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州客运车燃料补助费,跨县客运是否有补助?

2.年收入3万余可以买车吗?买什么类型比较合适!

3.经济对能源价格的影响有哪些

台州客运车燃料补助费,跨县客运是否有补助?

为什么台州油价低_台州油价92号汽油 今天

我也在关心这个问题,可是网上找不到确切的信息,我找到一条信息是这样的: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现将加格达奇区(内蒙古)2007年度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农村客运车辆油价补贴发放工作通告如下:

一、补贴标准

1、城市公交车补贴标准。依据省厅核定给加区的补贴资金数额和公交主管部门提供的加区从事公交运营数量,进行测算,确定城市公交车本次补贴标准为14,020元/台年。

2、城市出租车补贴标准。依据省厅核定给加区的补贴资金数额和运管部门提供的出租车数量,进行测算,确定出租车本次补贴标准为3,071.55元/台年。

3、农村道路客运车辆补贴标准。依据省厅核定给加区的补贴资金数额和运管部门提供的农村客运年周转量(人/公里),以及从事农村道路客运的车辆台数为计算依据,进行测算,确定每台从事农村道路客运车辆补贴资金的具体数额。

二、补贴范围

1、城市公交车以加区利越公交公司提供的车辆数为依据,出租车行业以加区运管站提供的车辆数为依据,农村客运车辆以运管部门提供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班车号为依据,计算补贴资金。

2、根据已批准的营运证和税务登记证,确定补贴时间范围,计算补贴金额。

3、车辆发生买卖行为,但未办理过户手续的,暂不发放补贴资金,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再领取补贴资金。

4、欠缴各种税费的车辆,不予发放补贴资金。

5、达到报废期限的车辆,补贴资金发放至报废时间。

年收入3万余可以买车吗?买什么类型比较合适!

如果没有其他负担,比如不需要供房、衣食无忧、有各种保险和必要的应急存款的情况下,有车当然方便很多。

建议如果要买的话,以7-10万的经济型车为主(飞度、206、polo)。

至于养车费,摘录一份网友的总结,供参考:

车型:飞度1.3CVT,一年养车费14114.85元。

一、加油费:这笔支出是大头,随着国内的油价节节高升,想必大家也非常关心。还好飞度的油耗不算高,一年综合下来,包括春夏秋冬,一年开了16401公里,花的油费一共是4342.85元,平均百公里油耗是7.21升,平均每公里油耗是0.265元。加油费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30.8%。

二、保险费:这笔费用应该算是养车的第二大项支出了。第一年,保险没什么经验,除了常规的车损险(新车价12万)、第三者责任险(50万)、车上人员险(5*1万)三者以外,还保了他人恶意行为险(划痕险)、汽车盗抢险、汽车玻璃单独破碎险等险种,打完折以后,是3300元,保险费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23.4%。

三、养路费:这笔费用是第三项支出,浙江省的养路费价格奇高,一个月要200元,一年下来就是2400元,加上100元的车船税,就是2500元了,相信全国各地也找不出多少养路费如此之高的省份了。养路费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在17.7%。

四、维修费: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lqpeople的小飞新车的维修费高居全年养车费用的第四名,一共发生过五次较大的维修。其中第一次和第五次都是处理车上划痕的小搞搞,因为保了他人恶意行为险,基本上自己没掏什么钱。最惨的是第二次,因为台风造成的进水维修,加上没保不记免赔,保险公司报销了85%,自负15%,花了1100元的修理费。第三次是换整个变速箱,这个全国各地车友普遍反映的飞度变速箱油封漏油的通病,广本方面迟迟没有给出正式结论,还好当地的4S店帮忙,给予更换全新变速箱一台,价值26800元,自己没有付一分钱。 第四次也是飞度进水造成的后遗症,油箱拉线锈住了,连带换了尾箱盖拉线,这次保险公司不认帐了,结果自己掏腰包240元。一年下来,花在维修上的钱是1350元,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9.6%。

五、保养费:一年下来,由于跑得少,20000公里不到,所以只经历过两次保养。5000公里的首保本应该免费的,但是自作主张换了黄桶的SL级机油,所以多花了30元;第二次10000公里保养要自己掏腰包,常规保养加工时费花了242元。一年下来保养的费用是272元,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1.9%。

六、高速公路通行费及过路过桥费。虽然一年跑的不多,但是过路过桥费倒不少,全年共上过五次高速公路,其中到温州来回的一次是私车公用报销了,所以高速通行费是1105元,台州范围内跑得不多,只花了100元,合计是1205元,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8.54%。

