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金银币有市场价值吗

2.古代的金价是多少

3.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

古代金银币有市场价值吗

古代的黄金现在可以卖多少钱_古代有没有金价暴跌

据介绍,相比国际金价,一款金银币的市场价格与该币的发行量、题材、铸造工艺存在更为紧密的关系。发行量较少、题材受欢迎、铸造精美的金银纪念币, 受国际金价的影响就少,像《贵妃醉酒》这样的老精稀金币,其抗跌性和增值前景都有较好表现;反之,像近几年发行且发行量很大、带有鲜明投资币性质的熊猫金 币,受国际金价的影响就要明显一些。

古代的金价是多少

一两黄金等于十两银子。我们可以按照现在人民币的换算得知:在盛唐时期一两银子等于人民2000-4000元,北宋中期600-1300元,明朝中期600-800元,清朝中晚期150-220元。

在古代,在今之纸币、硬币尚未正式使用之前,通用货币一般有3种,最贵的是黄金――金元宝、金条、金锭,常见的是白银――银元宝、纹银、银元,以及廉价的铜钱――圆形方孔钱,俗谓“孔方兄”。

有人曾计算过,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钱币

钱币,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人类用来交换商品流通的工具。在很多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剧中人物用的光滑闪亮的银子,尤其是那种金光闪闪的黄金。

其实在古代,古人们当时用的金银并不是剧中那样,作为货币的一种,黄金白银都很实在,都只在乎其重量,不注重外观,就只有官家的金银才会比较看重卖相。

各个朝代的银两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按照现在一般推算,货币价值都是取一般等价物的交换方法来计算的,也就是中国古往今来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大米。

据史记记载,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大米,当时的一石大约等于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照现在我国的大米物价来算,一斤米大概1.75元左右,这样就可以算出当时明朝的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与明朝相比,唐朝的一两银子价值就比其高出太多了。唐玄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物质文明基础极其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按照一两银子的价格换算就是1000文铜钱,就能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也就是20石。

唐朝的一石米大约是59公斤,按照我们今日米加来算,1.75元一斤,一两银子就等于人民币4130元。到了唐玄宗年间由于货币膨胀,米价升到了10文一斗,也就是当时一两银子已经降到等于人民2065元。

到了宋朝,当时的钱币制度较为混乱,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由于宋朝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工商业较为发达,因此对货币的需求量极为庞大,而且对于银子的产量都没有向现代这样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对宋朝的货币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如按照2000个铜钱折算成一两银子计算,那么一石米价就是300—600文钱。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按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等于现在人民币924到1848元不等。

在清朝中晚期间,由于国外的大量钱币流入中国,导致当时银两的货币价值就下降到了不到明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两银子等于200元人民币左右。

当根据史记上记载,在战争爆发之前,每年的世界银产量有百分之七十多都都被用来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除了中国的银两,还有来自许多西方国家的银币,简称“银洋”。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

每个朝代黄金的储备或购买力不同,古代黄金兑换白银数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了(以上金银比价均见于历代正史的食货志)。

黄金到后期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扩展资料: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1:6左右;有明一朝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一番,达到1:20。

由于古代不但黄金开少,白银开也少,不但黄金贵,白银也贵,特别是跟普遍可见的铜钱比起来。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