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条价格_古代100金价格
1.100克明朝金元宝,现在值多少钱?
2.古时的一斤黄金是多少两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3.古代一百万文钱等于现在多少钱
4.关于各朝代各个时期钱币和现在货币兑换问题
5.水浒中晁盖送与宋江的百两黄金,放在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6.问一下,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还有就是黄金百两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7.古代的一两黄金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8.宋朝宋徽宗时期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两白银和一两黄金分别等于现在多少RMB?
100克明朝金元宝,现在值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例如分量,年代等。具体的估价不能单凭这么一说来确定,谢谢。
金元宝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元通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金元宝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14.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
近年来,作为古代钱币的金银元宝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自2007年初以来,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据介绍,在收藏市场里,前几年只卖两三千元的浙江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70000元,原先只卖1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40万多元,如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六七十万元,特殊的官铸精品甚至涨到了一百多万元或更高。2007年中国尊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上拍成交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65.6万元。其中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最终以156.8万元的天价成交。
金元宝近期拍卖信息如下: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清·无锡福字壹两金元宝-----------700万----------2012-11-12
金元宝---------------------------510万----------2013-11-25
寿字金元宝-----------------------405万----------2011-11-26
羊皮包装金元宝形普洱茶饼---------420万----------2010-08-18
清·上海“泰康润 泰 烩赤”一两金元宝280万-------2011-06-22
清·“天津 天增和 十足赤”二两金元宝280万-------2011-11-28
寿纹金元宝-----------------------220万----------2014-05-30
清·“囍”字一两金元宝-----------185万----------2014-10-30
若论当下投资热点,只有收藏。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如今,收藏被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中国内地最火的投资方式。不管是商贾大款,还是升斗百姓,无不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于是,收藏市场日渐火爆,收藏者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收藏者队伍达7000万人。中国进入了全民收藏时代!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它们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康熙年间和清末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并能以假乱真;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因此有人说,如果以此来衡量,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收藏高峰。
古时的一斤黄金是多少两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黄金的一斤,习惯上仍以过去的16两计算。在我国香港和台湾都是这样来衡量黄金的。 在内地,改“斤”为“千克”(公斤)虽已多年,但人们还是习惯用 “斤”作为衡量重量的单位(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买菜、买油等等)。 1斤=500克。1斤等于10两,1两等于10钱。 在黄金的计量过程中(我国的香港、台湾): 1斤(16两)=500克。所以,1两(10钱)=31.25克,1钱=3.125克。 在内地,黄金的计量都已改用“克”计。还算关系如下: 1斤(10两)=500克。1两(10钱)=50克。1钱=5克。 白金(铂金,PT)和白银的计量,在我国范围内如同上述
古代一百万文钱等于现在多少钱
一千文钱是一两银子,一两相当于五十克,一克银大概在现在市场来说四元左右,一两银子就约等于两百元,一百万文钱就是一千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万
现在的金银市场价格变动很大,也可以这么算,两文钱基本可以买一张大饼,而同一张饼在现在来说要三块钱左右,所以这么算又成了一百五十万,也需要把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却下降的因素算进去,货币的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购买力上,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关于各朝代各个时期钱币和现在货币兑换问题
有啊!在这里列举一、二,其余的请通过参考资料查看。
先秦-秦
名称形制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 10元
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贝币骨贝 25元
贝币铜贝 5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 1300元
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 18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 15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 1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 5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 3200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 1050元 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 1100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 4000元 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耸肩空首布无文 2600元
