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上油价下跌,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油价却上涨了呢?

2.全国原油市场从低到高一直大幅度爬升为何没有将下来过,这是为什么呢?

3.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4.为什么国内油价下跌迟缓

国际上油价下跌,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油价却上涨了呢?

油价为什么没下降呢_油价为什么没下降

一是因为油价定价机制。根据现行油价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以国际原油价格、叠加关税成本、炼油成本、国际原油到成品油全链条相关企业利润为基础。这个利润包括三桶油的利润和加油站的利润。然后油价每10天进行一次调整。但国际原油价格本身处于波动状态,将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过程滞后。

二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疫情经济下,不少企业纷纷裁员。加上油价上涨,很多家庭被迫控制生活成本,不会开车上路。上升后,早晚高峰均未出现堵车现象。不仅我国汽车每年使用大量汽油,企业生产、运输和种植农作物也需要大量柴油。油价上涨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在春耕阶段。柴油的上涨也会影响种植成本。今年粮食价格是否会上涨,尚不得而知。

三是因为石油垄断。事实上,石油行业具有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基本特征,因为石油行业本身具有比较显着的规模经济和大量的沉没成本这两个特性。根据一些规模经济和沉没成本的理论,被三大巨头垄断的石油公司完全占据了石油市场的生产经营,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消除资源重复。

再者是因为石油的政治性质。虽然像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一直想远离?石油政治?,回归正常的?商品属性?。但是,?石油政治?问题不能摆脱。反而会随着当前疫情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冲突,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商品。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依赖石油,石油定价复杂。根据经济学定价理论,石油价格应由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

全国原油市场从低到高一直大幅度爬升为何没有将下来过,这是为什么呢?

先纠正一个问题,目前中国还没有原油市场,对于这事关国民生计的大项目,国家是不会轻易开放的。而这种对于国家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一般都由国家控制,不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也就是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 油价大幅攀升,这跟很多因素有关的: 1、国际经济的持续复苏,是原油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复苏,需要大量的能源提供支持,所以,油价也随着其他能源价格一起上涨; 2、欧佩克产油区石油减产,是辅助原因。欧佩克近年来不断减少产量,缩小了市场供给量,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油价自然要向上爬升; 3、美元的升贬值,如果美元贬值,则国际油价就有走高的趋势;而美元升值,国际油价将有相应下降; 4、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需要大量原油供应,加速了原油需求量的上升,刺激油价上涨; 5、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 6、政局动荡、特别是产油区的政局情况,影响着国际油价短期的波动

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资源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

为什么国内油价下跌迟缓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已暴跌40%,但国内油价下跌幅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为何国内油价跟不上国际节奏,谁延缓了国内油价下跌?

油价暴跌招来通缩魅影

毫无疑问,作为石油消费需求大国,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中国经济消费增长。例如,低油价降低普通消费者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然而,与国际油价断崖式暴跌所不同的是,国内油价下跌速度像是赶着毛驴上集市。年初以来,国内油价虽经历过16次上下调整,但国内油价下跌幅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

导致国内油价下跌迟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油价暴跌将招来通缩魅影。油价大幅下跌将重挫物价指数。构成CPI权重因素中,除了大众比较熟悉的猪肉价格,交通、通讯类消费价格位居第4位,并占据10%的权重。显然,油价的下跌拉低了交通价格,进而致使CPI指数下降。

同时,原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而且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以及中下游较多能源化工品种的主要母产品。油价下跌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进而传导产成品的下跌,对企业库存造成压力。因此原油暴跌将会导致通货形势由膨胀向紧缩转换。

其实,通缩魅影已现。正是油价下跌的输入性压力,11月CPI创出5年新低、PPI继续下降,且跌幅扩大。理论上,干掉通缩魅影就是央行放水。然而,近期的降息的目的和效果却被股市所转移和吸收。货币政策陷入尴尬。因此,延缓油价过度暴跌,可以避免在货币政策失灵下,通缩不会陷入恶性循环,致使需求脱轨。

油价暴跌迎来价格调整窗口

抛开通缩魅影因素,油价的暴跌给价格改革带来有利调整窗口。特别是提高油价税率可以对冲油价下跌。上次成品油市场“九连跌”正是恰逢国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一跌一涨互相折抵,最终导致“九连跌”搁浅。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成品油征收消费课税,其理由:既可以为国家财政创造稳定收入,也可以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缩小国际价格和国内生产成本之间的差距等。不过,经济学中并未就该税率征收多少形成标准。

普遍的共识是,成品油税既不能太高,也不宜过低。因为高税率会造成生产结构的扭曲,而且还因增加重要的中间投入物成本而损害竞争。而税率过低则不利于社会公平、行业公平,消弱其他行业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欧盟汽柴油流转税税率分别为56%和50%;日本的汽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42%和30%,韩国的汽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52%和43%。目前我国成品油中税率则为34%。对比之下,我国成品油的税率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

此外,纵观1998年以来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5次重大改革,油价调整由过去的“大步慢走”逐步转变为“小步快跑”。特别是国内成品油调价周期已缩短至10个工作日。但这种周期性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未来仍然有缩短价格周期的空间。

保护产业延缓下跌速度

原油暴跌,莫过于对炼油产业产生较大冲击。原油、用于生产汽油和柴油的原材料价格下跌,本应该降低炼油厂的成本,并增加利润。但低迷的需求反而让燃料价格下跌并缩小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低油价正在使这些炼油厂早先购买的高价库存原油价值下跌。

尤为一提的是,企业或者政府在采购原油存在协议性价格。这种协议性价格在原油供应短缺或者上涨的时候,优势凸显。但遇到供应充足和价格下跌,却将遭受高成本压顶。特别是我国石油产业具备较强垄断属性。鉴于成本因素,一方面,垄断企业主动上存在下调价格的动力;另一方面,原油暴跌拖垮炼油行业于政府也是个包袱。

另外,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而言,石油价格是种有效的调节机制。目前国家能源政策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节约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一是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资源,如核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如果石油价格过度暴跌,显然打击了企业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资源动力。美国页岩气受石油价格冲击,导致跌破成本线价格就是本轮石油暴跌牺牲品。从这个角度而言,延缓石油价格暴跌势存在战略层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