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为什么涨价_石化油价为什么涨
1.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3.为什么原油价格上涨这么快?
4.中国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油价回落至100美元以下,国内又涨价
据说,3月18日凌晨,汽油将再一次大幅提价。从3月16号开始,加油站就密密麻麻的排队。
让广大车主不解的是,国际原油价格在下降。已经从超过120美元逼近史上最高点,跌到100美元以下。
新能源车主笑着说,你们加油吧!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问,为什么国内油价会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时候上涨?
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巧合。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和国际原油价格有一个联动机制。
2016年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 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 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另外,办法规定了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当国际原油价格高于120美元或者低于40美元时,按照天花板或地板价执行。
恰好,3月18日凌晨,到了第10个工作日,而计价依据是之前原油高涨时的价格。
第二问,原油价格上涨对两桶油什么影响?
按照常规理解,售价贵了,进价也贵了,没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呢?
两桶油的净利润和原油价格走势高度正相关!
这又是为什么?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中石油是以油田为主,中石化以炼油为主。其实,随着中国早就转型为大规模的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2%,两桶油都不依赖自有油田业务了。都靠炼油和加油站业务,虽然还有一部分自有油田,但主要原油都依赖进口。
由于两桶油账面巨额存货(中石化近2000亿,中石油近1500亿,原油为主),当原油价格走高的时候,存货本身就带来了盈利。
两桶油的存货周转率均在30天左右,这意味着现在出厂的汽柴油、石化产品,其实“真实”成本是30天前的购价格。
在油价上涨区间,油价涨得越快,两桶油的利润就越高;反之,在油价下跌区间,油价跌的越快,两桶油赔的越多。
第三问,如果将来普及了新能源车,两桶油会破产吗?
除了炼制成汽油柴油烧掉,原油大约有40%以上被炼制成石化产品,用作塑料、衣服、化妆品、电视、计算机汽车配件等原材料。
即便是新能源车,也有大量的零部件用了石化制品的原材料。
所以,如新能源车完全取代了燃油车,两桶油依然能维持差不多现有一半的石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只不过,两桶油遍布全国的5万座加油站,亟需转型了。
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听到油价上涨的消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毕竟手里还有一辆燃油车。买车的时候是马达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呢?油价一涨,马达一响,钱包异响了。这是对于个人而言,油价持续上涨最直接的影响了。而对于整个商业社会,各行各业影响也是很明显。
1、油价上涨,直接冲击的是整个石油产业链。
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石油价格的上涨,而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仅仅是燃料油来源,更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直接原料或间接原料。
作为燃料油的来源,各种型号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等都会涨价,而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动力机械,如汽车、拖拉机、轮船、军舰、坦克、飞机、火箭、锅炉、火车、推土机、钻机等等,使用成本都会涨价。
作为化学产品的直接原料,如润滑油、润滑脂、沥青、溶剂等等。它们是工业原料的基本原料或是中间体,油价上涨它们也会上涨。
作为化学产品的间接原料,如塑料颗粒、农药等等。传导到下游,将是每一瓶饮料和每一粒粮食的价格上涨。
2、油价上涨,首先影响的是整个运输产业链。
首先是物流。物流的成本主要是工具车投入和损耗,还有高速费,还有油价。油价上涨,本来同样的价格一箱油可以跑五百公里,现在同样的价格,只能购买三分之二箱的油,可以跑的距离明显缩短了。
其次是人流。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人交通。以前一箱油的价格可能是五百,现在接近六百的时候,有私家车的人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而燃油车出租车飞机等等,则会选择上涨车费机票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最后是运输产业链后的终端用户,如快递、包裹、蔬菜瓜果等等。需要经过燃油汽车运输的产品,油价上涨,运输的价格上涨,而成本将平均摊到每一个运输的快递、包裹,每一颗、瓜果等等的价格上。
3、油价上涨,次要影响的是各种商品价格。
就拿一杯奶茶为例。装奶茶的胶杯由于油价的影响,无论是胶杯原料还是运输价格,胶杯价格需要上涨,而配合胶杯使用的杯盖和吸管,也是需要价格上涨。而胶杯中的奶和茶,还有水果等等,因为肥料、运输、还有冷藏的成本,势必它们都会上涨。
如果你去奶茶店店,发现奶茶的价格上涨了,有可能是油价上涨了。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会有一定波动,理性看待,开心过好每一天。
为什么原油价格上涨这么快?
