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武系、建龙系、德龙系你了解多少?

2.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4.化工行业现状和前景

宝武系、建龙系、德龙系你了解多少?

2021年煤焦油价格波动_2021年煤焦油价格波动情况

宝武系

宝钢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

武钢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矿山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梅山钢铁

梅钢公司是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位于南京市的西南郊,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东靠宁马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三桥和宁芜铁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梅钢公司经过37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烧结、炼焦、炼铁、炼钢、热轧为一体,具备3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德盛不锈钢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23日在罗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江庆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冶炼、热轧、固溶、冷轧、机械加工,销售金属镍等。

宝钢湛江钢铁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25日在广东省湛江市金海酒店挂牌成立,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是在2008年3月17日经院同意开展广钢环保搬迁项目前期工作成立的。

鄂城钢铁

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钢)位于长江南岸的鄂州市。西距武汉40公里,南临武(昌)九(江)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鄂钢始建于1958年3月,其前身是湖北省地方钢铁骨干企业——鄂城钢铁厂;19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批准,企业整体改制为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1月经院国资委批准,与武钢联合重组为武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并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

广东韶钢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松山”或“本公司”)是经广东省人民粤办函 [19]117号文批准,由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集团”)独家发起,用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下属铁钢材生产线9 个生产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小型厂、中板厂、开坯厂、线材厂、小异型厂)作为改组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性资产35,938万元,按66.78%的比例折价比例,折合为24,000万股,对部分生产经营性资产和生产性资产(原料厂、热电厂、动力厂、氧气厂、耐火材料厂等)和非生产经营性资产(学校、医院、幼儿园等)进行剥离,统一由韶钢集团管理,并向 社会 公开发行 社会 公众股,以募集方式设立而成。

太钢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钢不锈)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重组不锈钢经营性资产后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太钢不锈完成对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的收购,拥有完整的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经过多年发展,太钢不锈已成为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

昆明钢铁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始建于1939年2月,总部位于春城昆明西南近郊的安宁市境内,是全国特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一,云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重庆钢铁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钢铁”),成立于19年8月,同年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股票(股票代码:H1053),2007年在上海证券发行A股股票(股票代码:A601005)。2017 年底, 重庆钢铁完成司法重整,企业性质由国有控股转变为混合所有制。

目前,重庆钢铁具备年产钢84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生产线有:4100mm宽厚板生产线、2700mm中板生产线、1780mm热轧薄板生产线、高速线材、棒材。产品应用于机械、建筑、工程、 汽车 、摩托车、造船、海洋石油、气瓶、锅炉、输油及输气管道等行业。重庆钢铁生产的船体结构用钢、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有4个产品荣获“重庆名牌” 称号。重庆钢铁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重庆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云南红河钢铁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30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高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钢铁产品的销售,黑色金属矿等。

云南王溪新兴钢铁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27日在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戴袁贵,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金属制品加工销售,焦炭及焦化副产品等。

马钢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2016年12月11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安徽长江钢铁

安徽长江钢铁是安徽省重要的建筑用钢材生产基地,主营业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与产品销售。截至2011年底,公司已发展成为具备年产28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职工3600人,总资产49亿元。正在实施300万吨钢产能置换技改项目(远期实现500万吨钢规模),进一步完善现有建材品种规格,开发生产附加值高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管坯钢等,将公司打造成为精品建材生产基地。

宁波宝新不锈钢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是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浙甬钢铁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和日本国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阪和兴业株式会社分别出资,于1996年3月组建的冷轧不锈钢生产企业

新疆八一钢铁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八钢),始建于1951年9月,是新疆最大的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千万吨生产能力。

新疆伊犁

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2日,注册地位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经营范围包括钢铁的生产、销售;铁矿石的开发、销售;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开展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业务;工业氧(压缩、液化)、工业氮(压缩、液化)和氩(压缩、液化)的生产和销售;铸件、建筑材料、矿粉、废渣的销售;机电安装(专项审批除外);农牧业开发;供热;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发电及供电;石膏的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10家公司,具有2处分支机构。

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原新兴铸管)

