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油价_伊朗油价11美元
1.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2.什么叫石化呢
3.美国为什么退出“伊朗核协议” ?
4.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组织,于1960年9月14日成立,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包括12个成员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前成员国还包括加蓬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表2-8)。
表2-8 欧佩克组织各国所在地
资料来源:OPEC: Member countries.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6 October 2012]和Field Listing.CIA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4 January 2009]。
欧佩克组织虽然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左右,而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左右,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组织执行统一石油价格政策和配额制,以便把油价稳定在高水平;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难对付的国际性组织(表2-9)。
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市场已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增强。例如,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报告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2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由每天的1471×104桶增至每天1555.5×104桶;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17.38倍,由每天的55.6×104桶增至每天1022.1×104桶。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量2012年比2005年增加了1.21倍,由每天245.7×104桶增加到每天的543.3×104桶。
该组织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其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该组织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表2-9 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价格影响大事记
另外,欧佩克组织将石油交易经济活动导向了政治活动方面。1973年10月,作为反对以色列战争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领导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展开了石油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获得的经济成功,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几十年间迅速地流入这一地球上人口最不稠密的角落。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世纪的后期每年石油收入达1500×108美元。
什么叫石化呢
什么叫石化呢
什么叫石化呢,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很多知识是靠我们去激发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行情也是有很大的价值的,石化在我们生活中是探索的一个变量过程,下面介绍什么叫石化呢。
什么叫石化呢1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范围很广,产品很多。原油经过裂解(裂化)、重整和分离,提供基础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萘等。从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得各种基本有机原料如甲醇、甲醛、乙醇、乙醛、醋酸、异丙醇、丙酮、苯酚等。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基础原料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4类:炔烃(乙炔)、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其主要内容有:1、天然气制碳黑;2、天然气提取氦气;3、天然气制氢;4、天然气制氨;5、天然气制甲醇;6、天然气制乙炔;7、天然气制氯甲烷;8、天然气制四氯化碳;9、天然气制硝基甲烷;10、天然气制二硫化碳;11、天然气制乙烯;12、天然气制硫磺等。
分类
炼油厂可分为4种类型。1、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2、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3、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4、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3、作用意义
一、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石油
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二、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三、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四、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
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4、发展趋势
2011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进一步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品技术向高端领域延伸,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投资稳中加快,市场供需基本平稳,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的目标。
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下同)31.5%;利润总额8070.1亿元,增长18.83%;主营业务收入10.8万亿元,增长30.44%;资产总计7.74万亿元,增长18.73%;从业人员669.53万人,增长8.59%。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43万亿元,增长23.4%。
其中油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2720.35亿元,增长12.2%,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19%;石油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14.7%,占行业的10.29%;化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01.26亿元,增长28.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占比67.13%。行业进出口总额6071.46亿美元,增长32.3%,贸易逆差2624.6亿美元,扩大38%。
其中,油气开采业进出口总额2085.47亿美元,增长47.2%,占行业进出口总额的34.35%;石油加工业进出口总额623.45亿美元,增长32%,占行业的10.3%;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3239.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占行业的53.4%。
2010年,国际油价仍将处于高位,给基础化工行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2012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成为首要风险因素,世界石油供需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总体将低于2011年水平,预计WTI油价为90-10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为105美元/桶,两者价差将有所缩小。
影响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元走势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短期来看,伊朗局势的持续升温造成了这一波国际油价的走高,但从中长期来看,主导国际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发展增速,2012年欧洲经济艰难运行,美国经济艰难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的概率较大,所以油价较难超过2011年的水平。
