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价趋势_汽车油价涨幅多少
1.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油价后期会如何发展?
2.燃油车车主哭晕!油价又迎上涨,此次的涨价幅度如何?
3.油价迎来“六连涨”涨幅创9年来最大记录,对企业和车主来说意味着什么?
4.中国的油价 为何那么贵?
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油价后期会如何发展?
油价调整,遇年内首度搁浅,当油价高的时候,开车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甚至一些车主在炎热的夏天都不愿意打开空调,只是因为油价太高了。而当油价下跌时,无法取消延误,感受汽车的速度和便利。油价的调整可能是今年的第一次,即92汽油仍处于8元的时代。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确实推动了一些电动汽车的销售。令人惊讶的是,今年的19次油价调整显示了油价下跌的开始。毕竟国庆7天假期,国际油价却大幅上涨。
预计油价涨幅应为30元/吨,不符合50元/吨的涨幅标准。而这种不跌不升,对于车主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因为过了这个村,下次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一定要在下次涨价前把自己填满。毕竟,就目前而言。95号汽油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8韩元,92号汽油的平均价格即将达到7韩元。目前,0号柴油均价已达7.84元/升,顺利回归7元时代。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尼日利亚因暴力导致的石油产量下降,以及外国公司从委内瑞拉撤离,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包括2艘航空母舰在内的9艘美国军舰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海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运量也一度下降。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美国的主要供应来源。由于产油区的暴力活动迫使外国石油公司撤离,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下降了25%以上。这一趋势最近并没有改善。按照目前的趋势,到今年年底,全球原油库存将减少1.5亿桶,如果沙特阿拉伯等主要欧佩克成员国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到今年年底可能突破每桶95美元。乐观的心理预期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油供需的扭曲。囤积和囤积等非理性行为放大了需求,缩小了供应,推高了价格。
燃油车车主哭晕!油价又迎上涨,此次的涨价幅度如何?
燃油车主哭晕了,油价又一次迎来了上涨,此次油价上涨的幅度非常的大。在今年中国内地的油价迎来10连涨,由于油价上涨的次数比较多,每一次下跌的时候只跌了几分钱,让一些私家车主们都表示上涨的金额比较高,但是下跌的次数却非常的少见。因为今年燃油产量比较低,从而会导致油价的逐渐上涨。而作为私家车主,在考虑开车出行时,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钱包是否能够满足日常开车加油钱的所需。
此次油价的上涨,95号汽油每升高达10块多钱,对于一些开好车的人就不得不选择加95号汽油。因为95号汽油的质量会比92号汽油要更纯净一些,而且在加95号汽油当中对车子的损耗程度也会降到最低。而对于有一些车主选择退而求其次加92号汽油,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却能够发现92号汽油没有95号汽油那么经烧。这可能就是因为汽油当中的品质不同,所造成两者油类之间的差距也会比较大。
随着油价的上涨,对于一些想要买车的年轻人也会慎重的考虑一下,当前是否适合购买燃油车。在之前新能源汽车都纷纷做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在早之前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免购置税。而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燃油车更好一些,也就取消了这样的优惠政策。如今燃油车也都出现了一些福利政策,但是却发现依旧吸引不了年轻人购买车的欲望。
其实综合对比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都会各有各的好。如果年轻人开车只不过是在周边游的情况下,或者是常年不会去到外省,那么就可以考虑新能源汽车,毕竟新能源汽车比较省钱。每个月的充电钱也仅仅需要几百块钱而已,但如果选择了燃油车,一年加油的费用可能都需要高达几万块钱。
油价迎来“六连涨”涨幅创9年来最大记录,对企业和车主来说意味着什么?