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在和静县注册成立,由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所属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兴新疆金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位于和静县城西自治区级工业园内,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90.1亿元,产能为年产300万吨钢。建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50亿元以上,安置就业岗位7500余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及制氧、余热及煤气发电系统等配套、公辅设施。主要产品:线材、棒材、型材、热轧无缝钢管、热轧薄板带、球墨铸管等产品。

建龙系

黑龙江建龙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黑龙江建龙”)成立于2003年8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投资兴建的钢铁联合企业。目前黑龙江建龙已成为集矿业开、钢铁冶炼、煤化工、综合利用及进出口贸易一体化的综合企业。截至目前,企业拥有钢铁、化工、矿业、钒业、物流运输、工程技术、国际贸易等7家子公司,形成了年产100万吨铁精粉、3000吨白钨、160万吨冶金焦、粗钢及钢材200万吨、7万吨LNG、7000吨钒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黑龙江北满特殊钢

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龙北满),隶属于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唯—的一座特殊钢制造厂。

黑龙江建龙阿钢

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坐落于“千年肇兴地,大金第一都”的金源文化古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拥有年产140万吨铁的1260m?高炉一座,年产160万吨钢的120t转炉一座,黑龙江省内唯一年产140万吨850mm热轧特殊带钢生产线,年产50万吨优质冷轧带钢生产线,东三省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焊管生产线,省内首座超高温超高压35MW余热余气综合利用自备电厂和年产100万吨废钢加工生产线。

黑龙江西林

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魏国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炼焦、冶金炉料、冶金副产品、活性石灰生产销售、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发电,冶金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计算机服务;进出口业务;压缩、液化气体(煤气、煤焦油、粗苯、氧、氮、氩)(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21年9月26日);住宿、餐饮服务(限分支经营)等。

抚顺新钢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抚顺市望花区沈抚南线18号,毗邻沈阳市,处于冶金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地带,是东北三省主要的建筑用钢材生产骨干企业之一。

吉林建龙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 ,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工业园区,处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带,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制造型企业。

吉林恒联

吉林恒联精密铸造 科技 有限公司于2010年03月0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杨宪礼,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钢管及金属制品的生产及销售;矿产品及金属材料批发、零售; 汽车 配件铸造、炼钢、炼铁、轧钢及钢铁制品的制造、加工、销售、废旧钢铁收购、出口企业自产的钢铁制品、钢管、金属制品及相关技术;进口企业生产和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工业氧、工业氮的生产;余热发电、售电;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机械修理;工业用水、热力、液氧、液氮、液氩、煤气销售等。

宁夏建龙

宁夏建龙龙祥钢铁有限公司隶属于建龙集团。2019年5月,宁夏建龙对申银特钢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管理,旨在打造宁夏回族自治区大的特种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位于宁夏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200亩,年产350万吨特种钢。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龙集团”)是一家集、钢铁、船舶、机电等新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经营的产业涵盖多种勘探、开、选矿、冶炼、加工、机电产品制造等完整产业链条。目前拥有14家钢铁公司,3500万吨粗钢冶炼和轧材能力,钢铁产能排名世界第九,中国第五。位列2019中国企业500强第155位、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1位。位列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19位。

建龙包钢万腾

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旗下混合所有制企业,现有360m2烧结机一台,1200m?高炉两座,炼钢120t转炉两座,60万吨/年线材生产线一条,80万吨/年棒材生产线一条, 150万吨/年棒材生产线一条,可生产HPB235Ф6.5-Ф14的高速线材产品和HRB335、HRB400及以上级别Ф16-Ф40的螺纹钢筋等钢铁产品。

山西建龙

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18日在山西省闻喜县工商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杨乃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铁、钢锭、钢坯、钢材、废钢、铁合金、有色金属等。

吕梁建龙

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29日,注册资本50000万元,属建龙集团旗下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住所位于文水县凤城镇桑村(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桑村产业园)。

