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伦教街道的经济建设

2.广州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伦教街道的经济建设

醒狮周大福金价格区别_周大福荟馆醒狮吊坠

伦教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伦教就成为顺德蚕桑、丝织业中心和广东省土丝手织工业重镇,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改革开放以来,伦教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根本性转变,大大推动了经济向前发展,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突飞猛进,工农业总产值282.3亿元,同比增长15.03%,其中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5.5%,农业总产值7.3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出口产值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税收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0.86%。2010年,伦教实现工业总产值356.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2亿元,同比增长16.48%;合同利用外资4185.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14.09万美元;税收入库114902.39万元,同比增长45.6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0.75亿元,同比增长11.53%,整体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讲,伦教经济发展实现一个新跨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伦教发展的新起点。 2005年,伦教顺利完成区下达的各项招商引资任务,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566万美元,利用民营资本3.51亿人民币。2005年增资成为伦教利用外资的主要手段,新增资的外资项目18个,新增注册资本2860多万美元,新增用地3.1万平米 。其中较大型的投资项目有:顺达电脑厂增资1197万美元,用于引入液晶电视、大型服务器和MP3的生产设备;顺德金华纺织公司投资3300万元人民币,用地面积13500多平米,投资密度约163万元/亩(即约20万美元/亩);广东省顺德丝绸进出口公司增资2300万元人民币兴建20000平米多层厂房;金泰德胜电机增资350万美元;伦教首饰钻石加工厂增资250万美元。2005所引入的大型投资项目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纺织制造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目前,伦教拥有规模企业180家,占工业总产值的99.6%,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4家,年产值达227亿。电子资讯、木工制造、首饰钻石加工、玻璃机械等行业不断壮大。

伦教因应产业结构,着眼产业的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型城市经济,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启动“三三三”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实施品牌和技术创新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2005年,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40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22项,占全区项目数的18%。

现时,全区经济一方面以电子资讯行业为支柱,拥有顺达电脑、鑫曜科技、天乐通信、龙威电业等30多家企业,全行业销售达70.19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0%。

另一方面以木工机械行业为伦教特色行业。全区拥有马氏、富豪等70多家同行企业,依托国际木工机械商城为国际交易平台,集约工业区为基地,形成集产销一体化的区域性木工机械中心。经过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国际木工机械博览会,吸引海内外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客商参加,贸易额节节上升,使伦教被同行誉为华南木工机械之乡。

和制造业一样,伦教珠宝首饰产业的形成源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珠宝业向珠三角的转移。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珠宝首饰加工及出口中心,伦教作为中国最早的珠宝首饰投资发源地之一及主要珠宝首饰加工基地,1988年,在国际级珠宝业老字号“周大福”和“周生生”这两家香港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香港珠宝商纷纷进入顺德,其中相当部分落户在伦教。目前,顺德珠宝业共有加工、零售、配件等各类企业约160多家,其中40%以上在伦教。有了“周大福”和“周生生”这两面“美丽旗帜”,加上万辉珠宝等一批较具规模的企业群体,伦教“美丽产业”日趋形成产业集群景象,在顺德乃至全国显示出其独特的行业地位和产业优势。

伦教首饰钻石加工2006年的产值为25亿元,2007年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102%。伦教珠宝首饰商会在今年成立,提出了2009年产业总值达到100亿元、争取获得国家级珠宝名镇称号等目标。 农业是伦教的基础产业,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因应市场需求作出调整,种养并举,重点发展优质高产水产养殖业和花卉、绿色植物种植业。伦教农业历史悠久,种养经验丰富,布局合理,菜基鱼塘、花基鱼塘、蔗基鱼塘等是总结长期耕作经验的创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生物链的合理循环,桑基鱼塘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农产品种类繁多,有鳗鱼、甲鱼等优质水产鱼类,有金钱龟、孔雀等珍稀品种,伦教菊花更驰名海内外,成为顺德唯一的菊花出口基地,年年出口创汇。此外,伦教还是其他花卉的主要生产基地,每年的迎春花区车水马龙、颇为壮观。

同时,伦教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通过基塘整治和水利园区建设,提高农业效益。落实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和农产品市场安全,让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菜”。2005年,伦教有3家企业被评为“佛山市规模农业企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伦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使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绝大部分的学校装设了电教平台和建造了标准运动场,100%的学校添置了电脑室,铺设了校园网,87.5%的学校上了等级学校。2003年伦教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目前,伦教辖区内有综合学校1所,为郑敬诒职业学校;高中1所,为伦教中学;中学3所,为周君令中学、汇贤中学、翁祐中学,小学11所,为三洲学校、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培教小学、北海小学、永丰小学、荔村小学、仕版奋扬学校、熹涌陈佐乾纪念学校、伦教小学、霞石善祥学校、鸡洲锡全小学,此外还有三十多家幼儿园和托儿所。

这些学校硬件配套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尤其以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翁祐中学为代表,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占地140多亩,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校学生5300多人,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翁祐中学占地180多亩,投入资金1.75亿元,教师110多位,为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学。上述这些学校构建了伦教低、中、高多层级教学体系,满足了伦教市民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教育的发展使伦教文化底蕴进一步积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文联和体育总会属下共建立了书画、文学、音乐、摄影、球类、醒狮、象棋、龙舟、诗歌、粤曲、灯谜等18个群众文体组织,各类大小文化体育活动接踵盛放。同时,伦教敬老之风蔚然而成,各村(居)委会每年都举办敬老大会等活动,最长达16年之久。各村(居)还结合实际情况,基本建立了初级老人补助金制度。

广州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1、广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广东音乐

岭南古琴艺术

广东醒狮-沙坑醒狮

粤剧

岭南木偶戏表演艺术

粤曲

广绣

象牙雕刻

广州灰塑

广州榄雕

广州玉雕

凉茶制作技艺

广彩瓷烧制技艺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

乞巧节

波罗诞

2、语言

广州是广府民系的核心地带,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全境可通用粤语。第一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于2013年11月在广州举办。清末起,由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地图及文献,均以粤语拼音标注地名和人名,至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定为正是地方标准,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规则明显,至后期逐渐完善,方案再传至香港,成为香港政府粤语拼音。新中国建立后粤拼被取缔,但在港澳及海外获保留。

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增城区(占本地人口近40%)、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广州居民基本能讲普通话。

3、饮食

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中国。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所谓“食在广州”。广州每年都有美食节,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广州菜

广州菜是在汇集广东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中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府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广府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阿一鲍鱼、干炒牛河等。

早茶

茶点心“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 “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广州人喜欢喝茶,比如饮早茶,饮凉茶,饮功夫茶等。大家喜欢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点心,聊天。广式点心品种多样,制作精美,各有风味。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

特色小吃

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

云吞面:是广州人对馄饨的俗称,在上下九路、西华路、人民路一带(即西关)都很多这种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关著名小吃。由于此品汤味浓郁,云吞皮薄馅多,蛋面有弹牙之感,因而成为广州人早餐、小点的美食。 云吞面还有一个别称叫细蓉。

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种广东粥品,味道鲜美。

肠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荷叶包饭:又称荷叶饭,是广州有名的风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的。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

餐饮老店

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酒家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4、音乐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木鱼和铃。

5、粤剧

泛流传于广东、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著名编剧唐涤生等。

6、绘画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7、建筑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属“哥特”式建筑,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沙面,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东山洋房,红砖清水外墙、柱式门廊、柚木门窗、小庭院。是广州特有的民居建筑,印证着羊城多元文化并存的历史,更构成了这里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广州塔,总高度达600米。第二高建筑是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总高度达530米。

8、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