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越来越高怎么办-油价飙升下的车市如何
1.购置税减半,油价重回5元时代,车就会好卖了吗?
2.面临车市惨淡销量,自主品牌应该如何应对?
3.为什么现在的人不买车了?难道是油价太高了?还是国六排放标准来了
4.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5.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
购置税减半,油价重回5元时代,车就会好卖了吗?
我们国家的疫情正渐渐稳定下来,现在的防控重心,多在境外输入上。因为疫情慢慢得以控制,各行各业的状态也慢慢恢复,此外,还因为种种的因素,尤其是汽车行业正表现出一种极为“杂乱”的状况。
比方说,汽油回到了5元时代,这估计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购置税减半,虽然目前仅仅是一个建议,但就这么一个建议,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那么,类似这样一种“杂乱”而不正常的表现,我们国家的车市就会迅速恢复元气了吗?
购置税减半,油价重回5元时代
前段时间,中汽协提交了提交了推迟全国范围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而这个建议是否具备可行性,又或是可行的程度有多大、是否真要这般推迟实施,等等等等,被网友们议论得个热火朝天。小编发现,多数网友认为这个建议的实质性意义不大,而且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近日,中汽协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购置税减半——建议购置税减半的具体政策,和前几年实施的购置税减半政策,没有差别。该建议一出,网友的呼声明显比之前的推迟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更为之大,原因很简单,购置税的多少直接关乎买车的成本,即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腰包。
可以看一个数据。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全年销量为2802.8万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3.7%,而之所以有着如此恐怖的增长幅度,皆因当年实施了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可见,购置税减半的确是很大的利好,毕竟买一台10万元左右的车子,最后可以在国家的手中省下了5000元左右的费用,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按捺不住的。
不过,政策虽好,道路上的车辆却是大幅度增多了,虽然经过了这次疫情发现车子不是雾霾形成的罪魁祸首,但需知道的是,国家已是把新能源车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况且众多车企也立下誓言,在某某年必须抛弃汽油车,全面换装成新能源车。故而,购置税减半很不错,为了提振汽车消费,国家真的会实行么?这是需要权衡的,眼前提振汽车消费是利好的,但若是如此,想必新能源车又会遭受一波冷漠对待——除非,在推出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同时,国家还针对新能源车给出一个更大的利好。
至于油价重回5元时代,小编个人认为,这倒没对消费者是否购买车子形成思想上的冲击,原因就是,汽油的价格如股价,涨跌均有时。
新能源车三包法的推进应加快
经历疫情,无论是哪个人,第一时间都是在想如何恢复经济,如何再把自己的钱包给充鼓,但对于汽车这个行业,小编倒觉得大家忽视了最重要的一处地方,即三包法。
由于疫情的影响,年年都备受关注的315晚会,今年延迟播出。315晚会之所以备受关注,无非是在各行各业中,消费者遇到了坑实在是太多了。可以预见的是,倘若购置税减半乃至更多的利好汽车消费政策真的实行,那么,过不多时,汽车市场再次恢复繁荣,而繁荣之际,消费者头疼的问题来了——三包法尚不健全。
不说传统的汽车三包,小编想说的,是关乎新能源车的三包。实际上,在一两年前,新能源车被纳入汽车三包法,已是众所周知之事,但是,因为法规需要认真制订与审核,相应的三包法迟迟未能现身。
可以想象一下,以前的三包法尚且不算健全,而关乎新能源车的三包规定又迟迟未确定,此时此刻,一心将汽车消费提振,于市场是好,但于消费者则不一定了。甚至可能会出现一种可能性,即在各种利好一拥而上,车企们看到曙光时,会不会加班加点却不像以往那般精益求于,而疏忽了质量问题,导致急急销售的车辆小问题频出?而问题频出之余,尤其是新能源车,没有相应的法规支撑,届时将会出现何种局面?