承德建龙

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是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份收购原市属破产企业承德华峰集团公司组建的。公司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承德市营子矿区和兴隆县交界处,北依承德,西邻北京,南顾天津,东接唐山,处于京、津、唐经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区内。国道112线公路和京承铁路从厂区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距北京170公里,驱车2小时可到达首都机场;距天津200公里,4小时可达塘沽港;距唐山170公里,行车3小时可抵京唐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龙系

天钢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钢)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生产工艺为一体,年产钢750万吨、铁550万吨、钢材700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2019年9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名单。

天钢联合

天津天钢联合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天钢联合公司)是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由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达亿钢铁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共同出资组建。天钢联合公司现具备年产铁、钢各120万吨,型钢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150 150方坯、165 225-165 300mm2矩形坯、9-20#大中型角钢。钢种以合金钢为主,产品质量可靠、性能优异,已被列入国家电网认可品牌,主要销往全国各大电力塔杆生产厂家。并被广泛应用于造船、铁路、通讯、机械、建筑、工业工程等领域。角钢品牌一直在国内独树一帜,位列三甲。

天铁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铁)作为当年的“三线”企业,坐落在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涉县境内,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1969年建厂以来,经历了由“单一炼铁”的“亏损大户”到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的 历史 演进,现已列中国企业500强的第164位,成为天津市和全国冶金行业重点企业之一,在津冀两地拥有14个子公司和6个生活区,独立工矿区与小 社会 并存,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邢台德龙

邢台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烧结、炼铁、炼钢、轧材为一体的民营钢铁联合企业,于2002年7月5日正式注册成立

唐山德龙

唐山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乐亭县。依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按照省市“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的原则,实施异地技改,淘汰了原有落后生产装备。在2006年8月成立,占地面积3500亩,投资32亿元,厂区建设用国内先进的冶金、节能环保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目前已形成一家拥有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制氧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能力为年产铁240万吨、钢240万吨、材240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6亿元。企业最终目标是在同行业达到管理水平最先进、产品质量最优秀、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东华能源(002221)、华锦股份(000059)、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华鲁恒生(600426)、康普顿(603798)、卫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发展、行业现状、行业前景

产业概况

1、定义:原料-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产业链剖析:产业流程复杂,产品众多

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与炼制行业,包括油气开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行业,下游行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产业发展历程:一部艰苦奋斗史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分落后,广大石油化工干部职工,在旧中国“一穷二白”薄弱基础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

行业政策背景:从大力发展到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制定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带来石油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行业正加速转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这一过程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形态。

产业发展现状

1、成品油产量:产量再创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冲击,汽油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国汽油产量为13179.7万吨,同比下降7.03%。全年来看,中国成品油产量低位出现在第一季度,由于2020年春节期延长,疫情蔓延令众多炼厂开工负荷迅速下滑,主营单位和山东独立炼厂均在一季度迎来年内低点。2-3月份因疫情全国处在封锁状态,3月份汽油产量最低,后随着复产复工,汽油产量逐渐增加,基本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产量达15457.3万吨,累计增长17.3%。

我国柴油产量从2018年起,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国柴油产量下降至15704.9万吨,相较于2017年柴油产量下降了2413.1万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炼油厂成本不断上升,但是价格却保持稳定,使得炼油厂生产柴油的意愿降低,柴油产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产量16337.0万吨,累计增长2.7%。

2010-2019年,我国煤油产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产量达到5272.6万吨,同比增长10.6%;2020年,受国内突发公共卫生的影响,春节期延长,各行业延迟复工,中国煤油产量仅为4049.4万吨,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国煤油产量3943.9万吨,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波动范围较大。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为2469.7万吨,同比增长19%。2020年,燃料油产量为3406.3万吨,同比增长37.9%。2021年,燃料油产量为4350.2万吨,同比累计增长22.1%。

石脑油(naphtha)又叫化工轻油,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种不同的馏程,中国规定馏程为初馏点至220℃左右。作为生产芳烃的重整原料时,用70℃-145℃馏分,称轻石脑油;用作溶剂时,则称溶剂石脑油;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时,用70℃-180℃馏分,称重石脑油;来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剂也称重石脑油或溶剂石脑油。

