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化学题………

2.中石化爱跑98加油卷在厦门同安哪里可以加油使用

3.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4.厦门旅游攻略 厦门各景点应该怎么玩

5.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资源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寻找化学题………

厦门市98号汽油价格_厦门市98号汽油价格表

化 学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本学科有两张试卷,一是答题卡,另一是本试题(共7页25题)。请将全部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栏内,否则不能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题记:化学此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1.小明的食谱中有猪肉、米饭、食盐、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小明还需增加摄入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右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钙原子的

A.质子数为20 B.电子层数为3

C.最外层电子数为10 D.核外电子数为40

3.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现代化学技术可在只有水的条件下生产汽油

C.CO2会使全球变暖,所以大气中CO2越少越好

D.在使用乙醇等新型燃料时,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5.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1mL B. 2 mL C. 3mL D. 4 mL

题记:化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

6.在厦参加国际磷化学会议的科学家认为无磷洗涤剂洗涤效果差,污染更严重,建议在建立磷回收机制后,重新使用加有磷化合物的含磷洗涤剂。对此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元素 B.只要解决污染问题,可能重新使用含磷洗涤剂

C.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单质 D.研究高效无污染的洗涤剂仍是化学家的任务

7.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A.厦大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4倍

B.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诺贝尔奖

C.厦门纳润公司川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8.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 (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氮原子 C.氢原子 D.氧原于

9.“厦钨股份”正在研究和利用的白钨矿,其有效成分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A. +2 B.+3 C.+6 D.+7

10.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C8H10,则对二甲苯的

A.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B.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每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

题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在活动中学习是创新的起源

11.小明在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时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网上查询的方法,查阅两种物质的有关资料

B.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这两种物质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C.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D.采用将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鉴别这两种物质

1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处

B.配制l0%的硫酸溶液时,在100mL量筒中加浓硫酸至10mL,再加水至100mL

C.用胶头滴管吸取烧碱溶液时,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紧胶头

D.过滤食盐水时,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单层滤纸处

14.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15.为完成下列调查题而选择的调查对象或渠道,其中较不合理的是

调查题 调查对象或渠道

A 调查市场上补钙保健品的种类 保健品经销店

B 调查家庭燃料种类、性能和价格 环境保护部门

C 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同学和家长

D 调查一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电视、网络

二、填空与简答(本意6小题,共35分)

16.(4分)请应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完成下表:

物质化学式 性 质 用 途

例子 CO2 在一定温度下能形成固体 制作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 在空气中可燃烧 可作为汽车燃料

(2)

17.(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只要写一个):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18.(3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1)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

19.(9分)我市正在建设海水淡化厂。下图是小红制作的海水综合利用图,请填空:

(1)海水中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物质没有在上图中列出,其化学式为: ,

(2)选择上图中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表(各举一例):

物质类别 氧化物 碱 盐

化学式

(3)以上图中物质为原料(可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制取上图中没有的物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年人均水量为871m3,只有全国年人均的40%,福建省年人均的25%,远低于国

际年人均水资源的警戒线1 700m3,有专家建议我市可从空中和海水中获得水资源;

①从空气中取水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②从海水淡化厂排出的高浓度盐溶液也是污染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20.(6分)写出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为杂质):

(1)Na2SO4 ( H2SO4 ): ;

(2)Na2CO3(NaOH): ;

(3)NaOH(Na2CO3): 。

21.(7分)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

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 ;E是 ;

(2)写出上图中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6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1)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

(2)检查装置①气密性的方法是: ;

(3)装置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若用装置④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

① ;

② 。

23.(9分)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

取样:如右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 kg,

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

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 ;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

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

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 (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加入的改良剂 重过磷酸钙 熟石灰 草本灰

有效成分化学式 Ca(H2PO4)2 Ca(OH)2 K2CO3

测得的pH 3.1 10.3 4.1

(2)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g,分别加入0.2g不同改良剂和约l L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

(3)实验记录:见右表

(4)结果分析: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 ;

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 ;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使500g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

(2)实验方法:

(3)此实验结果的作用是: 。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1小题,共10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 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1小题,共10分)

25.右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 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人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测定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反应前装置A总质量(g) 400.1 400.2 399.7 400.O

反应后装置A总质量(g) 368.1 368.1 367.8 368.O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100g生氧剂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生氧剂中KO2的质量分数;

(3)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多少克?[注:第(3)小题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友情提醒:试题结束,请认真检查。