周四,欧佩克+(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将石油减产协议延长至4月底。听到减产的消息,不仅国际油价先涨为敬,而且高盛甚至给出了三季度油价突破80美元/桶的预判。
还记得大约一年前,国际油价一夜暴“负”,闹出了中行原油宝的大乌龙。也就不到一年时间,国际油价的天怎么说变就变?
原油不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里的重要题材。本文将从聚焦3个维度,来探讨油价V型反转背后的机会:
前因后果对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当一年前疫情席卷全球、股市暴跌之时,在悲观的经济预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给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不到20个。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步调一致,从理论上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油价的。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带头大哥,带领各产油国成立了意在通过限产来涨价的欧佩克。(在经济学概念中,像欧佩克这样的组织被称为卡特尔)
数字人民币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阴谋(3/6)
菠菜的
· 1699 播放
尽管看起来能在原油市场呼风唤雨,但实际上欧佩克面前要面对3座大山:
1.欧佩克成员国内部的矛盾
只有当欧佩克所有成员国都认真履行减产协议,国际油价才能出在高位。但问题是,减产也意味着有价无市,所谓的高油价只不过是直面富贵罢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个成员国都有动机在他国减产之时,自己偷偷增产,赶紧把直面富贵落袋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员都这么想,所谓的减产协议就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另外,作为产油主力的中东国家虽然都有着相同的信仰,讲着同样的语言,但是彼此之间却是谁也不服谁。且不说沙特、伊朗分别拉起了逊尼、什叶两大山头,甚至沙特都无法摆平自己阵营里的小弟。比如卡塔尔早就看不惯沙特,于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欧佩克。
2.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矛盾
非欧佩克产油国,以前主要是俄罗斯。
尽管俄罗斯已从世界霸主堕落成一个靠出卖过活的二流国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地大物博,且还武力值爆表,俄罗斯仍然是欧美重点提防的对象。
所俄罗斯并不怕沙特来硬的,毕竟后者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镀金的封建国家。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也就没有义务遵守减产协定,所以,欧佩克减产让油价上涨,俄罗斯反而占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现在不仅是沙特和俄罗斯划江而治的问题了,而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页岩油的冲击
页岩油可以简单理解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处不是学术很严谨,需要有油页岩)。然而,技术进步和油价上涨,会让曾经没有开价值的,变得有利可图。
实际上,美国自身的石油并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湾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后来,页岩油又极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给,再加上美国制造业外流,导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页岩油动了传统产油国的奶酪,沙特和俄罗斯早就对页岩油不爽了。不过,页岩油在成本上是处于劣势的。页岩油根据开条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罗斯的油成本高出不少。
于是,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沙特拿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觉悟,大量增产,并以跳楼价甩卖原油,意在挤垮美国的页岩油。结果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国页岩油钻探的先锋,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请破产保护,成了行业近5年来最大的破产。
二. 后果
沙特的目标初步达成,萨勒曼亲王高调表示:“(美国页岩油)钻井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终于可以限产涨价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罗斯小幅增产。但沙特可能高兴得有点早,有两个逻辑会在暗中侵蚀其自信的根基:
1. 随着油价的进一步攀升,页岩油可能卷土重来。毕竟只是山姆大叔那边只是公司在财务上破产,但是技术还在,就算是破产后无法东山再起,接盘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页岩油钻井技术赚钱。尽管美国页岩油井数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经从2020年的低点开始回升;
2. 油价上涨无疑是在给光伏、风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车送助攻。按照经济学的规律,一种商品涨价,会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价时代,充满电没公里只要5分钱的“人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吗?
