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下降加油方法

2.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发展过程

3.俄乌战争为什么导致原油价格下跌?

4.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油价下降加油方法

乌俄最新战报_俄乌开战前的油价走势

俄乌战争导致国际油价飙升。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当然,燃油成本大幅上涨。

以前油价低的时候,加满一箱油只要200多元。前段时间涨到300多元。现在加满一箱油要400多元。

我绝对可以算是个省油的。你可以看看我的油耗。从广州天河区长兴路开车(1.4T汽油车)到南沙区税务局,全程58km,16个红绿灯,平均车速55km,平均油耗4.3升/100 km。不服的可以挑战。不要来电动混动车。本次出行只有不到20华南快速路(限速80km/h),其余均为城市道路。

那么怎么开车最省油呢?学会以下七个习惯,你的油耗立马下降。

将最高胎压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胎压范围内。建议2.5巴-2.6巴。当轮胎充气不足时,油耗会受到影响。胎压过低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增大,行驶阻力会更大。胎压不足和轮胎磨损会增加轮胎的滚动阻力,所以车辆自然会消耗更多的燃油。

根据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数据,胎压不足的汽车占轮胎问题的80%。所以,胎压应该是高一点比低一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到2.5bar利大于弊。

不要相信最经济的车速是80-100km/h,不要以为越快越省油。对于大多数私家车来说,最经济的车速是50-80 km/h,要证明这一点很容易,找一条相对平坦的高速,分别以50、60、70 ? 120的车速定速巡航。实时观察油耗,你会发现车速在50-80 km/h之间油耗最低,小排量的经济车速在50-60km/h左右,大排量的经济车速在70-80 km/h左右。

车速100时,油耗在5-6之间。

车速70以上,油耗在3-5之间。

高速行驶时,发动机需要增加喷油量来维持速度,同时风阻也会增大,导致油耗增加。50 ~ 80 km/h的速度是经济速度。车辆匀速行驶最省油,所以在路上行驶最好不要高速行驶,保持匀速巡航,否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油耗,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比如前面有红灯,或者马上就是红灯了,车离红灯还有100多米。这时候松开油门,让车自然减速。最成功的一次操作,就是车快到的时候刚好变绿。你一次没踩刹车就过了红绿灯,时间没浪费。另外,你不是零速起步,而是比旁边车道的车辆都快。

学会观察汽车和红绿灯之间的距离。

突然刹车往往不能保持车距,不仅影响安全,还很耗油。每次停车都要零速起步。这时候实时油耗很高,很容易达到20-30油耗。

学会观察车距,尽量用油门控制速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刹车。这需要很强的判断力。

紧急刹车不仅危险,而且成本高昂。

如果火花塞不好用,会让你的油耗更高。即使机油的润滑跟不上,油耗也会增加。一般每3-5万公里更换一次火花塞。每一万公里左右换一次油。

所以定期保养很重要。如有必要,更换火花塞和机油以清除积碳。这些都可以减少你的车的油耗。

慢慢加满油门,会让你的油耗更低。踩油门不仅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一些隐患,还会使油耗翻倍。当你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汽油喷射量突然增加,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此时,瞬时油耗将达到惊人的30

这是杀手锏,也是最省油的方式。目前我骑艾玛上下班,公交车停了一个多月了。我没钱加油。

你学会了吗?这七大高功能。

相关问答:怎么加油便宜1、办加油卡:中石化一年省21块。首先讲一下中石化的加油卡,在中石化官网就能办理。这种卡在自助加油站,每升能便宜3分钱。一般10万左右的车子平均油耗是百公里7升,私家车一年跑10000公里左右是比较多的。92号汽油算每升7.5,一年跑10000公里,可以便宜21块。或者也可以某东上买加油卡,花1990就可以买到2000面额的,一年买3次能便宜30块。办了卡,往卡里充值1000块以上,还可能拿到易捷便利店的折扣券。举个例子,如果赠送了一张满100-30的券,相当于打了7折,可以买些矿泉水、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虽然原价是比外面高一点,但总体算下来还是要比去超市便宜。反正这些东西总是要买的, 加油的时候顺便买了,既省钱还省时间。加完了油,福利并没有结束,中石化可以用1升油换1个积分,积分能在中石化官网兑换个台灯、果盘等等商品,要是积分够高,换个行车记录仪都是有可能的。2、中石油省60元。再说一下中石油的官方加油卡,中石油比较大方,充1000元,油价就可以便宜0.1元/升,充值3000元,便宜0.15元/升。按照便宜1毛来算,油价就是7.4,一年跑10000公里,可以便宜70块钱。这时候某东上的1990抵2000的油卡,倒显得不那么划算了。中石油的积分较容易获得,消费满100元就可以获得100积分。兑换形式和中石化差不多,就不多说了。相关问答:如何加油比较划算?汽车加油有哪些省钱的方法?