釿布梁半釿 2600元 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釿布梁一釿 2000元
釿布梁二釿 8000元
釿布晋半釿 15000元
釿布晋阳二釿 8000元
釿布晋阳一釿 2500元
釿布安邑一釿 600元
釿布晋阳半釿 6000元
釿布虞一釿 2000元
釿布虞半釿 22000元
釿布氏半釿 22000元
布币山阳 10000元
布币分布 3000元
布币四布当釿 30000元
布币殊布当釿、十货 1400元
锐角布公 100元 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 220元
锐角布涅金 200元
布币卢氏涅金 6000元 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 100元
方足布平阳 35元
方足布安阳 120元
方足布齐备 120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 80元
方足布同是 150元
方足布高都 180元
方足布奇氏 280元
方足布乌壤 300元
方足布长安 700元
方足布 550元
方足布东周 1600元
方足布右明新治 1500元
尖足布邪山 1200元 战国中、后期,赵、燕等地,青铜。平首、耸肩,尖足。
尖足布兹氏半 150元
尖足布武安 150元
尖足布中阳 400元
尖足布商水 900元
尖足布寿阴 350元
圆足布蔺、五 1300元 战国后期,赵国,青铜,圆首,圆肩,圆档、圆足。
圆足布离石 3000元
圆足布离石、三十五 2200元
三孔布北九门 50000元
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孔布宋子 50000元
三孔布下专 50000元
刀币针首刀 700元 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燕国一带,青铜,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刀币尖首刀 1200元
刀币博山博山刀 1500元
刀币八明刀圆折 70元 战国中、晚期,燕国,青铜,有圆折和磬折两种。
刀币左二明九磬折 40元
刀币明、齐化齐明刀 8000元 战国晚期,齐境内,青铜,刀身多轻薄,“明”字为方折,细长。
刀币甘丹直刀 250元 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青铜,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形体皆轻薄。
刀币晋匕直刀 10000元
刀币即墨之法化齐大五字 2500元
刀币齐造邦长法化齐六字刀 8000元
刀币即墨法化齐四字刀 2200元
刀币齐法化齐三字刀 400元
环钱离石 1500元
战国中后期,周王畿、魏、秦、赵等地,青铜,圆形圆孔,制古拙,而背无郭,穿孔正面大,背面小;钱背呈平面状,背径大于面径。背缘上及穿眼肉多能观察到范线,而钱体外缘亦能找到浇口痕迹。字文大篆,笔划锋劲,俊洒不羁。
环钱蔺 10000元
环钱共屯赤金 15000元
环钱东周 1500元
环钱西周 1200元
环钱共 1000元
环钱半环 10000元
环钱长垣一釿 2500元
圆钱币贝益四化 150元 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地。铅,铜,圆形方孔,分无郭,有两种,后世相沿之方孔圆钱定制即源出于此。
圆钱币贝益六化 180元
圆钱币贝益化 600元
一化方孔币 10元
明化方孔币 10元
两甾方孔币 1200元
蚁鼻钱君 800元 战国,楚,青铜,贝形,凸形,平背,一端有孔,钱面铸阴文。
蚁鼻钱金 200元
蚁鼻钱行 400元
文信方孔币 5000元
半两秦铸(小平) 30元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
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2.3--3.8厘米,重2.8--8.1克,传世径3.5厘米以上者少见。
汉初仍行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自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吕后、文帝及武帝初年,曾分别更铸八铢半两,五分钱和四铢半两。汉武帝建元元年铸行三铢钱,元狩五年则开始铸行五铢钱,使半两钱不再成为法定货币。从实物上来看,除四铢半两外,目前对秦汉之际的半两钱的鉴别尚有待深入研究。
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代汉,托古改制,币制极度混乱。自居摄二年至天凰元年八年间。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连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滥借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新莽改制为取得政治效果,十分注意器物制作的精准,遗存的新莽货币形制精美,币文隽秀,在铸造技术上有其独到之处。
东汉建开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
汉(新莽、东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
名称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 3000元
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 15000元
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 400元
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 300元
汉兴小型直读 80元
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 350元
四铢小平 100元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 80元
永光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 6000元
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 150元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太和五铢小平 300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 800元
永安五铢背“土” 400元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永安五铢背四出 50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径2.5CM,重3.5---4.2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 40元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以一当布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径2.6---2.8CM,重4---4.3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 60元