结语
说到底,经济不好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恢复经济,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消费者,无疑也会同时注意自己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小编认为,当一面在好转时,另一面也应该相应地往上走,相辅相成之下,汽车行业才不至于“杂乱”。
在此特殊时期,汽车网评顺应大势,号召大家远程办公,并启动汽车资讯兼职、报料人招募计划。
如果你对汽车车型有独特了解,或是新颖观点,或是对汽车行业有独到见解,可直接联系我们,成为我们的兼职编辑。我们将提供专门的独立发布平台。
如果你有汽车的行业内幕、企业内幕、车型内幕、经销商内幕也可向我们报料。
不管是兼职编辑或是报料人,一经采用,均可获得丰厚报酬。
有意向者请直接通过私信或是总编信箱发信联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面临车市惨淡销量,自主品牌应该如何应对?
上月初的北京国展中心,第二届自主品牌车展在这举办,参观者络绎不绝,很是热闹。众多参观者中,不乏为自主品牌鼓掌的、欢呼的、唱赞歌的,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但是一个月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却又给这种热闹泼了盆冷水。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七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下降趋势明显,共销售352.34万辆,同比下降1.0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7%,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06%。代表性的企业,比亚迪、吉利、华晨、奇瑞,甚至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也处于下滑或滞涨状态。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前两年每年增长30%的发展速度,在今年终结。
多重原因影响销量
今年开春以来,国家对购买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退出,城市治堵的大幕从北京拉开,限制政策在多个城市出台,油价持续上涨,都对汽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鼓励政策的退出,限制性政策出台,造成众多消费者的观望和担忧,使得小排量车销售出现较快下滑,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基本上还是以销售小排量车为主,从而导致其整体销量下滑。
另外,合资与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线不断下沉,竞争者不断增多,都在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几年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产品级别和市场分层都存在着差异,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和价格区间里面都活的挺好,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的繁荣,原本的界限模糊了,合资品牌的产品线不断下移,价格不断下探,大力进军二三四级城市,自主品牌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
再次,自主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缺陷和战略失误,也导致其销量增长乏力。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受挫、高端战略折戟,以及事业部改制的失利,证明其企业战略长期处于“迷糊”状态。而比亚迪盲目压迫经销商追求提车量,执行不对等的商务政策,引发部分经销商群起倒戈,闹出纷纷扰扰的退网事件,最终影响自身的销售业绩。
形势发展有忧有喜
自主品牌销量的下滑也许会有很多人归结为产品品质的问题,其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探索、积累、改进,在7万元以下产品市场,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品质和技术上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些合资产品还没有自主品牌的品质过硬。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低端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从长远来看,我国仍然处于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期,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购买力的支撑作用还会有相当长的持续性。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减缓,只是汽车市场结构出现了调整,增长的主力车型变了,原先自主品牌以量、以低价取胜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的同时,会发现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品牌的销量,却是高速增长:奔驰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59%,宝马增长60.8%,奥迪增长35%。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处环境出现了变化,必然要求自主品牌企业进行变革。“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于战略的调整,这次比较坚决。
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面对严峻且复杂变化的形势,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面对当下形势,当前的销量增速减缓和下滑,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但也不要太过于悲观,从长期来看,汽车市场增长减缓,甚至稍有下滑,是很正常的市场波动。
二是冷静的分析汽车市场未来要面临的政策环境。都说自主品牌企业对政府的政策依赖性比较强,但要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限制性政策确实影响了部分大城市的汽车销量,对也自主品牌产生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不能指望政府取消限制性政策,不能指望政府再次出台刺激性政策。
很多国家的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出现以政策调控市场的情况。当汽车保有量大道一定数量,尤其是一线城市达到饱和后,由于资源、交通的紧张,世界上不少大城市都会出台限制性政策。所以对未来的政策环境,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从容应对政策调控。
三是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要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同时,要加强利用调整战略的机会,抓好技术和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销量骤减,份额下降,是挑战也是机遇,树立信心,抓技术、重品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的改变,这也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破局之关键所在。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买车了?难道是油价太高了?还是国六排放标准来了
现在想买车并且有能力买车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大部分处于观望的状态。而观望的根本就在于国六标准的来临,尽管已经发布延迟政策,但不少内行人指出:目前所谓的推迟无非就是给让目前车企充足的时间以大额优惠快速出手国五车型库存。以前就因为国三、国四的排放标准而饱受限行的人,这一次自然不想重蹈覆辙了。因此这便是影响销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让不少车企头疼不已。
排除政策原因以后,还有两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大家对于汽车的依赖性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毕竟在堵车成日常的今天,还不如骑个自行车出门方便一点。因此,大部分城市人对是否有车其实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出行要尽可能的方便。二是目前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依靠贷款买车。再加上一年动辄一万五左右的油钱以及保养,保险违章等花费,让许多人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有房贷的人,即使想买车也只能望车兴叹了。
但这并不代表车市就此低沉,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经济条件正在逐渐上升。在去年车市寒冬中,维持大部分车企销量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人的贡献。
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开不起车了!
