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2.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3.怎么查找厄瓜多尔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跪求!!!!!急!!!!明天就要交了....!!!

4.关于拉丁美洲的问题

5.请介绍一下石油输出国组织!

6.厄瓜多尔的面积有多大?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厄瓜多尔柴油价格_厄瓜多尔油价大涨

欧佩克组织是世界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有着调控世界油价的重要作用。都知道石油作为现在社会最必须的资源,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opec也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久的组织之一。下面为你公布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opec成员国有几个(13个)。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欧佩克成员国如下: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

欧佩克成员国共有13个

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一九六五年九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12月重新加入)和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退出,7月1日重新加入)。

欧佩克的重要作用

欧佩克成员国的一大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毕竟欧佩克成员国都是石油大国。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

欧佩克成员国现状分析

1. 卡塔尔的情况在OPEC中算是最好的

2. 科威特的定位较好,但依然无法避开低油价的冲击波

3. 阿联酋仍活在?蜜罐?里

4. 伊朗王者归来

5. 印尼对油市影响较小,但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6. 安哥拉为了避免赤字加深,也被迫削减开支

7. 厄瓜多尔的未来?可能难言美妙?

8. 沙特未来一年?岌岌可危?

9. 阿尔及利亚面临政治动荡和严重的安全威胁

10. 尼日利亚因反腐行动在继续,国内战争不断

11. 委内瑞拉四面楚歌,政治和经济风险并存

12. 伊拉克被经济和安全问题缠身,分析师好奇它还能撑多久

13.利比亚起就处于水深火热中,国家命运何时能改写仍无从知晓

北约成员国有哪些,北约国家实力排名(附北约和欧盟的区别)

apec成员国有哪些,apec的重要作用(21个成员国)

英联邦成员国有哪些,英联邦有什么用(53个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哪些,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几个(5个国家)

欧盟成员国有哪些,27个成员国(附欧盟成员国经济排名)

亚投行成员国有哪些,亚投行有多少国家加入(57个国家)

金砖五国是哪五国 金砖五国经济实力排名

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组织,于1960年9月14日成立,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包括12个成员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前成员国还包括加蓬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表2-8)。

表2-8 欧佩克组织各国所在地

资料来源:OPEC: Member countries.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6 October 2012]和Field Listing.CIA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4 January 2009]。

欧佩克组织虽然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左右,而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左右,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组织执行统一石油价格政策和配额制,以便把油价稳定在高水平;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难对付的国际性组织(表2-9)。

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市场已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增强。例如,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报告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2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由每天的1471×104桶增至每天1555.5×104桶;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17.38倍,由每天的55.6×104桶增至每天1022.1×104桶。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量2012年比2005年增加了1.21倍,由每天245.7×104桶增加到每天的543.3×104桶。

该组织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其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该组织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表2-9 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价格影响大事记

另外,欧佩克组织将石油交易经济活动导向了政治活动方面。1973年10月,作为反对以色列战争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领导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展开了石油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获得的经济成功,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几十年间迅速地流入这一地球上人口最不稠密的角落。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世纪的后期每年石油收入达1500×108美元。

怎么查找厄瓜多尔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跪求!!!!!急!!!!明天就要交了....!!!

厄瓜多尔是南美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规模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其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石油、农牧业和渔业,经济发展对外依存程度较高。

经济增长率2009年厄国内生产总值520.2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14.4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0.36%。

表2-1:2003年-2009年厄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年 份 GDP值(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GDP增长率