三. 对策
尽管欧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盘,但国际油价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国际油价大涨,无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码CEO)。但是从股价长期走势来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没有成长性也就算了,但是连周期股波段机会都不给这就过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阴跌的大熊股,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精于消费股的巴菲特,也买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几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赚了一笔。只不过,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开始清仓了,也就是说股神只是因为中石油超跌才参与,并不是看好长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个油气板块,甚至是传统工业领域,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机会可以关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一批天然气管道公司,交易总额约100亿美元。
来源:澎湃新闻
在股神的启发下,我们对于油价上涨的对策,可以关注以下2个投资逻辑:
1. 在碳中和的大题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气,将因为需求激增而扩张产能。BP(英国石油公司)就曾在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能从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费占比将接近25%,仅次于石油。由于油气的价格是正相关的,油价上涨也会带动天然气涨价;
2. 管道是天然气运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三桶油已经将管道资产剥离并转移至管网公司。而且我国管网建设现在仍处于建设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应商将迎来需求的改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中国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涨价时与国际接轨、降价时讲中国国情”,这话是针对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国内油价却迟迟不降说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业也是一脸委屈:国际油价虽然降了,可国内油价还是比国际油价低得多啊,我们的炼油企业还是在亏损啊!
石油巨头的抱怨肯定会招来一片骂声,但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事实: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国内的价格都大大低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让我们比较一下上周北京和伦敦号无铅汽油的价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币/升,伦敦0.9英镑(合人民币14元)。英国的油价与德法比荷意等欧盟国家相当。美国的油价大大低于欧盟,但也比中国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东西卖的便宜,企业的利润就不应该很高。奇怪的是,国内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反而高过欧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润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润率只有10.6%。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术先进等因素来解释,仅举一个指标,中石油的员工数量十倍于埃克森美孚,运营成本怎么可能比后者低?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低价下的高利润呢?奥秘之一是税收,欧美石油公司要向交纳高额税赋,则将税款用于公共服务。让我们比较一下英国和中国燃油价格中的税率,英国油价中税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中国是30%左右。税一项,中国公司每吨是14-30元人民币,只有海外同行的几十分之一(美国公司超过130美元/吨)。这些少交的税款,就变成了国内石油巨头的利润。可以说,税赋的差距是国内石油行业获得暴利的决定性因素。
奥秘之二是国内公司可以用原油环节的利润来弥补炼油环节的薄利或亏损。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开炼油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各业务板块间可以交叉补贴。成品油价格国内确实低于国外,但原油价格国内却高于国外。比如8月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折合人民币约4133元/吨,国内大庆原油价格则是4493元/吨。
国内石油巨头的高利润还得益于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经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竞争场面,双方为了争夺油站针锋相对,各显神通。但最近几年他们视垄断为正常,常常公开开会议论提价,制定行业准则,使得中国的石油市场几乎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没有竞争压力,自然就没有降价的压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国际相比我们的油价低,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价而言中国的石油行业已经是暴利了,如果再涨价,岂不是推波助澜?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价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来解决。中国目前的油价并非一个市场的产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让市场来决定石油的价格,的调控手段应由直接定价转向以税收为主的间接调控。比如通过税来调节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公司的生产行为,促使他们节约和高效利用。而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应从需求方面调控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减少非理性消费及浪费。
如果用市场定价,中国油价的上涨将不可避免,因为中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消费却高速增长,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风能、太阳能在20年内又难以挑战石油天然气的能源消费主体地位。
面对如此前景,我们实在应当反省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有过西方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感觉到,发达国家的富人和中国的富人生活状态差不多,但中国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对的消耗和浪费更厉害。发达国家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从油价这个方面来说,富人可以买车,但你要买很贵的油来缴税,周一至周五进城还得交拥堵费,国家利用这笔税费来治理环境,来让穷人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和社会。
所以,中国的油价到底是高是低,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言蔽之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