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的黄金价格为什么一直在涨价?

2.什么会影响金价

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4.黄金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

5.黄金的发展史?

今年的黄金价格为什么一直在涨价?

1948年金价_1944年国际金价

因为黄金和经济增长的走势相关,如果经济发展好,那么黄金的价格就会走低,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危机当中,危机目前还没有好转的迹象,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除了中国以外的各国都进行了负面的经济预测,导致黄金价格水涨船高。

黄金价格接近历史最高位记录

现货黄金价格已经突破了1800美元一盎司的关口,自2011年来首次突破这个价位,所以业内非常多的金融机构都预言,接下来黄金还将继续朝着1920美元的历史最高位记录进行挑战,所以黄金的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未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年底甚至有可能会突破2000美元的大关口。

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等全球货币政策,都有意在缓解疫情的前景下,维持相当的宽松力度,让黄金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所以未来黄金的走势仍然会非常强悍,成为众望所归,我想黄金价格暴涨,最高兴的应该就是那些中国喜欢扫货买黄金的大妈们了。

黄金实资产保值的形式

黄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并没有如此高的价值,直到商品的剩余比较高的时候人类才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形式,后来随着交易量越来越大,便发现了一些物品的价值比较大,而体积比较小,自然界中闪闪发光的黄金就成了大部分居民的共同选择。由于金属的特殊性,所以黄金在人类史上也充当了多年的货币交流,直到纸质时代的到来。

但是有了纸币,黄金也会作为货币的储存,也称之为金本位制。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美元和黄金脱钩,这金本位制时代才宣告结束。但是黄金也作为一种最保值的货币形式,如今我们不再用黄金去买东西,但是却可以把黄金当成资产保值的一种形态。

世界经济不见好转,黄金仍会上涨

黄金一般和经济增长的负相关走势有关,如果经济发展一切都欣欣向荣的话,那么黄金的价格就会走低,因为大家都不需要把黄金作为资产储备,可以将黄金换成钱投到资本市场里进行投资,但相反如果世界经济出现问题甚至危机的话,黄金就会作为资产保值的形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因为黄金有着一定的避险属性,所以经济越是悲观,黄金的价格就会越高,于是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了这么一句俗语?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

今年由于在全球肆虐,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各个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所以目前而言黄金的价格非常坚挺,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黄金价格还越来越高,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世界的经济出现了危机,而且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任何的好转迹象。

什么会影响金价

黄金的供求关系

由于黄金兼具商品、货币和金融属性,又是资产的象征,因此黄金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对经济、政治的变动也非常敏感,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等都会引起黄金价格的暴涨暴跌。此外,投资需求对黄金价格的变动也有重大影响。

国际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长期走势。

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黄金价格基本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国际黄金的大幅波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才发生的事情。例如:1900年美国实行金本位,当时一盎司20.67美元,金本位制保持到大萧条时期,1934年罗斯福将金价提高至一盎司35美元。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由于这种货币体系能给战后经济重建带来一定积极影响,金价保持在35美元,一直持续到10年。

近30年来,黄金价格波动剧烈,黄金价格最低253.8美元/盎司(1999年7月20日),最高850美元/盎司(1980年1月18日)。19年低至1980年初是黄金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阶段。19年11月26日(据NYMEX期货价格)价格为390美元/盎司,而不到2个月,1980年1月18日,黄金价格已涨到850美元/盎司,成为30年来的最高点。而随后在一年半时间内,价格又跌回400美元之下,并且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价格基本都在400美元以下,尤其是300-200美元之间维持了相当长时间,300美元以下的价格就持续了4年,从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从2002年3月底黄金价格恢复到300美元之上,2003年12月1日重新回到400美元,2005年12月1日价格突破500美元/盎司,2006年4月10日突破600美元/盎司,2006年5月11日达到近期的最高点723美元。

