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纸黄金的是

2.都说纸黄金收费高,单向交易,交易时间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纸黄金?

3.人民币升值是好是坏?

4.被称为“纸黄金”的是什么?

被称为纸黄金的是

中国银行纸原油价_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怎么回事

纸黄金:

硬黄金指实物黄金

纸黄金一指特别提款权(SDR),一指账面上买进卖出黄金。

一般教科书上所指纸黄金均指前者,一般口语意义上的纸黄金均指后者。

前者: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计划和运作处提供的资料说明,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最初每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特别提款权现在已经作为“一篮子”货币的计价单位。最初特别提款权是由15种货币组成,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

作为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中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是第8位份额最大的成员,而美国以371.493亿特别提款权作为最大份额成员。

成员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特别提款权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用特别提款权作为统一的记价单位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成员国货币和特别提款权之间的折算比例,也就体现了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的综合汇率。

后者:

目前,银行提供的黄金业务大致分为两种,“实物黄金”业务和“纸黄金”业务。

实物黄金业务是指实物黄金的买卖,其投资保值的特性较强,是追求黄金保值人士的首选,适合有长期投资、收藏和馈赠需求的投资者。以中行为例,该行的实物黄金业务分为自有品牌实体黄金业务和代理销售实体黄金业务。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银行业合作伙伴,前不久该行就推出了一系列以奥运为主题的实物黄金产品,市场反应相当热烈。

“纸黄金”业务是指投资者在账面上买进卖出黄金赚取差价获利的投资方式。即使是没有尝试过任何黄金或外汇交易的人,入门也相对容易。只要掌握一些交易技巧并关注市场进展,就能有所斩获。中行上海市分行于2003年11月推出的“黄金宝”就属于纸黄金业务。投资者可根据“黄金宝”牌价,通过柜面、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自助理财终端,直接买进或卖出纸黄金。与实金相比,纸黄金全过程不发生实金提取和交收的二次清算交割行为,从而避免了黄金交易中的成色鉴定、重量检测等手续,省略了黄金实物交割的操作过程,对于有“炒金”意愿的投资者来说,纸黄金的交易更为简单便利,获利空间更大。

与黄金挂钩型外汇理财产品是又一项新型投资工具。其收益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投资期内黄金价格波动越小,投资者的收益率越高。适合投资风格较为稳健,并且有外汇理财需求,同时又对近期金价走势有所判断的投资者。还是以中行上海市分行为例,前不久该行推出了新一期的汇聚宝,其中“美元金易求金”的产品收益就与国际金价挂钩。假设在投资期内的某一天,当每盎司黄金价格处于415美元至450美元之间时,那么当天客户就有年率5.00%的收益。

虽然投资纸黄金被视为投资者进入国际黄金市场的最直接途径,使投资者无需持有真实黄金,只凭一纸账户就可自由进行黄金交易,但投资者也不能完全无视风险的存在。由于目前开办黄金业务的银行都收取0.5元/克的单边佣金,投资者在买卖黄金时应该计算好投资成本,只有当黄金价格上涨了1元/克时才有利润出现。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随市场波动频繁进出,否则不光承担市场风险,单黄金来回买卖的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目前黄金价格位置比较高,但利用黄金冲高回落的时机,在价位支撑点的时候介入,还是会有获利的机会。

都说纸黄金收费高,单向交易,交易时间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纸黄金?

“纸黄金”在外汇中的概念: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用于会员国之间结算国际收支逆差的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

纸黄金是黄金的纸上交易,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记录只在个人预先开立的“黄金存折账户”上体现,而不涉及实物金的提取。盈利模式即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差价利润。纸黄金实际上是通过投机交易获利,而不是对黄金实物投资。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建行、工行和中行的纸黄金,其中工行的纸黄金手续费较低,单边点差为0.4元/克。

纸黄金的类型除了常见的黄金储蓄存单、黄金交收定单、黄金汇票、大面额黄金可转让存单外,还包括黄金债券、黄金账户存折、黄金仓储单、黄金提货单,黄金现货交易中当天尚未交收的成交单,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等。均属纸黄金的范畴。

投资黄金心理准备:投资纸黄金不计利息,也不能获得股票、基金投资中的红利等收益,因此只能通过低吸高抛,赚取买卖差价获利。

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与其它任何一种投资品种一样,投资“黄金宝”也将面临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必须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影响金价的因素:美元的强弱、地缘势、全球通胀压力、黄金供求转变、央行黄金储备增减、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黄金生产商的避险操作、全球经济及股市、债市的表现、COMEX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的参考。

中国大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纸黄金”指黄金的账面交易,又称账户金。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记录在个人预先开立的“黄金存折账户”上体现,不涉及实物金提取。盈利模式即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差价。相对实物金,其交易方便快捷,交易成本相对较低,适合投资者进行中短线操作。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银行开办纸黄金业务,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

人民币升值是好是坏?