布泉北周铸 40元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一当五枚五铢钱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2.5CM,重4.3克,亦分大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 2200元
五铢隋铸大样 10元 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与“五”字相连。
五铢隋铸小平 3元
汉-隋
名称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半两汉代旋读 200元 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半两汉代复式钱 250元
三铢小平 300元
汉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无郭两种,径2.3CM,重2.1克上下,无郭者铢字金旁多异字,由于三铢减重,私铸难禁,铸行四年而止,故传世较少。
五铢异品小平 250元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元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钱文篆书,外郭较宽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径2.4CM,重3克上下,后杨嗣位,朝败,物价飞涨。直至斗米千钱。
五五铢铢传形复式 400元
五铢小平直读 2500元
五铢铁质四出 5元
五铢小平传形 25元
五铢小平普品 1.5元
五铢陈文帝小型 1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双星 6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 20元
五金小平 600元 1980年陕西咸阳出土,系方孔圆钱中最早的黄金铸币,径2.6CM,重9克,含金95%据此形制似系宣帝五铢。
大泉五十小平合背 140元
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大泉五十意即值五十枚五铢钱,初期径2.8cm,重7克,后期经减重后仅1--2克,除字体各异,又有传形,合背,重轮,四出等多种,亦有钱饼等。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 60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 150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 700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 300元
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6000元
初始元年王莽代汉帝于居摄于二年铸。钱身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似方孔圆钱,一刀二字阴文系用黄金错于面上下,俗称金错刀,外形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意值五千通行五铢钱。通长7.3CM,重20--40克,厚薄不一,因其制作精美,为泉家所珍爱。
金错刀契刀五百 600元 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形类金金错刀,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意值五铢五百钱,实属虚值,传世不多见。
小泉直一小平小型 10元
王莽始建于国元年铸行,由于虚值的错刀,契刀大钱遭反对,又以忌讳汉室刘姓含卯、金、刀三字,对新朝不详,遂铸小泉直一,以代替五铢,与大泉五十并用。径1.3CM,重0.7克左右,制作工整,文字清秀,为历代小钱中之佳品。
么泉一十小平小型 3500元
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简直按人的年岁称泉了;幺泉一十,径1.6CM,重1.8克,幼儿泉二十,径1.8CM,重约3克,中泉三十,径2CM,重约4.2克,壮泉四十,径2.2CM,重约5.4克,与大泉五十合称六泉。从幺泉一十至壮泉四十皆为泉中珍品。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 4500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 8000元
壮泉四十小平 16000元
大泉五十小平 5元
小布一百布币 2000元
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为了大改货币增宝货制,货布十品亦在其中,从小布到大布各长一分,相重一铢,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长寸五分,重15铢,至大布黄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十种,每种中线纹分通顶,不通顶两种,大布黄千亦有铁钱,传世大布黄千较多。
么布二百布币 2000元
幼布三百布币 2000元
序布四百布币 2000元
差布五百布币 2000元
中布六百布币 2000元
壮布七百布币 2000元
第布八百布币 2000元
次布九百布币 2000元
大布当千布币 80元
五泉十布全套 80000元
货布布币 40元
王莽天凤元年铸,与货泉并行,一货布当货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实正整,书体潇洒,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通长5.6cm,重16.5克,传世较多,赝品亦混迹其中,望集币时注意。
货泉方贝 1200元
王莽天凤元年铸,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般径2.2--2.4CM,重约2.8--3.6克,初期可达5克以上。传世极丰。
货泉普品 1元
货泉传形 40元
布泉 10元
王莽后期铸,据其钱文,形制仍不失莽钱之风,布泉二字作县针篆,内外郭齐备,亦有决纹、半星等。径2.6CM左右,重约3.5克上下,旧时称妇女佩此钱生男孩,又称男钱
国宝金匮直万 无定价
传闻为陕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书直读国宝金匮,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中篆书直万二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直百五铢小平光背 40元
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入蜀后铸于成都,面文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实是虚值钱,面背有内外郭,多光背,亦有背铭篆书为字者,系方孔圆钱记地之始。
直百五铢背“为” 80元
直一特小型 1000元
三国时刘备父子铸于蜀,标明一当五铢百钱,实为虚值过甚,的小钱,径1.5--2CM,重1.3--2克,最轻者不足0.5克,出土多在四川,湖北等地。
直百中小型 30元
定平一百小型 40元
三国时期蜀汉铸币,有大小二种,大者径1.6CM,重2克,小者径1.2CM,重0.6克,钱文夷漫不清,直读光背,出土多在四川。
太平百钱小平 60元
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体,制作粗疏,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径2.5CM,重3.3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形者。
世平百钱背水波纹 1800元
大泉五百小平大样 150元
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高额虚值大钱,初铸径2.8--3CM,重7--10克,后铸较轻、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 150元