造成黄金价格剧烈波动的诱因是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3年,尼克松宣布不再承诺美元可兑换黄金,金价彻底和美元脱钩并开始自由浮动。从此,黄金价格的波动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黄金货币和商品属性的均衡影响。

由于黄金有国际储备功能,黄金被当作具有长期储备价值的资产广泛应用于公共以及私人资产的储备中。其中黄金的官方储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全球已经开出来的黄金约15万吨,各国央行的储备金就约有4万吨,个人储备的有3万多吨。因此,国际上黄金官方储备量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变动。上个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登上历史舞台之后,黄金的货币性职能受到削弱,作为储备资产的功能得到加强。各国官方黄金储备量增加,直接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国际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中央银行开始重新看待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作用。中央银行日渐独立以及日益市场化,使其更加强调储备资产组合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黄金(除了参与借贷市场能够得到一点收益外)地位有所下降。部分中央银行决定减少黄金储备,结果1999年比1980年的黄金储备量减少了10%,正是由于主要国家抛售黄金,导致当时黄金价格处于低迷状态。

近年来,由于主要西方国家对黄金抛售量达成售金协议——《华盛顿协议(CBGA1)》,规定CBGA成员每年售金量不超过400吨,对投放市场的黄金总量奢定了上限,同时还有一些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在调整它们的外汇储备——增加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

其他影响因素

(1)世界主要货币汇率

美元汇率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黄金市场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升值会促使黄金价格下跌,而美元贬值又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美元强弱在黄金价格方面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但在某些特殊时段,尤其是黄金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的时期,黄金价格也会摆脱美元影响,走出独自的趋势。

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者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11年8月和13年2月,美国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黄金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

回顾过去20年历史,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则国际市场上金价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贬值,则金价就会逐渐回升。过去十年金价与美元走势存在80%的逆相关性。

(2)石油供求关系

由于世界主要石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价格都以美元标价,

石油价格的涨落一方面反映了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元汇率的变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石油价格与黄金价格间接相互影响。

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黄金价格走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际黄金价格与原油期货价格的涨跌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时间较多。

(3)国际政局动荡、战争

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都将影响金价。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而大量支出,政局动荡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等等,都会扩大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如二次大战、美越战争、16年泰国、1986年“伊朗门”,都使金价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再如2001年“9.11”曾使黄金价格飙升至当年的最高价$300。

(4)其它因素

除了上述影响金价的因素外,国际金融组织的干预活动,本国和地区的中央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也会对世界黄金价格的走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基于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建议个人介入黄金交易要十分谨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3年,以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

黄金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

演变过程一:

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因为黄金本身发出光泽,黄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闪耀的黄昏",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触摸的太阳"。因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演变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2、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1929年,以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崩溃为标志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放弃金块本位制,英镑贬值,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由于是英镑而不是黄金,经济陷入困境。

1944年,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公园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人们俗称的美金从此而来。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1)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2)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干预。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财政赤字增加,美元开始贬值;欧洲国家经济复苏,拥有越来越多的美元,在美元不稳定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开始抛售美元而挤兑黄金。到11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了61%。金价进入自由浮动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4、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主要内容有:(1) 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2)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3)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4) 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基金;(5)设立特别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

但是,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遗存:(1)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黄金价格的变化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2)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2001年,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2.96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0%,私人储藏金条2.22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5.7%;(3)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

特别权的推进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黄金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可以24小时在世界各地不停交易。黄金很容易变现,可以迅速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形成了黄金、货币、外汇三者之间的便捷互换关系,这是黄金货币功能的一个突出表现。

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传统的货币功能弱化,但同时也为新型黄金投资产品的发展提供机遇,出现了日益增多的黄金衍生品。这些衍生品是金融资产投资产品,是为黄金投资赢利和规避市场风险而设计出来的。从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情况看,黄金投资使用的交易标的物主要是衍生品,而不是实金。实际上以金条为标的物的黄金投资量仅占市场总交易量的3%左右,而90%以上的黄金市场交易量是黄金金融衍生品交易。黄金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几十倍地放大了黄金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当今黄金市场在黄金非货币的条件下,仍然是以金融属性为主导的市场,是一个金融市场而非一般商品市场。