货币关系到的方面太多了

一、人民币升值对货币政策和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获得大量的人民币头寸,加上储蓄的强劲增长,流动性明显过剩。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关。为给汇率改革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避免国际热钱大规模涌入,央行通过压低市场利率,以提高国际投机资本的成本。但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又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上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过剩的资金大量涌入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这样所形成的市场利率既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的实际状况,更不能发挥其重要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单一,利润的主要来源仍是存贷利差,贷款冲动在此情况下始终是存在的,有可能引致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

为了回笼过多的流动性,央行主要通过发行票据、正回购等手段,这样就使得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对冲外汇占款的被动工具,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主动性因而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和挑战。当然,相反,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变得更加严重,导致货币政策操作更加被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会对资本流动至少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吸引更多的国际套汇与套利资本流入中国;二是国内居民持有外币的意愿下降,纷纷将外币存款换成人民币存款。居民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在2003年6月份达到908亿美元的最高值,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下降到了657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而银行关涉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国际投资银行高盛曾发布报告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银的盈利便将降低3.3%,净利润将减少0.6%。建银2006年上半年仅汇兑损失就达24亿元,中国中银2006年上半年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但以前预期的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等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主要业务都限于国内,因而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和收入结构都只是微调。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银行的外币存款有所减少。占国内外币存款市场49.8%的中国银行上半年境内外币储蓄存款为316.9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8.2亿美元。原来不少人士预期人民币升值将带来银行结汇业务持续大幅上升。然而,2006年以来,结汇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尤其是2006年8月至9月初,多家银行的结汇量同比降低10%左右,相反,一些银行售汇量却同比增长了约10%。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很多人认为它将是个平稳的过程,并逐步适应。此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受楼市调控及成交低迷的影响,境外汇款购房的资金流入减少。而且除中行外,我国大部分的上市银行业务范围基本在国内,拥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较小,人民币资产负债和外币资产负债基本匹配,从事包括国际结算在内的国际业务的量也较少,对于表外业务产生的敞口通常会运用衍生品进行对冲,从经营上来看,升值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

其实,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对综合经济的影响方面,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生存环境。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2007年1月我国贸易顺差接近159亿美元,与去年1月份94.9亿美元的顺差相比,上涨幅度高达67%。面对美、欧的压力,汇率波动空间可能扩大,对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减少市场风险应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二、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行业,如:航空、电力和电信行业。升值将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而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将因此下降,从而减轻了企业债务。第二种类型是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结构不同的行业。具体表现在:第一,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第二,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第三,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如:医药、家电、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其负面影响最大。第三种类型是间接受益行业,如:房地产、商业地产、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供水和有线电视等行业。这些行业作为非贸易部门,纯粹以人民币计价资产,若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进出口企业必须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避险能力,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在我国外汇管理部门与银行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险工具指导下,要因企制宜选择不同的产品,构成适宜的投资组合。一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目前的汇率避险产品主要有远期结售汇业务、结构性结汇业务、择期交易、货币掉期等。远期结售汇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避险方式,但它对企业的汇率走势判断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利用金融市场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是国际市场上有货币暴露风险企业常用的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避险工具,从产品结构、设计、收费标准等方面与企业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应适应人民币汇率浮动的需要,尽快向企业客户推出更多合适的避险品种。二是通过合同条款的选择回避汇率风险:包括签订短期合同、采用多种计价货币或直接用人民币计价签约、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提前或推迟结算等。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同时,应尽量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在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则执行新条款,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比如在签合同时添加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条款,如果在供货期内,人民币升值到某个幅度,价格要重新调整。三是采用贸易融资形式回避汇率风险。目前我国主要融资品种有授信开证、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进口押汇和国际保理融资等。贸易融资可以较方便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贸易融资方式,获得外币贷款并立即结汇,既满足了出口发货与收汇期间的现金流需要,又规避了汇率风险。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便利,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损失。银行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票据保险”产品及时卖断银行票据,提前结汇规避风险。

其他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还有:调整进出口比重,增加内销比例;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由单一市场向多元市场扩展;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和货币结构;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收付汇和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等。

三、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之所以单独分析房地产业和银行业,是因为房地产业是支持民生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安全直接关系着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安全。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世界经济金融的不稳定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把我国的金融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也一点不过分。

2006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同比增长21.8%;商品房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1.04%,其中高档商品住宅同比上涨13.36%,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同比上涨12.1%;1998年以来,全国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年均上涨6.5%,比居民消费价格年均0.6%的涨幅高5.9个百分点。以上数字清楚地表明,目前的房价仍在高位运行,显示出前期房地产调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2004年开始,政府就出台不少政策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2004年的管住土地与信贷,还是2005年的“国八条”及2006年中央九部委联合出台了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限制外资”等,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等各个环节。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之多、之细、之全面,是前所未有的。但为何调控效果不尽人意呢?