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大泉当千径3.6CM,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CM,重3.5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泉二千径3.2CM,重11.5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径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 600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 10000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 1400元
水浒中晁盖送与宋江的百两黄金,放在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相当于一百多万人民币。水浒传是以宋朝为时代背景的,宋朝的时候一两黄金等于十六两银子,而不是现在的十两银子,很多人容易在这里搞错。在宋朝,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而一贯铜钱又等于一千文钱。在宋朝时期,黄金的含金量大约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再按照如今的价格换算的话,大约价值一百多万人民币。
那时候宋江只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只有着一个?及时雨?的好名声,而晁盖就送他这么多钱,由此可以看得出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确确实实很不错。而晁盖不去仔细了解一个人,就这么轻松的送出如此之大的一笔巨款,也可以看得出晁盖仗义疏财的性格。这些都是作者在写《水浒传》时,所留下的细节,只不过很难被读者注意到。
不过这种随手送出百万的手笔,只能在小说中实现了,而且结合水浒传的背景,晁盖的这种做法都有些牵强。虽然那个时候晁盖劫持了生辰纲,手里不缺钱,但是上梁山的都是一些民间的江湖人士。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也就是为了钱。虽然在水浒传中是以?义?把大家绑在一块的,但是利益的本质不会变。
有了这么多钱,不优先分配给当时已经加入梁山的?老员工?,却随随便便就分了百万给刚刚加入的宋江,这点做法在任何时候看来都是非常无脑的,是基本不可能的做法。而且在真正历史上的梁山起义事件中,众人之所以起义反抗朝廷,就是因为没钱吃饭了,由此可见所谓的?百两黄金?其实完全是写小说的艺术手段而已。
不过综合而言,在《水浒传》中晁盖的为人确实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以宋江的为人是肯定舍不得送出百两黄金的。
问一下,古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还有就是黄金百两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据查资料:“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另记:“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古代的一两黄金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两黄金。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黄金到底值多少钱”的问题。
目前黄金的价格大约(人民币)为:355元/克。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然而黄金的比重较小,一两黄金估计有55克左右。
所以最终不难算出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17750元
宋朝宋徽宗时期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两白银和一两黄金分别等于现在多少RMB?
在学习古代经济史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推算古代的物价和银两价格?我们常说的美元、欧元都可以通过汇率直观的与人民币挂靠,一目了然。但对古代的物价、 银两购买力却毫无概念, 理解模糊。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搞清古代的银两与现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讨论货币购买力,通行的 主要有 两种方法 : 一是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 现在的价格;二是以 米价 来 推算 现在的价格 。 下面将两种方法结合,以唐、宋、明、清四代为例,取 米价与银价的平均值来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 。
首先,按照银价推算。根据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四百美元一盎司(31.1克)左右波动,一盎司约31.1克,一克约12.86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7.55元(2007年10月6日)汇率估算,一克是97.1元人民币。据此我们不难推算出唐、宋、明、清四代一两银子的价格。由于各朝代一两的重量不完全一样,折算后的结果相差较大。在 唐朝 一 两白银 相当于1359 元 ,在宋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388元人民币,在明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452.7元人民币,到了清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200元人民币。
其次,按照当时的米价来推算。唐太宗时每斗米三至四文钱,玄宗时每斗米十五文钱,宪宗时因丰年只卖两文钱,如果按五文钱一斗的话,一 两银子 可买二十 石 。 以今天米价 三 元 一公 斤计算, 一两银子的价格相当于3540元人民币,可见,唐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的;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177元人民币;明朝相当于566.4元人民币。
综合以上各朝代的银价和米价,如果取两者平均数的整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块半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5分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5角人民币;清朝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人民币。
按照以上的换算结果,可以很直观的推算出一些史书提到的古代银两或物价的今天价格。如《宋史·职官志》记载,一个普通县令月薪15贯(不含其它津贴),根据上述标准,折合成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3750元。再如,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记载: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二两五钱,换算人民币大约合2.5元一公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