演变过程二:

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因为黄金本身发出光泽,因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第一个时期:1861~1865年,涨幅250%~300%。在金本位制时期,黄金价格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有黄金输送点的限制,金价的波动相对较小。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法定货币法案》,规定“绿背”美钞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绿背”美钞与黄金之剑并没有法定比价关系,实际上美国就是放弃了金本位制。随着美元的大量印制,同伙膨胀不可避免。因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英国,而英镑是与黄金挂钩的,所以用“绿背”美钞表示的金价基本上是1英镑的美元价格。美国内战初期,1英镑黄金价值4.86美元,但是在1862年以后,“绿背”美钞相对于黄金大幅贬值,到1865年贬至谷底,当时买1英镑的黄金需要12美元。

第二个时期:10~1980年,涨幅:2400%,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1盎司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以用35美元/盎司的价格向美国购买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援助欧洲各国灾后重建,美国不断地向世界输入美元,欧洲也有战后的“美元荒”过渡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元灾”。由于美元泛滥成灾,同伙膨胀已经愈演愈烈。当1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后,世界各国均有较明显通货膨胀,黄金价格暴涨,从35美元/盎司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

第三个时期:2001~2010年11月,涨幅:500%。自2001年初至2003年6月,美联储共取了13次降息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并将这里利率水平维持了1年多时间。这一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和开始大幅贬值,黄金再次“闪光”。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动荡不安,从美国“9.11”、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希腊债务危机等,人们对黄金的更多依赖加剧了黄金价格飞速上涨。从2000年底黄金价格253美元/盎司开始,到2010年11月8日上涨到1424美元/盎司,涨幅超过500%。

黄金的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从此以后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的交织在一起。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在人类需要钱币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公元前七百年前,小亚细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黄金与白银合金制成的钱币,被称为琥珀金。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公元前600年,在小亚细亚的利迪亚王国首先被铸造出来。随后,在公元前约50年,西欧的罗马帝国就发行了一种Anreus的金币,在金币上还刻有凯撒大帝的肖像。当罗马帝国国势日渐衰落的时候,也就是在公元400年间,当罗马人放弃英伦三岛大不列颠的统治时,他们也顺手把岛上的金币统统掠走,结果导致人民各个货币不足,商品价格大跌造成经济混乱。

公元1066年,诺曼底民族征服了英伦三岛,他们除了政治上拥有以外,还对英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创造了英镑、先令、便士等货币单位制度,还建立了以金属为货币本位的制度。那时,一英镑就可以兑换一英镑的纯银。这银本位制度在1377年,才被复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复本位制度底下,货币的后盾除了白银以外,也同时用黄金作为通货的本位。在复本位制度沿用了好几年之后,英国皇室又决定用金本位制度。1717年,英格兰银行正式定名盎司士的黄金价格是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以后,英国的物价指数均明显的维持着低幅度的波动,金本位制度稳定物价和经济的功能也得到了证明。

自从英国用金本位之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国家也都争相仿效。美国在1792年,已用复本为制度,规定19.3美元即可换取一盎司的黄金,但是这并没有引发任何的黄金热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约翰马歇而的年轻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内建造锯木厂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了金箔片,由而引发了西部淘金热。这也使曾经荒凉的西部,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年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

如今,世界每年矿产黄金2600吨左右。

参考资料:

://baike.baidu/link?url=Z_E5xdxkgi60AapTLyCNUzWU8CTwVLPzsxMK_GlPWSVy1WPtdPAB1w77k_M-A7h89TDRl0n3MgH_Bnk2vmqRWakAQqiZW3FATwGsd99Bq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