文斌认为,这次大豆上涨和整体播种面积减少有直接关系。李文斌说,去年黑龙江大豆面积,官方统计是7300万亩左右,今年降到6600万亩左右。主要因为一些豆农认为玉米、水稻的效益比较高,纷纷转种。
3、国际市场影响据悉,国际上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走势强劲,带动进口大豆价格走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李国祥博士认为,我国大豆70%以上依赖国际市场,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几乎全被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我们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只能跟着他们随行就市。如果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大豆需求相应会比较强劲,也会带来价格上涨。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卢景波表示,美国市场减少供应、游资炒作和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因素也对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油价可能还要继续上涨。哈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林说,当地大豆货源紧张,豆农又惜售,所以在当地形成的供小于需的供求关系还会推动油价上涨,他预计豆油价格能涨到每吨一万块钱左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博士认为,油价可能会上涨,但是上涨幅度整体上趋于缩小。
国内油价或迎年内首次上调,提前囤油有必要吗?
民以食为天!关于粮食的话题,总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众人眼球。这不,最近关于所谓?粮食危机?的谈论就火了,更有人听风就是雨,开始大量集中囤积米面油。在个别地方,甚至有人推平板车一次购买十几袋米面。
疫情会影响到粮食供应?是否需要囤积米面油?官方回应来了。
在4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回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粮米油等用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囤积粮食!一个?完全没有必要?,一个?无须集中批量购买?,这个态度已经很鲜明了。商务部近期对覆盖全国34个中心城市的20家重点超市企业监测情况显示,各超市企业积极采购供货,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米面油等供应保障正常。这个数据采样,虽然没有全覆盖,但34个中心城市覆盖的人口还是不少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看线上。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30日,11家主要电商平台多数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其中食用油可销售17天,大米可销售12天,面粉可销售15天。有人担心,只有10多天会不会不太够?其实,电商平台考虑到库存成本、食品安全等角度,一般会科学设定库存。所以,这个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只需在预定时间内,做好库存接续就行。所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买到米面油都是没问题的!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短暂波动,这很正常。当前,产销区运输通道衔接体系更加完善,以铁路为主的运输方式不断优化,粮食供应到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国口粮是安全的。请大家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要再去费时费力地囤积米面油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