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价格战愈演愈烈,这会不会引起沙特、俄罗斯、美国开始三国杀?

2.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3.战争对原油的影响

4.打仗影响油价吗

5.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6.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石油价格战愈演愈烈,这会不会引起沙特、俄罗斯、美国开始三国杀?

油价过低的后果_超低油价引发战争

石油价格战的爆发并不会引起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的?三国杀?。

石油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利益问题。

因为最近是疫情期间,石油的消耗变小,导致石油利润不足。

沙特曾经希望与俄罗斯等等国家签订限产协议,保持价格稳定。

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石油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不可能减产的。

于是,如大家所见,沙特大幅度提高产量并且降低油价,其目的并非发动战争,而是希望各国重回谈判桌。

从另一方面来看,开战也不切实际。沙特阿拉伯比俄罗斯实力要弱,更别提美国了。几乎不是美国的对手。不然沙特阿拉伯就不会采用石油降价这种经济手段,而是直接出兵攻打美国或者俄罗斯。

所以,采用石油增产降价,恰恰表明沙特阿拉伯并不想发生战争,尤其是他们本身除了有石油这张王牌,基本处于劣势。用自己的劣势攻打优势,不如拿好石油这张王牌。

要知道,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成本可是比美国的页岩油以及俄罗斯的要低很多。

但是,虽然不会爆发战争形式的?三国杀?但是,在其他方面,三国之间的斗争也不亚于?三国杀?。

沙特阿拉伯通过对石油价格的调整,以及借助疫情期间的利空,使的美国短短一周内经历了三次熔断。

要知道,巴菲特八十岁才见过一次熔断。

而股市的熔断,极大打击了美国的金融业,并且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波及了大大小小无数个国家,堪比2008年的经济危机。

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当他们都利益诉求可以通过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战争的可能性就很小。

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

1、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俄罗斯也互不相让,也要增产石油,导致石油暴跌;

2、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封村封城,有的国家封上了国门,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止状态,世界贸易中断,国际游轮停摆,石油消费税减,导致石油暴跌;

3、最近两年因为新能源的大量应用,以及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石油消费总量占比逐年下降,导致沙特和俄罗斯加快了开采速度。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2-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战争对原油的影响

一是战争对原油影响较大,主要影响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初期,在战争爆发中后期原油一般会回落。

比如海湾战争爆发于1991年1月17日,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WTI原油期货从1990年7月下旬开始启动上涨,到了海湾战争爆发油价涨幅在40%左右,由此可见战争预期对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但是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后,MTI原油期货反而大跌,跌幅高达35%。战争结束后,原油反而比开战前低10美元,主要原因是美国当时动用了战略原油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原油供应,国际能源机构也每天向市场投放大量原油供应,缓解了市场的原油供应忧虑。

英美发达国家第二次对伊拉克空袭是在2003年3月20日,受战争预期推动,纽约原油期货在2002年11月中旬就拉开上涨帷幕,至2003年2月27日已经上涨了60%,但战争开始后油价开始大幅下跌。

二是非产油国爆发的战争,一般对原油走势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战争作为重要的地缘战争因素,具有明显地缘选择性和地域区分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人类资源禀赋密集的中东等地区才会产生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比如1999年3月24日爆发的科索沃战争,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科索沃进行了78天的空袭,由于战争发生在欧洲的南斯拉夫,而不是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产油国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战争期间原油上涨幅度从开战前的15.34美元每桶到战争结束后的17.66美元每桶。

三是战争对原油影响走势一般是短期影响,而非长期和根本性的影响。战争爆发后,原油供应暂时受影响。随着各方利益博弈和供应逐步恢复正常,战争结束后,原油走势也逐步恢复理性。因此,战争对原油走势影响一般是短暂的。

打仗影响油价吗

打仗影响油价。

如果战争是发生在能源消耗大国,那么油价就有可能下跌但更大的可能是上涨。如果战争发生在重要的运油路线上,或主要产油区,那么油价一定会暴涨。

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

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

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25元和215元。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降低100元,柴油每吨降低95元。9月18日24时,中国上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上调90元、柴油上调85元,折合每升92号、95号汽油上涨0.07元。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90元。自2021年11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2022年1月7日,92、95号汽油预计上调240元/吨。1月17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7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29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8元。2月17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10元和20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上涨0.16元、0.17元和0.17元。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能源从此时供应来看更加全球化,过去几次石油危机往往围绕波斯湾发生。而今天拉美、西非和东欧都成为新的能源来源地。2009年时,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生产国。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在全球原油产量的份额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51%下降到今天的40%。

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价格战”,美国石油开采商输得很惨。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

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宝座。

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在即,尽管没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伙伴们会像当初那样大规模的“放水”,而美国页岩油产生也表示不会减产,然而那段悲壮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美国石油行业高管们的脑海里。

覆盖原油行业37年的老将、咨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Michael Lynch告诉:1986年原油价格崩溃,美国原油行业始料未及,许多公司被迫关掉。谁也无法忘记那段岁月,它是美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OPEC贡献了世界约40%的原油产出,10月的日产量达到3100万桶,超过了3000万桶的目标。

油价自6月的高点已经下跌超过30%。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明日OPEC会议将召开,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达2.2%,收于每桶74.09美元,创四年新低。布伦特油价下跌1.7%,收于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说:必须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说“一定得是我们(出手)吗”?市场之争

实际上,1986年的大崩溃中,沙特并没有先发制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

汇编的数据显示,随着OPEC其他成员国的产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产量由1981年的超过900万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万桶。普利策奖获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这使得沙特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问题。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油价随即开始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市场瓜分”协议。此时,美国石油开采商已经受到重创,主要采油区失业率飙升。俄克拉荷马州失业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失业率约为7%。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数据显示,1986年,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能源开采服务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联合创始人James Richie告诉彭博,“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原油开采设备”。 专业拍卖油田设备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导了86起拍卖,比正常年份的两倍还多。1986年,油田开采设备变得一文不值。称,这一段历史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美国页岩油开采商们会指责沙特和OPEC为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并认为“原油价格战”旨在迫使它们出局。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采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