近年来,我国石脑油产量逐渐增加。2020年石脑油产量进一步增加至4232.0万吨,同比增长8.6%,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

2021年我国石脑油产量4951.7万吨,同比增长12.6%。

2、化工产品产量:乙烯产量增长显著

近两年,受市场价格回升等影响,停产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胶装置恢复生产,中国合成橡胶市场供需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我国合成橡胶品种产量增长到751.32万吨,增速为0.99%,但多套装置能否按时投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2.6%。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乙烯产量2159.96万吨,同比增长5.25%;2021年乙烯产量2825.7万吨,同比增长30.82%,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5883.37万吨,同比增长8.59%;2021年化学纤维产量6124.68万吨,同比增长4.10%,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分布明显

当前,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迎来产业重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企查猫对“石油化工”进行精确搜索显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产业现存355291家相关企业,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分别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注:企查猫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代表企业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黑龙江省等内陆省份。

2、企业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为行业龙头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开、冶炼、精密加工业务的上市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产品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石油化工产业产业链上的其它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情况如下:

按主营业务营收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2万1千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占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排在第二位,营业没有超过两万亿元大关,以1万9千亿元占据中国石化的市场份额的17%。加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及荣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行业的50%。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石油化工发展趋势:“补短板”和“补空白”

2、石油化工前景预测:互联网+时代,石化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石化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互联网+化工模式逐步深入,企业将从生产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油气丰富,发展潜力较大。

国际上通常用“量”、“储量”、“可储量”和“剩余探明储量”等概念来描述和界定油气的多少。油气量是指聚集在地下岩层中的油气总量,它会因发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储量是指经过勘探证实了的并在现有条件下有经济价值的。可储量则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储层中开出来的储量。剩余探明储量是总储量减去已开出石油后的剩余量,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潜力。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评价,我国石油可总量为150亿~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总量为150亿吨,2020—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总量列世界第六位、位。我国天然气可总量为14万亿~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2020—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总量列世界第五位。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储量3.1万亿立方米,油气探明率(已经勘探证明可的储量占总储量的比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我国油气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累计出产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

尽管我国油气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6~1/5;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7~1/5,与耕地和淡水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的情形更差些。

在我国,油气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我国油气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油气工业的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基础。

(2)油气分布不均衡。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中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在北方,这种油气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量30.7万亿立方米。

近海天然气总量为8.1万亿立方米,海上天然气储量为4211亿立方米,占近海天然气量的9%。10个海上盆地大多集中在南海和东海,占总量的21.4%。

(3)石油生产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石油年产量仅12万吨,主要靠进口“洋油”维持国民经济发展。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20世纪60—70年代,又相继发现胜利、大港、辽河、华北和长庆等油田,石油产量迅速增长。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 1.81亿吨,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分别列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二位。

经过50多年的勘探,一些整体性较好、易发现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多数已经被找到,今后勘探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但从我国油气赋存的地质特点和剩余油气潜力来看,2020年以前,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可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大体每年增加地质储量8亿~10亿吨,相当于增加可储量1.6亿~2.0亿吨左右。天然气年增探明可储量的规模大体在1800亿~2500亿立方米。

我国以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总体上已进入高含水和高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产量递减在所难免。我国老油田现阶段石油产量的综合递减率大体为5%。如果没有新储量投入生产的话,我国每年都将会有一个近千万吨规模的大油田消失。要保持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增长,每年发现的新储量首先要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产量才能“爬坡”。实现这一目标是可能的,但并不容易。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后15年内,我国石油产量可以实现稳中有升。如果石油产量大体以每年250万吨左右规模增长,到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可保持在2.0亿吨以上。我国天然气工业是新兴产业,发展比石油约晚30年。21世纪前30年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展时期,储量和产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全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市场完善和拓展,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产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以上。届时,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①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而非可再生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增至8%~10%。

(4)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石油需求迅速走过了由平缓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24亿吨,比改革开放前大体增长了一倍,平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以石油消费增长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

最近五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5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2亿吨,比2000年净增0.94亿吨,年均增长18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达7.3%。