七、停车费:这笔费用记得也不详细,但是好在台州不像大城市,家里的小区是免费停车的,单位也是免费停车的,所以相对费用较低,停车费最多的还是贡献在了杭州的地下停车场(湖滨地下停车场一次30元,灵隐寺地下停车场一次24元),台州街道的停车费也是寥寥无几。这样算下来一年的停车费只有100元左右吧,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0.7%。

八、洗车费:说起来惭愧,买车到现在,快一年了,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张100元20次的洗车卡,到现在还没有洗完。在外面洗的次数也不多,最远一次洗车是在嘉兴,花在洗车上的钱一年算下来也只有100元左右,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0.7%。

九、杂费:大头都算得差不多了,剩下来就是一些新车的装饰费用了。刚买车那会儿,像大多数的爱车族一样,经常给爱车添一些车饰品,花的钱较多,宜车网、清风车影网、朋友的车饰店,经常去逛,两个月以后,这笔费用就慢慢接近零了,一年下来,也花了898元。占全年养车费用的比例是12.7%。

经济对能源价格的影响有哪些

能源价格上涨对浙江经济生活影响不断加深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6-11-10 10:16?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浙江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重化工业所带动的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以居住、汽车、家电等高能耗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能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近年来各类能源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我们对经济的增长方式、生活的消费方式、能源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反思。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部分 浙江能源消费现状及价格上涨情况

一、浙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加深

1.浙江能源消费总量迅速扩张。浙江近三年的能源消费增速均在十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95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0%;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08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6%;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20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消费煤炭9680.8万吨(原煤与洗精煤)、电力1642.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1931.9万吨。煤、电、油三大常规能源消费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7%、15.7%和7.3%。近年来浙江能源消费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的扩大有目共睹。

浙江居民伴随生活质量提高,对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惊人。浙江人均GDP自2000年超过1600美元,2005年达到3400美元,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电器普及、升级;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出行方式逐渐向私人汽车转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导致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耗电量从2000年的319千瓦时,上升到2005年的656千瓦时,增长105.6%;5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电费和燃料支出增长了57.5%和99.0%。

2.浙江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浙江作为能源小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扩张,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2003、2004、2005三年,全省全年从省外调入和进口能源总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2%、16.1%和9.4 %。

3.浙江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从投入产出产业关联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十五”期间整个经济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能源产业的直接消耗在上升,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从1997年的0.80、0.60、1.08上升到2002年的1.20、0.69、1.23。2001-2005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99、1.12、1.02、0.94、0.87,平均比“九五”时期上升73.7%,高耗能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二、近年来主要能源价格进入持续快速上升通道

1.国际油价涨势迅猛,高油价时代提前来临。2003年以后,受美伊战争和国际局势趋紧的影响,国际石油脱离90年代10-25美元/桶的价格运行区间,出现节节攀升势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WTI)自2003年年初的每桶30美元逐步上升,到2004年6月份冲破40美元,仅仅过了4个月在2004年10月冲破50美元大关,随后油价继续一路上涨,2005年7、8两个月上涨至70美元/桶价位,随后在2006年8月份创出80.3美元/桶的近20年新高,9月份开始稍有回落(具体见图1)。以原油价格年度涨幅计算,2003年上涨2.9%、2004年上涨34.1%、2005年上涨41.6%、2006年1-8月份上涨14.9%。

国际石油价格步入快速上升期,既有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引起原油供求关系趋紧的原因,也受地缘政治和产油区局势动荡、投机资本在原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等因素推波助澜。近期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国加大原油产能、欧美国家纷纷加息调控经济增速,刺激油价上升的不确定因素大大缓解,使石油价格趋于回落,但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提前进入高油价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2.煤炭、天然气价格上涨。重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同时,也出现在消费需求拉动下的持续上扬。2004、2005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04年原材料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31.3%、烟煤价格上涨40.2%;2005年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15.3%、烟煤价格上涨12.8%。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8752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以上。煤炭价格上涨从根本上推动浙江能源价格走势,增加了冶金、化工等企业生产成本。

天然气价格和煤炭出现同步上涨,2005年上涨24.5%,2006年1至8月上涨21.4%。

第二部分 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一、能源涨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能源涨价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能源涨价一是引起石油类企业燃料购进价的上涨。2003—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的燃料动力类产品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8%、14.5%、15.5%,加大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燃料价格上升,直接带动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03年—2005年,汽油、柴油、电、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等居民消费能源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分别为3.8%、6.68%、21.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外汇支出增加。浙江既是耗油大省,又是原油净进口省。石油市场油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石油进口贸易,油价上涨导致外汇支出增加。2003年至2005年浙江进口原油支付外汇从2.2亿美元增长到6.1亿美元,年均增速120.2%,仅这三年国际油价上涨浙江进口原油分别要多支付0.06亿、1.36亿和1.74亿美元。