一次加满,关注油价

汽车省油应该从驾驶技术和车辆自身技术两方面着手,温和的驾驶与合理的路线规划(或错峰出行)可实现低油耗;通俗的解释则是减低车辆起步加速的频率,车辆起步瞬间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最大,瞬时油耗可高达几十升;其次拥堵路段的长时间怠速也会大大提升耗油量,普通的小排量代步车如打开A/C空调压缩机,每小时可消耗燃油2升左右。所以规划路线,哪怕是有些绕路也会比参与拥堵更能节油。

车辆的动力传动技术等级也可以决定油耗的高低,简而言之为不选择小马拉大车的量产车,比如1.5T的A+级或B级中型车必然有会高油耗;因为车辆的加速快慢与极速的高低由输出马力决定,决定马力大小的因素为扭矩和转速。如果发动机的扭矩足够大则能以低转速(低油耗)状态满足合理的驾驶体验,如为小排量发动机扭矩不够大但是车身很重,此时获取大马力则只能以高转速大喷油量的状态驾驶,油耗必然会很高,所以大排量汽车不见得费油,小排量汽车可能会很费油。

除了选择合理的发动机排量以外,想要汽车实现低能耗只有选择混合动力汽车;普通的HEV油电混合汽车可以实现低油耗,但是这些车的动力储备过低无法实现高性能与低油耗并存,驾驶乐趣往往比较遗憾。PEHV插电式混动汽车有强大很多的动力储备,综合扭矩动辄400/600/900N·m+,这种水平可同时实现高性能与低油耗,只是车辆的价格也偏高一些。

以上内容为选车与用车决定实现低油耗的正常方式,非正常方式则是很多汽车用户错误理解并养成的加油习惯。

很多人认为汽车加油加半箱能够省油,因为重量降低很多可实现「轻量化」。然而这真的是想的有些多了,汽油的密度假设均为92#标准的0.725G/ML,普通代步汽车的油箱容积多为50升。那么加满一整箱油只比加半箱油重量18公斤,加半箱油能接受多少油耗呢?

-100KG

/100KM

-0.5L

参考上述平均标准,车身总重降低一公斤可实现一公里减少耗油量0.00005升,18公斤每公里节省0.0009升的消耗。假设加半箱油可以150公里补充一次,一个周期可节省0.135升燃油,这是半箱油的节油效果。

但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加油站附近,车辆从起始点行驶至加油站的往返过程也是要消耗燃油的;假设车辆的平均油耗为10L/100km,一公里的耗油量则为0.1升。往返公里数按照5公里计算,加注一次燃油不计算怠速等待的消耗量,消耗的燃油为0.5升。而半箱油150公里才只能节省0.135升燃油,加注半箱提高加油的频率等于提高往返加油站的里程,这是在费油还是在省油呢?

总结:汽车的节油方式应从购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以及用车过程中调整驾驶风格着手,从加油方面想要节省消耗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次加满,没有其他更理想的方式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发展过程

(一)这次俄乌天然气争端缘起于两国能源经济的相互依存

根据最具国际能源统计权威性质的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BP世界能源统计2009》[1],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可与沙特匹配的“能源超级大国”,尤其是其天然气资源(43.3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剩余探明储量的23.4%,储产比为72年,为世界头号天然气资源大国,年产量超出6000亿立方米,并保持着占全球天然气出口总量约35%的份额,在目前世界天然气市场上拥有叱咤风云的影响力。而乌克兰则是天然气资源匮乏国,其储量仅为俄罗斯的1/47(0.92万亿立方米),且其产量最高也不过200亿立方米,远不抵其年均600~700亿立方米的年消费量,其中约250亿立方米通过从俄罗斯进口来弥补。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占到欧洲天然气使用量的1/4,而这其中又有80%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由 此,俄乌能源领域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铺就了双方天然气争端的基础背景。