2003年 268.44 2120 3.0%

2004年 326.35 2505 7.92%

2005年 364.89 2761 4.74%

2006年 408.92 3050 4.07%

2007年 444.89 3270 2.49%

2008年 485.07 3514 4.25%

2009年 520.22 3714 0.36%

GDP构成第一产业54.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41%;第二产业197.96亿美元,占38.05%;第三产业268.02亿美元,占51.52% 。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例相对合理,但第一产业的初级资源类农业占绝对比重,农业深加工能力较差,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产品附加价值低。而工业制造业的第二产业主要依靠原油开采,深加工和提炼能力也较差。因此,厄整体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科雷亚政府2007年初执政,在资源和能源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强调主权和政府主导作用并加大干预力度。经济政策趋于保守,又缺乏有效经济手段和措施,加之受世界经济、粮食危机影响,2007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均未达标。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油价高企,以原油为主的出口收入激增,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增幅较大,但受由美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粮食危机和石油价格的影响,2008年全年厄经济仍可能不会达到预期。2008年11月厄政府颁布法令并采取多项举措以应对此次经济危机对厄经济的冲击和影响。2009年,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厄政府在水电、水利、石油勘探开发、通讯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但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厄瓜多尔政府缺乏资金,在这些项目招标议标中要求建设者提供融资便利,这样就给中国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许多中资企业抓住这次机会纷纷进入厄瓜多尔市场。

财政收支厄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非石油收入和石油收入。2009年财政收入总额为115.82亿美元,其中非石油收入92.84亿美元,石油收入22.98亿美元。2009年财政支出142.18亿美元。财政赤字26.36亿美元,占GDP的5.07%。

外债总额截至2010年5月,厄公债总额为110.6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8%,其中外债为76.57亿美元,内债为34.12亿美元。

外汇储备截至2010年5月,外汇储备为45.75亿美元。

通货膨胀2009年,厄瓜多尔通膨率为0.42%。

知道了吗?通意的话就把我这个作为最佳答案吧!给点金币啦!

关于拉丁美洲的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对外贸易在许多拉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一半以上,因此对外贸易的表现成为拉美经济的晴雨表。从对外贸易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刺激了对拉美产品的需求增加和贸易比价的改善,拉美资源型产品和基础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较好的局面。2004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使得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拉美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为此墨西哥政府还决定增加原油生产。世界经济增长的恢复刺激了对拉美其他资源型产品的需求,拉美的矿产品出口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拉美自身经济增长的加快,也刺激了拉美进口需求的增长。从拉美经济的增长规律来看,通常情况下拉美经济增长的加快,必然会拉动进口的大幅度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2004年拉美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

与此相反的是,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令人乐观。2003年拉美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为365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9%),而2004年仍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这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私有化高潮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随拉美私有化的基本结束而减少;拉美经济在经历数年的衰退后开始出现复苏的势头,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对此外国投资者仍在继续观察。此外,经历了前几年的经济动荡,拉美国家正在进行新的经济结构调整,外国投资者还在等待,以便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进入拉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将取决于正在进行之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

尽管如此,外国直接投资对拉美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少数拉美国家。拉美6个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流入拉美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88%,其中巴西占35%,墨西哥占23%,阿根廷占12%,智利占8%,委内瑞拉占6%,哥伦比亚占4%。从1996~2002年的投资国来看,美国是拉美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份额在拉美同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占32%,西班牙居后占19%,荷兰占8%,法国占4.5%,英国占3%。跨国公司在拉美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居主导地位。从2000~2002年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拉美最大的5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39%;在制造业最大的1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占55%;在服务业中最重要的1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占38%;在拉美最大的200家企业的出口额中,跨国公司占42%;在拉美最大的100家银行的资产中,跨国公司占37%。从跨国公司分布的行业来看,拉美的服务业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领域,跨国公司占该领域的58%,其次是制造业,跨国公司占其中的28%,在农业部门中跨国公司占15%。从生产领域看,他们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出口或面向拉美国内市场的产品,如墨西哥和巴西的汽车组装、哥斯达黎加的小型电脑生产等。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实际上起着呼风唤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拉美经济的命运。