油价的六连涨,涨幅已经创九年来最大记录,对企业和车主来说,就会有更大的压力。由于油价连续上涨,让很多人说出98加满倾家荡产等名言。当然,这句话有一定夸张成分在里面,但是也是反映现在油价最现实问题。现在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以前油价低可以买一辆车加油也不成问题,但是最近油价越来越高,反倒是买车是一件很简单事情,但是,给车加油是一件很困难事情。
? 油价越来越高,对企业来说会增加,公司的生存成本会导致企业压力很大,一个企业要养活一大群员工,员工出差都会需要报差旅费和油费,油价一旦上涨,就会给企业增加生存成本,企业这个时候也会面临生存困难,如果一些企业不给员工解决车费油费问题,那么就会流失员工,这样会让企业生存更加困难。所以油价上涨直接的感官就是会让企业生存成本增加。
油价越来越高,对车主来说,也会在经济方面造成很大压力。连就拿一个普通代步车来说,加一箱油,可能就是200到300左右,但是油价上涨以后每加一次,有可能单方面来说,只是增加几十元,但是累计起来这笔开支就很不乐观,一天油价一般是买一个车,还可能代不油价还能接受,但是现在油价上涨加一箱油会开支出更多的钱,这会给车主造成很大压力,而油价上涨对一个家庭来说开支增大,导致家庭生活成本增加,车主压力就会更大,就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挣回油价上涨这部分生活成本。总的来说,油价上涨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希望外界因素能让油价降回原来的价格,让企业和车主不要承担太多的压力,不要增加太多的生存生活成本。
中国的油价 为何那么贵?
油价再一次上涨。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调价之后,油价进入了8元时代。
价格上涨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快,更让人不满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油价上涨时的解释“虽然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比较高,但是国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调整幅度,并且也是延后了调价的日期,如果按国际油价(上涨)10%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成品油价每吨涨幅应该达到700块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次调整油价,消费者不仅不应该抱怨,甚至还应该感谢发改委给我们省下的100块钱。
是的,在目前“4%+22个工作日”的机制下,此次油价调整确实来得迟了,同时每吨成品油确实也少调了100元。但是,这个结果恰恰说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问题——假如国际油价变动已经符合调价机制,为何国家发改委不能在第一时间调整价格,而是要让石油企业承担损失?既然国家发改委不能在正确的时间上调油价,是不是意味着它也会在很多时间控制油价下跌?换句话说,国家发改委作为油价主管部门,有没有依法行政?
当然,目前的“4%+22个工作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的,单从数学模型来看,假设原油(103.25,0.00,0.00%)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4%,再度涨价。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的现象。而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的油价调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改委一共17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次数12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达4680元/吨,柴油价格达4450元/吨。
但是,油价的不合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涨多跌少”,而是油价相对于其效用来说实在偏高了。有媒体统计了3月22日的美国油价,发现当中国的93号汽油都已经迈入8元时代时,美国成品油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美国!
不过,对于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油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油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较高。在2009年,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裸油价”风波。中石化的一位专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虽然现在已经是2012年,但是税收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国油价中的税金只占15.7%。换句话说,中国油价之所以高,并不是裸油价格高,而是中国油价中所含的税太多,从而推高了油价。
尽管“裸油价”的概念提出之后遭受了不少媒体的质疑,但是这种说法倒是解释了国内成品油油价为何会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国际原油价格统一,但是各国油价为何不一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国家的油价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税收——欧洲油价之所以贵,是因为税金占油价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税金比例是51.44%。美国油价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税金所占比例低。
不过,即便把税金加上,中国的油价还是显得过于昂贵了——或者说,中国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因为中国车主在上路之后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油价,同时还要应付数量不菲的过路费。而在欧洲和美国,车主使用高速公路时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费——因为该费用已经摊入油价之中。我们以沪杭线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约需要缴纳110元的过路费,以百公里10升的标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价成本为140元,再加上过路费则通行费用为250元。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摊入到汽油中,则每升油高达14.8元!
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经过收费公路,对于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并不是经常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躲避每升高达14.8元的油价成本。事实上,由于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为目前的高油价而买单了。
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那么,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油价太贵,而是税费太重。当美国只需要通过油价15%的税金就解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费用,我国占油价36%的税金也无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解决中国高油价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完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机制,更是要降低税费——缩小政府的规模。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价格调整机制而无视油价中税费的分量,从而忽视税费的性价比,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税收占三分之一的行业来说,只有调整税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减负于民。换句话说,在中国只有把油费和过路费联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真正地测量出油价的高低——而这,是以前绝大多数讨论者所忽视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