笔者以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造成了相当的影响。由于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大笔热钱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来购买房地产,尤其是前景无限的北京以及东南沿海的重点城市。这样,房价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并存,外资双重获益。去年以来,上海外资大量收购有房地产背景的项目和企业,一些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大量购买房产就是表现之一;从国内情况看,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地产股却大幅上扬,不能说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关系。现在,人民币升值加速,这种行为将可能加剧。

因此,必须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进行必要的限制,阻止部分境外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于去年下半年出台了规定,强化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商品房属于资本项目交易,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尚不足十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应该是个消费品市场,按照自用和实需原则进行管理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完全开放,政府监测和限制热钱炒作房市也就名正言顺,任何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任何房地产市场的暴利行为就得通过各种政策严厉制止。

但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并非一味打压价格。由于国内住房需求旺盛,而住房供应相对不足,决定了房价的上涨,关键是上涨的合理性。也就是房价的上涨相对于中低收入居民的收人上涨而言,要使他们的住房消费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而且,根据2006年12月1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季度报告,中国的房屋贷款市场达2270亿美元,规模居亚洲之首。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银行自身持有的房产抵押价值将会降低,进而影响到房地产的信贷投放,而这将推动房地产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从而引发金融风险。因此,如何让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实现抑制房价与防范风险的双赢,将取决于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智慧和制度设计的艺术,也就是已经出台的调控措施是否有的放矢和政策的执行力度。

被称为“纸黄金”的是什么?

所谓“纸黄金”交易就是不做现货黄金交割的账面黄金交易。与金币、金条等实物黄金交易相比,纸黄金交易可省去仓储、运输、鉴定等额外成本,属于交易成本较低的一种黄金投资方式。

纸黄金投资门槛低但风险大目前的纸黄金业务,主要是指中国银行开办的“黄金宝”交易系统进行的记账式黄金投资业务。纸黄金与实物金有本质区别,即进行实物黄金交易的个人可以通过银行进入上海金交所进行黄金实盘交易,在委托成交后需按成交金额支付一定比例的交易手续费,可以自由选择提金或不提金。而纸黄金是一种账面上的虚拟黄金交易,不作实物黄金的交割,除了买卖点差外,银行不收取其他交易费用。

据了解,“黄金宝”的报价跟随着国际黄金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报价,投资人通过把握市场走势低买高抛,来赚取黄金价格波动的差价。在交易时,所有买卖交易的黄金,都只是在投资人预先开立的黄金存折内做收付记录,却不涉及黄金的实物交割。

因此,纸黄金与实物黄金相比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账面黄金交易的门槛相对要低,只需要10克就可以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投资人仅拿出1000多元就可以在黄金市场上试一把身手了。因为免去了实物金条交易中的保管费、储存费、保险费、鉴定及运输费等费用的支出,黄金投资中的额外费用降低了不少。

其二是中行的纸黄金交易系统不是跟上海黄金交易所联网,而是通过该行自身的国际外汇交易系统来完成。说到实处,委托中行投资的是国际市场。

这便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纸黄金交易前必须学会黄金投资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辨别国际黄金市场走势,分析国际政治经济趋势,才能抓住机会,获取利差。从这一点看来,纸黄金的投资门槛相对低,但投资知识(技巧)要比投资实物金难掌握。因而其投资风险系数对普通居民来说,相对较大。

黄金投资绝非无风险综合起来看,虽然黄金投资品种已是五花八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实物金和纸黄金两大类才是普通大众参与的投资品种。无论是实物金或是纸黄金,它与别的投资品种不同,既不能像银行储蓄那样获取利息,也不能和股票一样分派红利,它唯一的获利渠道就在于“低买高卖”,低价位买进,高价位售出,赚取其中的价格差。

专家也提醒,目前投资黄金要注意市场风险,毕竟金价目前处于相对高位,尤其黄金是一个“慢热”投资品,不会像股票那样频繁涨跌,因此也不适于频繁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