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专家说油价涨了_专家油价不能太低
1.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食用油涨价?
3.为何专家会预计油价会有较大涨幅?
4.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在谈到国际油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导致。
美国极寒天气导致美国石油产出受限,加剧了投资者对石油市场供应不足的担忧。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极寒天气影响,截至2021年2月19日的一周,美国原油产量环比大幅下降110万桶/日至970万桶/日。
不仅如此,2月份,在OPEC减产协议框架下,仅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计划小幅增产,增幅共计7.5万桶/日,但同时沙特执行了约100万桶/日的额外自愿减产,导致OPEC整体产量明显下降。主要产油国产量下降等因素有望推动石油需求恢复,石油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局面,库存加速下滑,国际油价强势上扬。
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使世界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一、油价持续攀升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日渐明显
1、石油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不少经济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今年世界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降低0.5个百分点。
2、油价过高还导致物价上升较快,使得美国短期利率上升的压力明显加大。美国经济近两三年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强劲复苏,美联储能够长期将利率保持在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物价处于低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
3、油价过高还导致美国国内石油制成品价格连创新高。预计今年夏季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可能将达每加仑1.94美元。这将使美国消费者无形中多支出数百亿美元,进而减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开支。
4、油价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美国的贸易不平衡,成为推动美国贸易逆差上升的因素之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对美国经济长期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二、油价上涨危及欧洲经济复苏
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起步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来得真不是时候。由于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高低对其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虽然油价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而欧元对美元汇价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不断走高,使欧元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油价上升带来的冲击。可是,最近油价上涨过于迅猛,而欧元对美元汇价也开始回落,欧元区企业压力明显增加。
油价走高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利润下降。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使消费者把钱包捂得更紧。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消费需求将很难有起色。油价走高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通胀上扬,还可能使欧元区希望欧洲央行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愿望再次落空。
三、油价高企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更大
目前,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过去十几年里,亚洲的日均原油需求量增长了约50%,约占同期全球总需求增长量的80%。据总部设在美国夏威夷的法克兹咨询公司上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去年亚洲的日均原油需求量达2160万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升至创记录的64%。有专家认为,只要油价维持在每桶30美元的水平上,亚洲经济就会受到损害。IEA也指出,如果油价在一年内每桶上涨10美元,亚洲经济增长率就将下降0.8个百分点。
具体地说,高油价对亚洲经济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油价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2、油价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增加阻碍发展的因素。
食用油涨价?
食用油开始新一轮调价潮 部分品牌涨10%-15%
福临门最低涨10%;本月中下旬卖场将调价完毕
记者昨日从国内两大食用油生产商福临门、金龙鱼获悉,12月伊始,食用油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其中福临门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油品涨价幅度在10%-15%;金龙鱼旗下大豆油、菜籽油的提价幅度在6%-6.5%。
涨价涉及全系油品
福临门所属的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从12月1日起,开始陆续向全国终端零售商发布福临门的提价通知,“此次提价涉及的油品范围比较广,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几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种都在提价范围之内。”该负责人说,这次提价的幅度在10%-15%。
金龙鱼方面昨日则表示,提价是从这两天开始的,旗下每个油品的提价幅度都不太一样,两大主力油品大豆油和菜子油,提价幅度在6%-6.5%。如金龙鱼5L一级大豆油每桶从45.9元涨至48.9元,5L一级菜籽油每桶从48.9元涨至50.9元。
此外,昨日有消息称,金龙鱼调和油上涨10%-12%。
本月中下旬落实到位
关于终端卖场方面何时提价,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预计本月中旬或下旬终端商超方面会把价格调整完毕。”
金龙鱼方面昨日表示,“预计从这两日开始陆续向卖场发布涨价信息到最终的落实到位,需要两周的时间。但是有些卖场的库存量会比较大,面临着消化库存的问题,因此可能没有这么快就涨价。”
11月底,在北京批发市场,大豆油的批发价已经开始上涨,金龙鱼、福临门大豆油每桶批发价较11月初涨了2.5元左右。当时市场上就有人预测称,食用油批发价的上调必然会殃及到终端零售市场。
上述中粮集团负责人表示,食用油这一轮提价,主要是受到国际行情的影响,目前原料的涨幅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设定的食用油价格涨幅。金龙鱼也称,“面临的原料成本压力很大”。
物美集团公关总监富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没有接到厂家的涨价通知。另一家北京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天前收到了厂家的口头提价通知,但是具体的涨价通知单还没有收到。本报记者 李静
- 专家分析
“食用油涨价不会引发通胀”
食用油价格的新一轮上涨是否成为引发通胀的诱因?