厦门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A B C D B C A D C C B B

二、填空与简答(本意6小题,共35分)

16.(4分) C2H5OH CO 在空气中可燃烧 可作为气体燃料 (合理答案即可)

17.(6分) (1) ;

(或2KMnO4 △ K2MnO4 + MnO2 + O2↑或 )

(1)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2NaHCO3 △ Na2CO3+H2O+CO2↑ 。

18.(3分) (1)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

(1)分子间有间隔;

(3)蔗糖溶液达到饱和,不能再溶解蔗糖。

19.(9分) (1)H2O ;

(2)MgO;Mg(OH)2 ;NaCl(MgCl2或KCl或Na2SO4或KBr)

(3) Mg+ 2HCl === MgCl2 + H2↑;

(4①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

②提取出用的物质进行综合利用。(答案合理即给分)

20.(6分) (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21.(7分) (1)C; H2 ;

(2) ①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②Fe + CuSO4 === FeSO4 + Cu;

(3)置换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6分)(1)②④或②⑤; ①③⑤;

(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合理叙述也给分)

(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 ①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②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留有气泡。

23.(9分)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4) ①酸;

②不应用自来水而应用蒸馏水;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4)①重过磷酸钙;

②相等;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2)略(定量测定方法正确合理即给分)

(3)指导改良此土壤所用改良剂的量。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1小题,共10分)

24.(1)①淡蓝色气体;②具有强氧化性;③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3) 3O2 放电 2O3;

(4) 6P + 5O3 点燃 3P2O5

(5)CO2 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6)(合理答案即给分)。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1小题,共10分)

25.(1)m(O2 )=400g-368g=32g;

(2)94.7%;

(3)14.2g

中石化爱跑98加油卷在厦门同安哪里可以加油使用

可以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同集中路中国石油加油站使用。爱跑98号汽油体验券,是中石化加油站为扩大98号销售而推出的营销活动,此券为优惠券,针对的就是98号汽油,只能加98号汽油。

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是2007-06-14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东孚大庵57之18号。

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205798091414K,企业法人李进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在福建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6629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10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4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厦门如意三宝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厦门旅游攻略 厦门各景点应该怎么玩

如果你是初次到厦门的话,我觉得这些景点都还是要去逛逛的。

1.鼓浪屿

鼓浪屿

推荐。名声太大了,不去估计要有遗憾的。比较有意思的是,需要乘船往返。岛上只有一小段路有电瓶车,不过不太建议乘坐,较贵也省不了多少路程。还是比较推荐沿着小巷子步行来玩。也有一些需额外付费的景点,像日光岩、菽庄花园、八卦楼等可以逛。吃饭的话,一般是去龙头路,特别热闹、吃的很多。

2.环岛路

环岛路

推荐。到了厦门不去看海,怎么也说不过去吧。看海那肯定要去环岛路的,环岛路一带有着极致的海滨风景,适合散步、骑行等。不过环岛路有点长,大部分人都选其中的几段来逛逛就是了,像白城沙滩、音乐广场段、会展中心段、黄厝等。

3.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推荐。最美校园的厦大,校园还是挺美的、风景真的不错,还有学校的嘉庚建筑楼群也很特色、拍照挺好看的。当然,人气景点像芙蓉湖、芙蓉隧道、上弦场等也值得一去。

4.厦门植物园

植物园

推荐。挺适合休闲游的,园内风光不错、有山有湖有古迹,不过是纯逛型的,太大了,一般玩不了那么多园区的。大部分人都会去热带雨林、沙生植物区等地打卡,都挺有特色的。

5.厦门科技馆

厦门科技馆

推荐。更适合亲子家庭,不过这几年很多年轻人也比较爱去。里面主题很丰富,项目也超多的,感觉得还挺好玩的。里面有个光影展区,名字都起得挺好听,像花海、远古的传说等,跟社交圈流行的光影展览项目挺像的,感觉看展览的钱都省下了;还有一些定时表演的项目也挺不错的,推荐磁电大舞台的表演,非常震撼、万伏高压在你面前跟着音乐跳舞,是不是还挺刺激的,哈哈。喜欢玩的朋友不要错过这个宝藏地了。

其他还有挺多景点也不错,像沙坡尾、南普陀、猫街、华新路、空中自行车道等等,都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如果还有时间,像岛外也有一些景点还不错,不过没岛内这些景点逛起来方便就是了。

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资源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