中拉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拉美经济的新亮点

你所谓的拉美是只整个南美洲,所以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

一类是海地,某种程度上也包括某些中美洲国家;苏里南独立至今还不到20年,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因此实际上也可归为这一类。这些国家处在传统社会向初级现代化社会转换进程中,尚未建立有效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因此,暴力和一时难以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另一类是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其他拉美国家。这些国家尽管时势艰难,但它们早已完成由传统社会向初级现代化社会的转变,80年代在政治体制上又发生了军人向文人交权和代议制民主的回归等变化,暴力和能够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它们已建立起特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权力结构,尽管政局多变,也只是稳定中的纷乱。由此看来,前一类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旧社会转型时期建立起最起码的现代经济和政治体制;而后一类国家面临的则是如何在从旧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进程中发展和完善现代化的政治体制问题。也可以说,这些国家当前要解决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如何步调一致的问题。上述两类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局势纷乱在内涵和层次上是不同的。

实际上,第1类3个国家已大体顺利地渡过了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带来的社会震荡,政治权力结构稳固,执政党和反对党大体都能按照现代政党的“竞赛规则”行事。政治“军事化”的倾向已克服,政局较为稳定。第2. 3类国家正处在意义深远而势头迅猛的变革时期,因此政局多变,社会动荡也是情理中的现象。调整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和原有的分配结构。它不仅严重影响中下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触及进口替代模式下保护的工业集团、工会特权阶层及政府官僚集团和政客们的直接利益。中下层军官因待遇问题经常同政府发生龃龉,军队对政局发展仍会造成消极影响,如发动兵变等。但过去那种右派军人动辄以军事政变来推翻合法政府或以镇压行动来对付中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做法已渐次衰歇。因此,在这些国家中,稳定的因素仍会超过不稳定的因素,迟早会从凌乱走向稳定,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会逐步建立起来。在第4类国家中,当前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经济改革计划。如海地,虽然是拉美历史上最早宣布独立和最早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但在1804年独立、1934年美国占领军撤走和1986年2月杜瓦利埃家族统治被推翻后,一直处于经济停滞和政治混乱之中,除了殖民主义者的祸患,海地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始终为本国寡头集团、高级军官和教会上层集团所垄断,中产阶级和有组织劳工集团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十分有限,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海地时隐时现,建立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还未真正起步。美国学者布莱克指出:“传统政治体系决不会以立宪方式为最初的改革作好准备,领导的变更意味着传统政治寡头的失势,因而不可能没有暴力而实现……从传统领导向现代领导的转变通常是一种疾风骤雨式的过程。迄今为止,拉美通行的收入分配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增长后分配”,即以牺牲公平来保持经济增长。大部分拉美国家实际上长期推行这一模式。60年代,巴西***公开宣称他们选择这一模式。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导人物刘易斯和库兹涅茨是这一收入分配模式理论的开山鼻祖。按照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首要的任务是启动和加速经济增长,提高资本积累率,收入先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形成高储蓄率和资本积累,从而使经济增长成为可能,然后通过“滴流”效应,自然而然地会提高穷人的收入。也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均等和两极分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经济增长的结果最终将导致均等的收入分配。但是,拉美国家的实际情况证明这一理论完全是虚幻的假设。在拉美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仅没有均等化,而是越来越恶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的结果并不会自动地导致公正分配。如果不从战略高度重视公正分配和采取特殊政策,其结果必然是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正。

另一种是超越增长来维持公正的分配模式,有人称之为“先再分配后增长”的激进主义收入分配模式。为了缓解社会冲突和保持政治稳定,这一模式把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作为决策者的首要目标,不适当地强调解决贫困和收入分配问题。它不是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是依靠扩大公共部门和增加政府财政开支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让国家充当“慈善家”的角色。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智利阿连德政府(1971-1973年)是这一分配模式的典型例子。为了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政府推行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盲目地扩大公共部门,社会财富超前分配,国内需求急剧扩大,结果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从197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上升到1973年的24.7%,通货膨胀率从每年35%上升到600%,最后导致经济崩溃。阿根廷的庇隆政府(1946-1949年)和秘鲁的加西亚政府(1985-1988年)也都是采用这种分配模式的。

鉴于以往的失败经历,进入90年代以来,拉美经委会提出了“公正的生产发展”的新思想,强调生产改造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使收入分配状况随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得到改善,至少不发生恶化。1991年6月,它还提出了生产改造、公平分配和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方案。这说明拉美经委会的发展战略日臻完备。当然,公正的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解决,决非短时期内就能奏效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单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更涉及到一些拉美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革问题。