昨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分析称,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是由其本身的周期决定的,和原料的涨幅及市场的供求有关,而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增多造成的。
“食品等商品价格因为自身周期或原料等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都是由市场规律自身调节的、属于正常现象。市民不用担心这会引发通货膨胀。”刘福垣说。
据了解,最近一两天,国际大豆的到岸完税价从3500多元/吨涨到了3900元/吨,而东北大豆由于年初的旱灾而减产,农民又对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有一定预期,惜售心理严重,使得国产大豆价格攀升。(新京报)
相关报道:
食用油下周起价涨一成 一批小老板提前备油
鲁花率先发出花生油涨价通知 福临门跟进
各地情况:
金龙鱼5升调和油涨5元 杭州食用油全面提价
广州食用油集体提价10% 为今年第三波涨价
湖北食用油价格全线上涨 多个品牌上涨10%
北京花生油价格将上调 鲁花通知提价10%
延伸阅读:
专家称国际粮商操纵致我国食用油价大涨大跌
全国蔬菜食用油肉类等价格趋涨
水电成品油等民生产品接连上涨加剧通胀预期
成思危称中国存在通胀危险 将成明年经济隐忧
为何专家会预计油价会有较大涨幅?
据上次调价之后,各地92号汽油每升价格已经全面进入“7元时代”。以北京、上海为例,目前,北京中石油、中石化的92号汽油为7.21元/升,上海为7.17元/升。分析师胡慧春说,预计本次上调折合升价为汽、柴油上调0.2元/升左右,届时,多地92号汽油将涨到7.4元/升附近。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与国际油价挂钩。本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维持坚挺表现,处于震荡上涨态势。
2018年5月17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盘中突破80美元/桶,创下2014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近期,美国WTI原油期货也突破了70美元的关口,刷新三年半以来新高。分析师谭凇认为,多种原因导致油价上涨,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中东局势紧张,市场担心原油供给导致价格大涨。近期,美国或进一步制裁委内瑞拉石油产业,这将导致原油产量继续下降,从而支撑油价。来源:中国新闻网
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是否违反《价格法》?如何处罚?某网站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嘉宾:
赵鹤冲 北京市价格协会秘书长
邱宝昌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
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
网: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为什么发改委如此着急?检查后如何打击?
赵鹤冲:这检查是很正常的,检查它也不是说每项在什么的话,我们都要进行检查,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说因为什么了,我们就要查。
邱宝昌:当时我为什么要给发改委致函,认为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呢?我认为是这样,原来看到牛奶搞南京宣言声明政府也没有声音,马上快餐店也要搞,这种做法纷纷效仿,有的是协会,有的是几家企业联合在一起讨论协商,这样我认为是涉嫌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政府应该出面制止,应该要认定它,应该有一个声音。所以这一次致函以后,我看政府的声音是很强有力的。
如果不发这个通知政府没有声音的话,这以后是连锁反应,后果堪优。今天这个协会,明天那个协会,今天这两个企业,明天那两个企业,那我们这个市场的价格秩序就非常的混乱,到一定时候调控就很难了。所以有这种苗头,应该把这种乱的苗头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判定需要时间
网:既然涉嫌违法为什么不立即查处呢?
赵鹤冲:价格法的制定都是在国家发改委,认定是否违法有个调查取证的时间。
邱宝昌:它也有一个过程,它是不是违法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只能说是涉嫌,经过有关部门查处认定以后还能说合法还是违法,我们是建议政府来查处和认定。
网:如果是企业的单独提价,就不存在法律风险。那么如果企业分开涨价呢?