但受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以及中东局势的复杂演进,国际油价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油价的高位运行对于上游石油开采相关企业偏利好,对于下游的基础化工企业来说,在需求端低迷的情况下,成本端的挤压更使企业雪上加霜。2012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在2011年12%的基础上,再增长10%,达到5980亿美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10%,勘探开发热点仍将是深水、非常规油气和LNG。
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在中国将更加受到重视,主要由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1年石油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中国巨大的油气需求迫使政府和企业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如《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及各子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对强调了加大对相关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未来"十二五"时期,将是我们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发展机遇期。[2]
5、产值
国家发改委2012年12月27日发布的石化产业运行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石化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53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化工行业65380亿元,同比增长13.6%;炼油行业30486亿元,同比增长9.3%。
国家发改委预计,2012年全年年实现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左右。1-11月,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左右,其中炼油行业同比增长6.1%,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1.6%。预计全年同比增速在10%左右。
6、与日常生活
石油化工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到太空的飞船、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陆地上的火车、汽车,小到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办公桌、牙刷、毛巾、食品包装容器、多彩多姿的服饰、各式各样的建材与装潢用品和变化多端的游乐器具等等,都跟石油化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石化产品。
衣
衣服不再仅限于保暖了,我们穿衣更多的是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自信。石化产品对人类“衣”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合成纤维与人造革带来的衣料革命。
●纤维衣料 我国1959年开始发展合成纤维工业以来,加工制成各类价廉物美的腈纶、涤纶、维纶、锦纶等合成纤维衣料,解决了人们的穿衣问题。一座足球场大占地仅约4000平方米的合成纤维厂便可年产纤维90000吨,而要收成90000吨的棉花则需土地1600平方公里,产出同样数量的羊毛则需牧地40000平方公里。
●人造革 天然皮革因受资源、动物保护和加工工艺的限制,使用成本高。人造革是最早发明用于皮质面料的代用品,它是用聚氯乙烯PVC加增塑剂和其他的助剂压延复合在布上制成,具有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花纹繁多等优点。聚氨酯PU人造革和复合人造革是较PVC人造革新一代产品,更接近皮质面料。PU人造革适宜制作皮鞋、提包、夹克、沙发座垫等。
食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石化工业提高了农产品及畜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化学肥料及农业化学品的施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农民的食物生产能力至少增加了四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保鲜膜以及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盒都是合成树脂加工成的,这些食品保鲜包装材料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丰富。
住
住房对现代人而言不再只是挡风蔽雨了,人们对“住”的要求不但要美观耐用还要防火防噪。建筑业是仅次于包装业的最大塑胶用户,如塑胶地砖、地毯、塑料管、墙板、油漆等也都是石化产品,环保的木塑、铝塑等复合材料已大量取代木材和金属。
除房屋建材外,家具及家居用品更是石化产品的天下。
燃气的使用让人们摆脱了烟熏火燎的烧煤、烧柴的日子。
行
行万里路在当今已不再是什么难事,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和享受,正是石油化工为这些交通工具提供了动力燃料。
塑料、橡胶、涂料及粘合剂等石油化工产品已广泛用于交通工具,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使用性能。一部汽车的塑料件约占其重量的7%~20%。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
总之,石油化工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活用品,使我们得以享受丰衣足食、舒适方便的高水准生活。
什么叫石化呢21、实质不同: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而石化指的是石油化学工业,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2、应用范围不同: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而石化的应用范围很广,产品很多。
3、成分原料不同:石油的主要成分原料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而石化的成分原料为炔烃、烯烃、芳烃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
7、排放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及其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石油化学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配套的动力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美国为什么退出“伊朗核协议” ?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 ,并宣布将实施“最严厉制裁”,这一结果既是美国敌视伊朗政策的结果,也是美国对伊朗实施更强硬政策的开端。遏制伊朗崛起步伐、在美伊博弈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制造“可控混乱”刺激油价上涨、以色列美国中东政策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主要原因。
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是典型的战略短视之举,使其“短期受益, 长期受损”。美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制裁不会摧垮伊朗,反而使伊朗国内对美同仇敌忾;伊朗重启核活动使美国面临“战与和”的两难处境;美国霸权的制度基础和信用基础遭受严重损害。
特朗普8日宣布最终决定后,国际社会各方也相继表态。据英国《卫报》消息,作为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伊朗总统哈鲁尼说:“从现在开始,这是伊朗和五个国家之间的协议。我们必须等待,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反应的……如果最终我们与这五个国家合作,我们可以保留我们想要的东西,尽管以色列和美国反对,它仍然可以生存。”
扩展资料:
特朗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敌视伊朗的政策
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签署总统令,要求在未来90天内,暂停向伊朗、苏丹、叙利亚、利比亚、索马里、也门和伊拉克7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发放签证。此举引发伊朗强烈反应。伊朗在2017年1月31日宣布将在外汇交易和财务报告中弃用美元,选择新的通用货币或运用多种外币组合来代替,以此打击美元霸权。
二是制裁伊朗试射导弹。2017年1月29日,伊朗试射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指责伊朗“破坏中东局势稳定”,威胁地区盟友安全,美国财政部随即在2月3日宣布,对参与或支持伊朗弹道导弹计划,以及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旅”提供支持的12个实体机构和13名个人实施新一轮制裁。
三是持续追究,加强对伊制裁。迄今特朗普已十多次提出对伊朗制裁。2018年5月,纽约联邦法官还裁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央行向“9·11”遇难者家属赔付60多亿美元——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伊朗与“9·11事件”有任何关联。
观察者网-无视多方劝阻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 以色列:支持!
环球网-美国退伊核协议 伊朗最高领袖怒斥:该死!