1. 财政政策

1. 加强财政纪律; 2. 把政府支出的重点转向经济回报高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基本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 3. 改革税收,降低边际税率和扩大税基;

2. 货币政策

1. 利率自由化; 2. 采用具有竞争性的汇率制度;

3. 贸易和资金政策

1. 贸易自由化; 2.资本准入、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自由化;

4. 宏观产业政策

1. 私有化; 2. 放松政府管制,消除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障碍; 3. 保护产权

你可以详细看一下

请介绍一下石油输出国组织!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石油输出国组织

Petroleum,Exporting Countries Organization of

一些石油生产国为协调石油政策,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与剥削而建立的国际组织。英文简称OPEC.1960年9月10日成立。1994年,正式成员国有13个,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 *** 、委内瑞拉、卡塔尔、印尼、利比亚、 *** 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是第三世界最早成立的原料生产国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和行动,以集体方式维护各产油国的石油权益。最高权力机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负责制定总政策,由各成员国石油部长率团参加。会议根据一致同意原则进行工作,必要时召开特别会议。该组织设有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各派1名理事参加,任期2年。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的决议和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宜。理事会执行机构是秘书处,秘书长是依法授权的代表,任期2年。该组织定期出版各种有关石油问题的刊物,沟通各成员之间的信息。成员国拥有石油储量约600多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0%。1980年该组织的原油日产量占世界日产量的45%,出口量占世界日出口量的74.8%。该组织出口的石油占美国进口的30%,日本进口的90%,西欧进口的60%。

1978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在阿布扎比举行

该组织成立后,夺回了制定油价和石油生产的权利,将一批石油企业国有化,掌握了石油开采、销售的控制权。1973年的石油斗争,鼓舞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经济独立的运动。油价从1973年的每桶3美元升至1974年11美元。1975年底废除石油标价制,实行单一价格制。1976年该组织建立了特别基金会,筹款8亿美元,帮助第三世界国家。1980年改为国际发展基金会,基金为40亿美元。1986年成立了产量配额和油价两个委员会。80年代以后油价暴跌,各国磋商后决定减产保价。90年代该组织在协调各成员国产量、价格方面虽有矛盾纷争,但从全局平衡和稳定了石油市场。

成立时有沙地 *** 、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拉克及伊朗等五国。其成立宗旨是维护产油国利益,并维持原油价格及产量水准。其后,陆续加入新的会员国,包括卡塔尔 (1961) 、利比亚 (1962) 、印尼 (1962) 、 *** 联合酋长国 (1967) 、阿尔及利亚(1969) 、尼日利亚 (1971) 、厄瓜多尔 (1973) 及加蓬(1975) 等八国。其中厄瓜多尔及加蓬已退出。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主要机构有: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和指导该组织的管理;秘书处,在理事会指导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秘书处内设有一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出版物《石油输出国组织公报》(月刊):《石油输出国组织评论》(季刊);《年度报告》;《统计年报》。

厄瓜多尔的面积有多大?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面积25637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30公里。东西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山区盆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区属亚热带气候。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厄瓜多尔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

全国分为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西部沿海:包括沿海平原和山麓地带,东高西低,一般海拔200米以下,有一些海拔600~700米的丘陵和低山。属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开始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3000多毫米递减到500毫米左右。

东部地区: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部分。海拔1200~250米的山麓地带河水湍急,25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多河曲。

中部山地: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入厄瓜多尔国境后,分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两山之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海拔平均在2500米到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山脊纵横交错,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最重要的是基多盆地和南部的昆卡盆地。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索山,海拔6262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从地心到山峰峰顶为6384.1公里。钦博拉索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科迪勒拉山,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它是一座休眠火山,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约4694米以上,终年积雪。

厄瓜多尔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距大陆海岸约900多千米,面积7800平方千米,包括7个大岛和约70个小岛,全部由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