邱宝昌:只要有协商,分开不是同时,只要有协商,市场价格暗地里不是公开的,有可能是这样,不要能够查到,只要通过协商来定价。
只要你通过开会协商或者互相讨论怎么定价,这样的话即使不公开这样查处,也都是违法的,不允许的吗,但是难度大。
网:取证难度挺大的,比如它们形成一个攻守同盟那就不好了。
邱宝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你明目张胆都不查的话,那不更难查吧,只要政府有声音不允许这样,法律上是有刚性的,是有强制力的,你只要违法了就要处罚你。现在如果政府涉嫌违法都没有声音,人家不都效仿吗?如果私下里没有查到也没办法,如果查到了确实是通过私下协商定价的话肯定受处罚的。
协商定价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
网:近期垄断行业,比如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也纷纷要求涨价,如何看待?
赵鹤冲:这些商品的价格,管理权限都是在中央,也就是在国家发改委,地方是没有权力的,所以这一块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是调还是不调,还是应该怎么着,怎么考虑,都应该国家发改委它那儿做解释。
邱宝昌:我讲一个观点,为什么我关注方便面价格,它是食品价格,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价格一涨价,与老百姓基本消费生活有关的价格涨价容易起连锁反应,有的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所以民生的问题必须得到关注。
另外,企业本身涨价无可厚非,原材料涨价了,人力成本涨价了,企业自主定价为什么不能涨价,可以涨价,涨价的理由根据什么,根据成本和供求关系。但是现在通过协商定价就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了,可以操纵价格了,你有市场垄断地位,乱用市场垄断地位、优势地位就不行了,它一串通有联盟,消费者权益就受到损害了。
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了,价格和价值不相符,不是市场定价的机制,而是通过同盟谋取高额的利润的定价,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政府的声音还是非常强的声音,我认为规范这个市场是有好处的。所以第一我是非常欢迎的,也非常认可的。
如何处罚?
和讯网:目前,国家法律对此类价格联盟的处罚力度非常小。之前对很多价格联盟的处理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法律虽然写着反对价格垄断,但在操作中,还没有见到任何一起价格垄断被制裁过。对价格垄断的制裁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实施?政府应该如何监督?
邱宝昌:相关处罚有,根据《价格法》40条有规定,第一没收违法所得,停止这种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执照。 至于在实际中如何执行这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责了。 叶檀: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仍在泛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原油价格站稳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国到现在都处于负利率状态,宽松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两大结果:通胀预期挥之不去,所有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货市场绝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单,说明目前的石油价格上升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物,而不是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向媒体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笔者恰巧在上周与某家中型日化产品的董事长见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50%以上,大宗的洗发水等产品如果不涨价,就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主要是因为去年囤积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可见,这一轮涨价是大企业涨价在先,随后中小型日化企业必然跟涨。
上一轮日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通胀全面恶化之时,而现在,我们显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胀的阴影。
下游的日化企业日子难过,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业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根据2010年年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总利润达到26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净利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石化巨头们仍然以原油价格上涨、炼油亏损为由,继续游说成本油价格上升。上月,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据某银行[12.84 -0.62% ](601166,股吧)测算,此次油价上调效应在工业生产中完全传导、释放后,将带动PPI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带动CPI环比上升约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成品油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在大涨特涨,如丙烯、环氧丙等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一轮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推导的通胀已经传导到下游产业链,包括粮食、日化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时,最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包括美联储、中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这些央行不负责任地大规模货币发放行为导致全球流动性失控,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次,应该受到谴责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头,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经济稳定,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企业往往在通胀预期恶化的时候火上浇油。
不指责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指责石化巨头们火上浇油,一味指责下游的日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无疑是杮子单捡软的捏。因为他们不敢指责央行,不敢指责大型央企,却对下游企业的价格说三道四,难道是想让下游企业扛住所有的通胀成本?如此欺软怕硬的结果是让全部的下游企业破产。
当然,我们不怀疑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
发改委在对窜通上涨农产品价格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去年7月,发改委通报了山东省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被处以10万元罚款;河南省中牟县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被处以8万元罚款;广东省广州市大鹏物流2号仓西一库某经销商哄抬绿豆价格,被处以2万元罚款。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让价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绿豆仍存在小幅上涨,说明除了窜通涨价之外,还存在货币与成本因素。
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
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