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大跌,霍尔姆斯海峡的油轮是不是如过江之鲫般的涌向海湾?

2.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触底了吗

3.主要产油国发生战事,石油股会涨还是跌?

油价大跌,霍尔姆斯海峡的油轮是不是如过江之鲫般的涌向海湾?

海湾油价走势分析_海湾石油油价今日价格

题主文很好,“过江之鲫”这词一般人用不出来。

这是一个美好的想象,但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1)开往中东的油轮确实有增加,但没有显著增加

相关油轮赴中东抢油的新闻已经被辟谣了。开往中东的船略微多了一些,但是远没有到“过江之鲫”的水平。

我对此有一个猜测,买卖石油也是要谈合同的,无论是多低的油价,要想谈成合同,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过去的老客户都购买着呢,想增购也得得到同意,这里面有一个博弈的过程。老客户不想要过去签的高价油,只想要现在的低价油,沙特能干么?而新客户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它自己的下游市场如何搞定,这都是挑战。

沙特打价格战,貌似更加针对欧洲市场。所以其他市场的客户能够获得多少低价油,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虽然沙特在打价格战,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买到低价油的。

(2)船租和运费上涨,会抵消掉一部分低油价的利好程度

虽然油价下跌,但是物流成本有所增加。船租和运费都在上涨,也就是说,低油价并没有在期货市场上看到的那么低。

船租上涨:

运费上涨:

总结一下,油价大跌之后,赴中东的油轮有所增加,但是远未到“过江之鲫”的水平。

首先,你得有过江之鲫这么多的油轮,再谈涌向问题。

其次,各国因疫情实行隔离,工业生产下降,石油需求大降,供远大于需,没必要抢购。

第三,油轮租金大涨,据说翻了两番,导致买油总成本下降不多。

所以并没有想象这么多抢油的船去中东。

油价大跌,霍尔姆斯海峡不会出现《过江之鲫》的景象。

①全球疫情在上升,抗疫成为各国第一要务。

②美国和欧洲股市在跌跌不停。特别是美国的股市前所未有的出现第五次熔断。在美联储的系列操控下,美元却在不断升值。

③表面的石油价格战,隐蔽着金融大战,外交政治上的较量。

沙特,俄罗斯,美国三国没有赢家。

沙特主要是面何欧洲增加供应。而拒绝中国提出增加供应的请求。

世界经济面临正处于最为严重的动荡时期。要独善其身,必须在纷乱中,审时度势。而决不能,肓目跟风,成了《过江之鲫》。

不是。现在跌的是以后交割的油,不是现在交割的油。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为什么油价会大跌?这主要是因为的影响,使全球经济萎缩,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从而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既然需求下降,自然就没有如“过江之鲫”般的油轮拥入波斯湾和霍尔木斯海峡了。——除非有的国家趁机增加储备。但即使如此,也没有那么多。

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触底了吗

去年以来油价一路走低,从每桶100多美元下跌至约40美元,这让那些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海湾等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当然还有英国苏格兰等。

1、去年以来油价下跌约一半。

2、英国苏格兰石油价格下跌,虽然没有希腊那么糟糕,但是苏格兰受到油价下跌影响,北海石油税收收入减少,苏格兰的北海油田出现负现金流。

3、俄罗斯受到油价下跌影响,原油公司股价下跌,俄罗斯税收收入减少,特别是通胀率上升至15%以上,卢布走低,兑美元贬值约50%。

事实上,所有石油生产国均受到一些影响,非洲产油国尼日利亚等。

4、油价下跌,石油生产商收入减少,但财富转移到消费中,油价更便宜了,对于石油进口国是好消息。

5、石油供给和需求方面分析: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石油价格下跌支持中国经济。

更多 能源环境文章

其次,伊朗达成协议,伊朗拥有世界第四大储量,也是第二大天然气储量潜力国家,伊朗将增加产量。

再次,沙特没有减产迹象,沙特能够以更低成本生产石油,沙特为与欧佩克竞争北美市场,继续生产石油,那些拥有大量举债的石油公司债务增长。

还有,美国页岩产量达到高峰,仍在继续生产。

因此,从基本面供给需求分析,石油价格可能还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价格。

6、原油与美元的关系。

美元升值,油价以美元计价,在油价触底之前,美元可能会继续升值一段时间。油价下跌至37.75美元,那么油价或触底。

主要产油国发生战事,石油股会涨还是跌?

战争和油价变动将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速战速决,油价冲高回落,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小

如果战争顺利推进,在3个月以内美国取得胜利,那虽然短期内海湾紧张局势会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恐慌心理,国际油价(WTI)将会冲高至每桶40-45美元左右,但维持时间不会太长。由于国际石油市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随着战局明朗和战争结束,国际油价将迅速回落至每桶20美元左右,各国消费者、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企业开始扩大投资,股汇市将呈回升态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战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世界经济仍可保持温和复苏的趋势。

由于美伊双方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对比悬殊,而且美国经过长时间充分的战争准备,因此出现速战速决结局的概率最大。

第二种:战争延长化,油价高位徘徊,世界经济复苏延缓

如果战争的推进速度超过美国预期,战争延长到6个月左右美国才取得胜利。那么只要战争局限在伊拉克境内,世界原油供应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发生石油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在短期内有可能冲高至每桶45美元,此后将在每桶35-40美元左右的相对高位徘徊,直至战局完全明朗。

但战争延长化将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国际上一般研究结论是,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一年的话,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会减少0.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则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考虑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历经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具有极其丰富的战争经验,加之美国发动这场战争不像上次海湾战争那样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战争存在延长化的可能,但概率小于前一种可能。

第三种:战争扩大化,油价失控,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如果伊拉克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不仅炸坏本国的油田,而且向以色列等美国的盟国发动袭击,战火蔓延到伊拉克周边国家,导致一些海湾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动荡,引起阿拉伯世界联合反美,形成美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冲突。那么可能出现油价失控,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维持较长时间,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考虑到伊拉克遭受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封锁,军事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加之美国及其盟国进行战略协防,伊拉克恐怕无力将战争引向邻国。因此,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