不得不说,高油价让许多司机体会到了油价增涨产生的工作压力。
前不久,我觉得在油价增涨前把它注满。激动地去给油,到了加气站,加油员漫不经心的说:“92号汽油没有了,可以加95号汽油了!”我当初确实很无奈,让我觉得扔下我的车开回去。
近日,见到油少了,去给油。我期待有折扣优惠,可是给油工坚定不移地说并没有折扣优惠。嗯,我确实不可以在承受了。
因此,我随意问了一句:每升?8元8.8分!坚信很多人喜爱88这一数据,但不期待它是油价。真怀念过去,那时候油价四五块钱,我能始终爱惜。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油价已经是2022年第九次增涨,92号油已经提升9元价位。很多人对油价没有什么觉得。要我以上海为例子。一辆汽车的均值容积几乎是70升。今年初一满箱油385元上下,如今630元,贵了245元。
这245元针对本人危害也许并不大,可是石油是世界电力能源,这代表着本人的物流成本是64%,贷款利息低的货运物流交通运输业的燃料成本费是64%,那么我国选购石油的费用会提升64%。
2020年两桶油总计收益约4万亿。假如市场销售率是60%,只是两桶油就将提升这儿的油价交易2.4万亿。当然,这一部分费用会逐渐分担到各个领域和每一个人的身上。
由此可见,油价增涨决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上下游原料的增涨,腐蚀了许多公司的盈利。如今石油增涨当然会腐蚀普通百姓的盈利。她们买一样的物品,可是日常生活成本费没了。
所有人也不应当取笑新能源电动车或汽柴油车辆。终究在高油价时期,谁也不可以无愧于心。
讲了这么多,我国的原油进口的是商品期货的大宗贸易。尽管有最大和最少的区段,可是你买卖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高的。油价降了,你以前买的油仍在炼油厂,乃至还没交货。提炼出完后就该进去。石油价格又高涨了。实际上和铁矿石进口一样,决策权没有在手上。
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
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产
买车以后和买车之前最大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对油价的关注度,普通有车一族最关注的就是油价问题,毕竟这关系到后期用车成本,所以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将燃油经济性作为购车指标之一,怕的就是“买得起养不起”。
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买车不用太过担心油耗,至少油价跌势将是常态。可能会有短暂的回升,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油价会越来越便宜。疫情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国内车市2月汽车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的油价也受到了重创,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量急剧下降,过去两个月国际油价一路走跌,达到了近一年多来罕见的低谷。
欧佩克产油国俱乐部周四针对这种现象在维也纳开会,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及其组织中的盟国,根据此前提出的持续到月底的减产计划,再次基础上还计划推行50-6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计划,有望持续到第二季度。
国际原油价格接连遭到重创,价格暴跌,石油原产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坐不住是情理之中,而减产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油价下滑速度,用以提振油价。但从大环境来看,减产计划对油价的提升作用有限,首先疫情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依旧遏制了石油需求量,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的需求量来看,每天为825000桶。
而对沙特等产油国来说,石油是最大的经济支柱,为了国家的经济环境,减产不可能长远,所以想要通过减产来刺激油价上涨是不现实的,减产更多意义上只是为了遏制油价暴跌的趋势,维稳下跌的幅度。所以减产计划或许会短暂的刺激油价上调,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至少油价将会呈现下滑的趋势。
当然,现在对每个车主来说,油价涨多还是跌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把车开出去,疫情时期各行业停工,平时最烦的堵车,现在来看成了平安的另一种信号,平日最讨厌的排队加油洗车,现在也成了一种“享受”。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小的冲击,惟愿早日雨过天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