(二)2006年俄乌“断气风波”开启两国天然气争端

在历史上,俄乌两国关系久远而密切。1922年乌克兰作为创始国,与俄罗斯联邦等一起建立苏联,以其辽阔的国土资源和庞大的经济规模,成为苏联的“粮仓”和仅次于俄罗斯的最重要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变后,乌克兰宣布独立,而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同宣布建立取代苏联的“独联体”。直至2004年乌克兰大选之前,总体上乌克兰还是保持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

俄罗斯念在昔日“兄弟”情分上,一直按补贴价格优惠供应乌克兰天然气。

但自2004年年底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以及随后亲西方的尤先科总统上台以来,乌克兰政府扭转外交基调,执行亲美倾欧政策,追求加入北约与欧盟,并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海军基地等问题上龃龉不断,矛盾日深。俄罗斯觉得再无必要为“疏俄倒西”的乌克兰经济埋单,便于2005年年末要求将供乌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230美元。而乌方要求分阶段提高天然气价格,并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俄天然气过境费。因谈判未果,2006年元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 气供应,形成举世关注的俄乌“断气风波”,直到1月4日双方谈判达成协议后方才恢复通气。根据协议,俄方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出售天然气给“俄乌能源公司”,该公司将俄天然气和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而俄天然气经乌境内出口欧盟的过境费则由原来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至1.6美元。

(三)政治、经济动因刺激天然气纷争再起

2007年俄乌双方决定以三年时间,逐步将俄对乌供气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由于尤先科政权罔顾俄罗斯的一再警告,顽固坚持亲美和“去俄入欧”路线,俄乌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战略上矛 盾日益恶化,俄国内教训乌的呼声愈益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下,两国天然气争端更趋激化。

俄方迫不及待地要求提高输乌气价,乌方竭力抵制涨价,并要俄支付更多过境管道使用费,还提出让俄气直接向乌克兰消费者销售天然气[2]。

乌方认为,2009年俄对乌天然气售价应为每千立方米201美元。俄总理则声称,供应乌方的天然气成本约为每千立方米380美元,主要是俄方出于人道主义因素,考虑到乌在金融危机下处境艰难,而向乌提出250美元的报价[3]。又由于国际油价大跌、卢布贬值,俄罗斯急需现金支持国内经济,因而向乌方强硬追讨所欠的20多亿美元债务,其中6.14亿美元是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欠下的天然气债款。而经济衰退和信贷危机也加大了乌克兰及时还债的难度。俄罗斯还指责乌克兰不时截留输往欧洲的天然气,要求乌方保证天然气在乌过境运输的安全,确保俄罗斯天然气能够畅通无阻地运往欧洲国家。乌方则否认俄方指控,声称俄输欧的供气量不足。

(四)一波三折的冲突进程

(1)争议谈判受阻:早在2008年6月俄方就提出将向乌供气价格提高近两倍的要求。11月俄乌供气谈判因价格和债务问题受阻。该月20日,俄又要求乌支付24亿美元的天然气欠款。但 乌石油天然气公司声称与俄气没有债务问题。12月18日俄气宣布,因乌未能偿清欠费,俄方明年起停止供气。12月30日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当天访俄,试图解决两国间天然气供应问题而未果。

(2)断气殃及欧盟:2009年1月1日莫斯科时间10点起,俄气切断对乌供气。1月5日,俄乌“斗气”升级,乌克兰地方法院禁止过境输送俄天然气。1月7日,乌方表示因俄完全停止向乌境内天然气管道送气,“被迫完全停止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以前欧盟将俄乌分歧视为“两国间贸易纠纷”和“经济事务”,表示不会介入。然而这次俄乌“斗气”时,欧洲恰遇罕见冰雪严寒,多个欧盟成员国出现取暖用气短缺和供电困难,对欧洲多国生产和民众生活形成严峻威胁。至此欧盟立场出现重大转变,强硬敦促俄乌迅速谈判,全面恢复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否则“这一问题将上升到最高政治层面”。