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黄金和石油价格联动的原因分析
金价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贬值),通货膨胀,石油出产国的黄金运作,国际大事件的发生。
1.美元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的连年贬值引发了金价和油价的同向波动
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所以每当美元升值或贬值时,都会带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同向变化。当美元升值时,金价和油价降低;而当美元贬值时,金价和油价又往往升高。近年来,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连连贬值,人们纷纷转向其他风险小、可保值的资产,例如黄金。黄金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人们为避险而将更多资金转移到黄金上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预计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源,人们大量购进石油,又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在美元连连贬值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研究者们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新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美元因此仍处于疲势中。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连续第四年上升,达到725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8%,高于2004年的5.1%。不仅如此,2005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打破了2004财年4120亿美元的赤字纪录。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上升,并再次创下新高。到2005年底,美国的双赤字已经超过1.1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赤字额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实际上,2002年初到2004年底,美元指数由116.82下跌到80.57,下跌幅度达31%。尽管格林斯潘连连提高美元利率,2005年美元又有所反弹,但是由于提高幅度有限,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后,美元又开始继续贬值。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军事支出,小布什政府采取了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国际上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上的市场压力还是主观上布什政府的政策手段,美元一直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中,因此带动这几年金价和油价的飙升。
2.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
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
高油价常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石油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油价影响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随后,通货膨胀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而黄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在通货膨胀明显的时期,常被加入投资组合,因此高通胀时期,金价通常上涨。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而当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通胀或者预期高通胀时,国际市场的金价就会上涨。
3.受石油价格影响的石油出产国对黄金的运作引发黄金价格同向波动
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就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大量石油,从而导致了极大的顺差。而国际市场上石油通常以美元来结算,称为石油美元。由于大的石油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大多集中在海湾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所以它们对石油美元的操作常具有同向性。这样一笔巨大的资金被集中操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石油是几大产油国的支柱产业。虽然石油生产为它们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也为它们带来了一定风险。为了转移风险,石油输出国往往将石油美元中极大的一部分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会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由于石油美元数额巨大,石油输出国操作集中性强,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更严重的是,若石油价格低到大大影响其整个国民经济时,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能通过削减一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但这种削减无疑是扩大了黄金市场的供给量,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有时它们甚至低价抛售黄金,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跌。
这样的情况在2005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5年,金价与油价都大幅上扬,为石油输出国带来极其丰厚的收入,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黄金需求也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东地区的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了38%,其中几个重量级产油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尤为强烈,阿联酋的黄金需求增长率达到33%,沙特的黄金需求增长率同比增加82%,埃及的增长率高达150%。由此可见,这些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推动了黄金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金价的上升。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贷款,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贷款,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金价和油价波动方向背离的分析
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例如:1975年后,当油价维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高价时,金价却下滑了两三年才开始上涨,并突破了原来的最高价。从1975年到1976年初,通胀率高涨引发了高利率,加之石油危机重创,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席卷西方世界,与通胀密切相关的金价,伴随着其他物价的跌落,也开始滑落。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价飙升中不乏对黄金的投机需求。为了阻止对黄金的投机,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取相同措施,并要求其成员国用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作为记账单位,不仅增加了黄金市场上的供给,还减少了某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金价背离高油价,不升反跌。
另一次油价和金价比较明显的背离出现在世纪之交。其间,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不及上世纪70年代,但已明显开始上涨,走出了长达20年的低迷期。与此相反的是依然低迷的金价,1999年8月甚至达到了近20年来最低价位每盎司252美元。即使由于“9·11”事件短期急速上扬,价格仍很快回归低价位区间,大部分时间在每盎司255美元~300美元区间徘徊。这次金价和油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国央行抛售黄金储备,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央行。继1999年世界银行与瑞士银行宣布抛售黄金后,英国央行也抛售了其储备的约715吨黄金中的415吨,黄金价格应声下跌2%。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黄金市场每个月吸纳25吨黄金将影响不大,但是若各国央行或其他部门已认可和估算的出售黄金的数量加起来,则市场每年需吸纳450吨到550吨黄金,黄金市场上供大于求,黄金价格自然低迷。
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淡化了黄金的价值,特别是各央行心目中黄金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不断,黄金的收益率大大不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黄金的储备成本在国际储备中又是最高的。考虑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各国央行纷纷把黄金换成更能获利的其他储备品种,形成抛售黄金的局面,自然打压了黄金价格。
另一个促成银行抛售的原因是由于黄金长时间的低迷,很多黄金开采商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纷纷与大型银行签订了套期保值协议,合同规定按当时的价格出售以后所产的黄金。因此大型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采商,再用开采商以后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当时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市场的低迷。
金价与油价在伊拉克战争时也曾发生过一段短暂的背离。不同于海湾战争时黄金价格飙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金价始终低迷。原来,在战争前,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走强以及美国道指和标普连续六天上涨打压了金价,使多数黄金市场人士离场观望。同时,黄金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普遍认同了美军宣传的速战速决、顺利取胜的预测,因而投资者不愿积极交易,而倾向于等待进一步的交易线索。在伊拉克战争开打后,金价上涨势头亦不明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美英联军攻势猛烈,投资者预期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一部分黄金投资者获利回吐,打压了黄金的上涨,而另外的黄金投资者陷入困境,很难判断是做空还是做多,未能入市。不过这种短暂的背离,随着战事的不容乐观以及美国新发布的不佳的经济数据而结束,黄金价格追随着油价的上涨脚步逐渐上涨起来。
总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金价和油价的波动存在一种非确定数字比例的正向联动关系,原因主要是金价和油价都受美元汇率、通货膨胀、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操作以及国际重大政治事件这几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价格的涨跌,结合当时的主导因素,来判断另一个的价格走向。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个独立的因素影响程度比较大,压过了金价、油价的共同影响因素时,黄金和石油价格的运动趋势可能会发生背离。但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同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