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14年时间。这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仍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0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年份1990199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产量(万吨)13830.615004.416100.016000.016300.016395.916700.016960.0117587.3进口量(万吨)292.31709.02732.03661.47026.56026.06940.69102.012272.0对外依存度(%)2.110.2214.518.6230.1226.8729.3534.9241.09

近年来我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6月。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节约潜力很大。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千米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 25%以上。

上述状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化工行业现状和前景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东华能源(002221)、华锦股份(000059)、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华鲁恒生(600426)、康普顿(603798)、卫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发展、行业现状、行业前景

产业概况

1、定义:原料-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产业链剖析:产业流程复杂,产品众多

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与炼制行业,包括油气开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行业,下游行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产业发展历程:一部艰苦奋斗史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分落后,广大石油化工干部职工,在旧中国“一穷二白”薄弱基础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

行业政策背景:从大力发展到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制定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带来石油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行业正加速转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这一过程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形态。

产业发展现状

1、成品油产量:产量再创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冲击,汽油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国汽油产量为13179.7万吨,同比下降7.03%。全年来看,中国成品油产量低位出现在第一季度,由于2020年春节期延长,疫情蔓延令众多炼厂开工负荷迅速下滑,主营单位和山东独立炼厂均在一季度迎来年内低点。2-3月份因疫情全国处在封锁状态,3月份汽油产量最低,后随着复产复工,汽油产量逐渐增加,基本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产量达15457.3万吨,累计增长17.3%。

我国柴油产量从2018年起,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国柴油产量下降至15704.9万吨,相较于2017年柴油产量下降了2413.1万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炼油厂成本不断上升,但是价格却保持稳定,使得炼油厂生产柴油的意愿降低,柴油产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产量16337.0万吨,累计增长2.7%。

2010-2019年,我国煤油产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产量达到5272.6万吨,同比增长10.6%;2020年,受国内突发公共卫生的影响,春节期延长,各行业延迟复工,中国煤油产量仅为4049.4万吨,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国煤油产量3943.9万吨,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波动范围较大。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为2469.7万吨,同比增长19%。2020年,燃料油产量为3406.3万吨,同比增长37.9%。2021年,燃料油产量为4350.2万吨,同比累计增长22.1%。

石脑油(naphtha)又叫化工轻油,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种不同的馏程,中国规定馏程为初馏点至220℃左右。作为生产芳烃的重整原料时,用70℃-145℃馏分,称轻石脑油;用作溶剂时,则称溶剂石脑油;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时,用70℃-180℃馏分,称重石脑油;来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剂也称重石脑油或溶剂石脑油。

近年来,我国石脑油产量逐渐增加。2020年石脑油产量进一步增加至4232.0万吨,同比增长8.6%,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

2021年我国石脑油产量4951.7万吨,同比增长12.6%。

2、化工产品产量:乙烯产量增长显著

近两年,受市场价格回升等影响,停产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胶装置恢复生产,中国合成橡胶市场供需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我国合成橡胶品种产量增长到751.32万吨,增速为0.99%,但多套装置能否按时投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2.6%。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乙烯产量2159.96万吨,同比增长5.25%;2021年乙烯产量2825.7万吨,同比增长30.82%,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5883.37万吨,同比增长8.59%;2021年化学纤维产量6124.68万吨,同比增长4.10%,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分布明显

当前,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迎来产业重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企查猫对“石油化工”进行精确搜索显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产业现存355291家相关企业,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分别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注:企查猫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代表企业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黑龙江省等内陆省份。

2、企业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为行业龙头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开、冶炼、精密加工业务的上市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产品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石油化工产业产业链上的其它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情况如下:

按主营业务营收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2万1千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占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排在第二位,营业没有超过两万亿元大关,以1万9千亿元占据中国石化的市场份额的17%。加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及荣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行业的50%。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石油化工发展趋势:“补短板”和“补空白”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中明确提出,“十四五”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中国石化产业的现代化。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补短板”和“补空白”路径;加大产品应用定制化服务力度。

2、石油化工前景预测:互联网+时代,石化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石化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互联网+化工模式逐步深入,企业将从生产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