(3)妥协化解争端:迫于国际压力,俄乌同意重开谈判,并接受欧盟就解决纷争在布鲁塞尔举行三方峰会的建议。经欧盟积极斡旋,1月11日俄乌就恢复经乌向欧供气达成协议,并同意欧盟派遣观察员监督过境输气。1月13日,在俄、乌、欧盟三方签署有关成立过境输气监督委员会的议定书后,俄方恢复过境乌克兰对欧洲供气。孰料随后乌俄又在输气线路和过境管道技术性耗气等 问题上发生争执与指责,过境天然气仍然未达欧洲。1月17日,由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倡议的天然气消费国“国际峰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会后经长达10小时的艰苦谈判,俄乌终于于18日凌晨宣布达成协议:在保持2008年过境费率(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7美元)不变的条件下,2009年俄方将在欧洲价格基础上给乌方供气价20%的折扣。同时约定,自2010年1月1日起,俄乌天然气价格及过境费将完全按照欧洲价格公式生成[5]。1月1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协议,结束这场天然气争端,并承诺恢复向欧洲供气。1月20日,俄恢复过境乌克兰的对欧供气。至此,这次持续近三周,导致近20个欧洲国家在寒冬季节遭遇能源短缺危机的“断气”纷争告一段落。

2009年3月23日,乌克兰、欧盟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乌输气系统现代化改造问题的联合宣言,希望不要再发生像2008年冬天那样的天然气危机。11月19日,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和俄罗斯总理在乌南部旅游城市雅尔塔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修改2009年初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中的一些条款。11月2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谢尔盖·库普里亚诺夫说,2010年,俄罗斯将按欧洲价格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全年平均价格预计约为每千立方米280美元。12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石油企业在莫斯科就俄罗斯石油过境乌克兰输往东欧国家事宜达成协议,从而减缓了人们对2010年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向欧洲国家输送石油受阻的担忧。

2010年4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举行会谈,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黑海舰队驻扎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重要协议。根据两国总统在会谈后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同意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价约30%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而乌克兰同意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的期限延长25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5年。

乌克兰虽积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却没有放弃加入欧盟的外交政策,对于加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成的关税同盟问题一直含糊其辞。

2012年3月30日,乌克兰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双方计划于2013年11月28日签署联系国条约。此举遭到俄罗斯强烈反对。此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俄罗斯总统甚至警告说,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以俄为首的关税同盟将被迫采取保护性措施。

2013年10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戈卢别夫证实,如果乌克兰欠款问题得不到解决,俄将从11月开始对乌供气采取预付款机制,届时乌克兰须在11月提前支付12月份的全额费用。俄乌天然气争端再起。据俄联邦政府新闻局消息,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至今未收到乌方8月份的天然气供应费,这笔费用总额达8.82亿美元,最后支付期限为10月1日。11月5日,俄气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证实,乌克兰已开始向俄方偿还8月的供气欠款;乌克兰能源和煤炭工业部长斯塔维茨基7日表示,乌方已向俄气支付8月份供气欠款的20%,而2013年10月的天然气供应费用已结清。另有数据表明,乌克兰此前已向俄方全额支付了9月的供气费用。

2013年11月11日,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已从11月8日起完全停止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购买天然气。

乌克兰2014年2月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大幅减少。俄罗斯与乌克兰又可能爆发类似2013年11月的天然气贸易战,当时乌克兰总理威胁如不修改天然气进口协议价就将终止向俄罗斯进口。昨日,受俄罗斯警告乌克兰必须偿还30亿美元债务及可能不再提供120亿美元贷款影响,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兑美元汇价跌至创纪录新低。

路透由两位俄罗斯能源业人士处获悉,2月24日,乌克兰国有油气公司Naftogaz向俄罗斯最大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每日进口天然气规模已经降至2800万立方米,1月1日还多达1.47亿立方米。

两位消息人士称,Naftogaz二十余日里逐步减少了进口量,但他们没有给出Naftogaz进口减少的理由。

2013年12月下旬,俄罗斯宣布,为紧急援助乌克兰,将斥资150亿美元购买乌克兰债券,并暂时将向乌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下调三分之一。但本周一,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暗示,俄出口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可能回调。

俄罗斯是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克兰每年天然气消耗量约550亿立方米,其中半数以上由俄罗斯进口。2013年Gazprom向欧洲出口天然气1615亿立方米。而就在2013年11月上旬,俄罗斯与乌克兰还因天然气协议价的严重分歧险些终止贸易关系。Naftogaz2013年11月8日已经完全中止向Gazprom进口天然气。截止8日,Naftogaz11月日均进口天然气仅有约900万立方米,远低于10月日均的1.04亿立方米。时任乌克兰总理Mykola Azarov当时表示,如果Gazprom拒绝修改天然气销售协议,乌克兰将不再向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根据前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2009年与Gazprom签署的进口天然气预付款协议,俄罗斯向乌克兰每出口1000立方米天然气平均售价约400美元,乌克兰在协议签署后就已指责这一进口价格过高,在欧洲地区属于最高水平。