二、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尽管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上升周期,2003年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2.9%,2004年上涨13.2%,2005年上涨5.8%,2006年1-8月份下降0.7%。

(1)近三年化肥价格涨势迅猛。化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为主要原料,并要消耗电力,所以被称为高耗能产业,同时还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以煤炭为原料,每生产1吨尿素消耗1.2吨煤和1200千瓦时电,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化肥产品涨价。浙江化肥价格连年上涨,2003年上涨2.3%、2004年上涨15.4%、2005年上涨10.0%,目前仍处高价位。主要化肥产品价格,2006年8月与2003年初比,氮肥上涨25.5%、磷肥上涨24.8%、钾肥上涨58.3%、复合肥上涨31.1%。

(2)农药价格涨幅低于原药价格涨幅。原油、煤炭价格、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农药、原药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甲胺磷原药价格上涨30%、草甘磷原药价格上涨17.3%、乙草胺原药价格上涨50.4%。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03年至2006年8月,全省农药市场价格涨幅仅为7.2%、农药器械涨幅为6.6%。农药价格“水涨船不高”的现象固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但也使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在过度竞争后,用质量低下的产品扰乱农药市场,给农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价格大幅攀升。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的价格上升。浙江农用机油价格上涨基本上与柴油同步,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累计上涨36.4%。原油涨价造成农用薄膜原料生产成本上升,2003年至2006年8月,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出厂价格上涨了49.8%,农用薄膜市场售价保持连续上涨态势上升17.2%(具体见表1)。

表1 2003—2005年浙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

名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8月

全省农资价格指数

2.9

13.2

5.8

-0.7

化学肥料

2.3

15.4

10.0

-0.6

氮肥

2.5

18.1

7.1

-3.2

磷肥

1.6

8.0

11.4

2.1

钾肥

1.1

20.9

24.5

4.8

复合肥料

2.7

11.7

10.2

3.7

农药及农药械

-0.9

4.1

3.7

0.2

一化学农药

-0.1

4.2

3.8

0.1

二农药器械

-0.5

3.4

2.5

1.1

农用机油

7.2

5.5

7.7

12.0

农用薄膜

2.1

5.7

6.6

1.9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使农业机械普及率在农村逐年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111.27万千瓦,比200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39.68万千瓦提高3.5%。2003年全省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75.76万吨,2004年柴油使用量为186.16万吨,2005年柴油使用量为187.23万吨。而这三年柴油价格上涨,使浙江农民用油每年分别要多支出4.8亿元、6.3亿元和10.4亿元。能源涨价引起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普遍上扬,直接导致浙江农民农业生产支出逐年增长。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农业生产支出由2003年的266.1元,2004年升到270.2元,2005年升到344.7元,这三年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27.5%。油价、电价的上涨还带动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上涨,2006年前8月全省机械作业费上涨4.1%、治虫费上涨7.4%。据初步测算,因成品油价上涨,农民耕作一亩水稻机耕费增加15元,抽水费增加10元,机收费增加12元。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政府惠农政策的成效。

3.捕捞成本激增下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水产品捕捞业在浙江东南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占很大比例,油价持续上涨对海洋捕捞产业发展、渔民增收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年下半年以来船用柴油每桶价格由500元-600元上涨至800元以上,使捕捞成本大幅提高。加上浙江近海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大大低于捕捞量,经济鱼类资源急剧衰退,根本形不成渔汛,出海捕鱼往往会入不敷出,导致近年来台州的临海、温岭等地半数以上渔民放弃传统冬汛,在1月份就提前回港休渔。今年上半年浙江象山县双拖渔船的捕捞效益低下,约有70%的渔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20%的渔船处于保本经营,只有10%的渔船略有盈余。象山县大小捕捞渔船一年的总用油量约为30万吨左右,根据现在柴油价格,象山县要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3亿元的用油支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渔业的产业政策,但是主要能源价格上涨过快、渔农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范围广,抵消了政府优惠减免税费,使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

4.燃油涨价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浙江农产品物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大部分长途贩运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为主,农产品运费与工业品相同,两者的运输利润却相差悬殊。在近几年汽油、柴油上涨较快的情况下,燃油成本成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大头。加上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超载超限的查处力度,运输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更是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测算,油价上涨和治理“双超”分别影响农产品货运成本上升30%和10%,利润下降30%—50%。针对农产品运输严峻形势,省政府及时出台了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减免农产品货运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三、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