2014.2.25日,在路透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关系再度紧张当天,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接受俄罗斯电视频道采访时公开表示,没有发现乌克兰有任何理由不偿还俄罗斯为乌克兰欧洲债券投入的30亿美元。

同日,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斯托尔恰克表示,俄罗斯没有法律义务向乌克兰提供2013年决定资助的120亿美元。俄罗斯当时承诺合计投入150亿美元,现剩余120亿美元未落实。

据俄塔社报道,斯托尔恰克说:没有这样的法律义务。 这里指的是,新一轮谈判和新的协议。谈判和协议的形式将由时间决定。当天,乌克兰3个月期债券价格急跌。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重挫6.8%,跌幅创2009年2月新高,格里夫纳兑美元跌至9.8,创最低纪录。

上周末乌克兰议会表决通过罢免亲俄罗斯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亲西方的图尔奇诺夫此后任代理总统。乌克兰过渡政府本周一对亚努科维奇发布通缉令,并表示为避免违约需要350亿美元援助。

作为对乌克兰上周末事变的回应,昨日俄罗斯威胁将限制乌克兰粮食进口。俄罗斯进口粮食占乌出口粮食总量的25%。

2014.2.25日消息,欧盟以及IMF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俄乌战争为什么导致原油价格下跌?

原油价格为什么会跌破100美元大关呢?这是由三方面的主流因素决定的。

1、美元加息预期

尽管美联储近期宣布了11年来最大幅度加息,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使得联邦利率维持在1.5~1.75%之间,但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高居不下,最新一期数据显示,美国的当月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6%,和美联储的预期目标2%相比有较大差距。

为了遏制经济过热现象,市场认为美联储很可能会保持加息的步伐,有专家预测,美国联邦利率有可能会达到4%左右。按照这样的预测,美元的加息空间仍然很大,这对国际期货市场形成较大影响,压制了原油价格上涨。

2、俄乌战争局势不明

俄乌战争爆发后,市场最初预期可能三个月左右结束,但是已经持续了近半年的时间,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

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从能源波及到黄金以及其他产品,欧盟很多国家拒绝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美国却暗中从俄罗斯www.cszy.net购买廉价原油,也对中东等原油生产国施加压力,同时释放国内原油储备,这对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形成一定影响。

美国利用俄乌冲突造成的影响,从中控制原油价格,以此维护美元对石油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原油也会跟随美元走势出现波动。

3、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尽管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摆脱新冠疫情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仍然是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障碍,病毒的不断变异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阴影。一种编号为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已在印度、日本、美国等8个国家被检测到。这种不断变异的病毒让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影响到全球经济复苏。

据统计,新冠疫情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在5.8万亿至8.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4%至9.7%。新冠疫情使得全球失去2.55亿个工作机会,让全球人类丧失了2050万年的预期寿命。

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对石油需求形成长期制约,叠加其他因素后,会对原油价格形成负面影响。

总之,当初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经济刺激计划密切相关,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印钞票很难维持经济繁荣,美元加息叠加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让已经高企的油价失去支撑,国际原油价格跌破100美元大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国内油价不断上涨,俄罗斯油价便宜,为什么不能多进口俄石油?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当前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相对去年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的油价并不便宜,反而相对去年价格每吨价格涨了972元,涨幅29.6%。

第二个原因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商品,我国每年都会根据国防和战略物资储备需要,有进口石油的计划。这种计划是长期的,并不会因为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就大范围调整。

第三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对石油的需求有所降低,我国也不例外。从年初至今,新冠疫情一直零星不断,特别是上海的疫情,对整个国家第二季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第四个原因,就是当前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并不能持久。当前原油价格上涨的动力是俄乌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进行制裁。目前全球包括西方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国内通胀压力巨大,所以西方和俄罗斯最终都会妥协,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这个时间应该不会超过3-5个月。此时加大石油购买量并不明智。一旦战争结束,石油价格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第五个原因,就是中俄签的有长期的石油供应合同,所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每年的量是有保障的。

第六个原因,就是国家安全保障需要。石油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不能全部依赖某一个国家,就跟“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一个道理。

因此我国采用的是石油进口多种渠道及灵活价差的采购模式,以便能够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去调整采购对象以及确保能源安全稳定。2021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名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安哥拉、阿联酋、巴西和科威特。2022年1至4月,我国石油进口量前8分别是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安哥拉和巴西。从这两组数据看出,我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基本是很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