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油价限制区间

2.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中石油股票申购代码是多少

4.股票成交量放大意味着什么

中国油价限制区间

07年石油为什么大涨_2007年石油价格区间

中国油价限制区间在零售环节92号汽油也回到7元的区间,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多花9元。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于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自2018年11月30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40元和520元。?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而最高零售价格,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上流通环节差价来确定的。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指导价格上下浮动降,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

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2013年3月26日,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发布,缩短调价周期。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现行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为节约社会成本,当汽,柴油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根据进口原油结构及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变化,相应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20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

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对于一些加油站进行的降价促销,国家对成品油实行的是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最高限价之下自行定价,国家是支持合法的市场竞争的。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0年以来的重大

(据EIA)

中石油股票申购代码是多少

※中国石油申购指南

◎本次公开发行的基本情况

申购简称:"中国石油",申购代码为"780857"。

1、股票种类

本次发行的股票为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2、发行规模和发行结构

本次发行A股股份数量不超过40亿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发行股份不超过12亿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0%;其余部分向网上发行,约为28亿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70%。

网下发行由本次发行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负责组织实施;网上发行在网下发行的最后一天同步进行,投资者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实施,以价格区间上限缴纳申购款。

本次网下和网上发行结束后,发行人和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将根据累计投标询价情况,并参考发行人基本面、H股股价、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在发行价格区间内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最终确定的本次发行价格将于2007年10月30日(T+2日)在《定价、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中公布。

3、本次网上发行对象

持有上证所股票账户卡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发行人须遵守的其他监管要求所禁止者除外)。本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的证券自营账户不得参与本次发行的申购。

4、申购价格

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区间为15.00元/股-16.70元/股(含上限和下限)。网上资金申购投资者须按照本次发行价格区间上限(16.70元/股)进行申购。

此价格区间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

19.71倍-21.95倍(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遵照中国会计准则确定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06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的总股数计算)。

20.15倍-22.44倍(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遵照中国会计准则确定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06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的总股数计算,发行后总股数按本次发行40亿股计算)。

5、申购时间

2007年10月26日(T日),在上证所正常交易时间内(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进行。如遇重大突发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本次发行,则按申购当日通知办理。

6、本次发行的重要日期安排

(一)本次发行重要时间安排

交易日 日期 发行安排

T-4 10月22日 刊登《招股意向书摘要》和《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

公告》

初步询价起始日

T-2 10月24日 初步询价截止日

刊登《网上路演公告》

T-1 10月25日 刊登《初步询价结果及发行价格区间公告》、《网下

发行公告》和《网上发行公告》

网下申购缴款起始日

网上路演

T 10月26日 网上资金申购日

网下申购缴款截止日

T+1 10月29日 确定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

确定是否启动网上网下回拨机制

确定回拨后(如有)的网上/网下最终发行数量

网上申购配号

T+2 10月30日 刊登《定价、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

网下申购资金开始退款

网上发行摇号抽签

T+3 10月31日 刊登《网上资金申购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网上申购资金解冻

注:1、T日为网上发行申购日

2、上述日期为工作日,如遇重大突发影响发行,保荐人(主承销商)将及时公告,修改发行日程。

7、拟上市地点:上海证券。

◎发行人历史沿革、改制重组:

(一)本公司的设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同意设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函》(国经贸企改〔1999〕号文)批准,中国石油集团独家发起设立本公司。本公司1999年11月5日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注册登记。

(二)发起人及其投入资产的内容

根据于1999年11月5日起生效的《重组协议》,中国石油集团将与上述本公司设立时的主要业务有关的绝大部分资产、负债和权益投入本公司,包括:13家原油和天然气勘探与生产企业及1个勘探处;15家炼油和石化生产企业;21家销售公司;1家从事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长距离管输业务的公司,以及其他之前由中国石油集团拥有的配套管道;2家科研机构;23份对外合作勘探开发陆上石油及天然气协议项下的,且按照该等合同和中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属于中国石油集团的全部权益。

◎发行人主营业务情况:

(一)发行人的主营业务概况

本公司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在由全球能源领域权威机构普氏能源公布的"2006年全球能源企业250强"中,本公司名列第六位,连续五年居亚太区第一位;在由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2005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综合排名第七位;在由《商业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商业周刊》亚洲50强"企业中排名第一位;并当选《亚洲金融》杂志公布的"2006年亚洲最盈利公司(第一名)"。本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

本公司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本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本公司的油气在国内占显著优势地位,拥有大庆、辽河、新疆、长庆、塔里木、四川等多个大型油气区,其中大庆油区是我国最大的油区,也是世界最高产的油气产地之一。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分别为116.2亿桶和15,140.6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计的70.8%和85.5%。2006年,本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8.3亿桶和449.5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计的66.4%和78.5%。2007年前6个月,本公司的原油产量和天然气可销售量分别为4.2亿桶和226.0亿立方米。

本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本公司已形成了多个大规模的炼厂,其中包括3个千万吨级炼厂,并具有覆盖全国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一次蒸馏总能力为9.4亿桶,占全国的37.7%;2006年,本公司生产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约为6,831.8万吨,占全国的38.6%,并销售7,490.4万吨以上产品,占全国的43%。2007年前6个月,本公司分别生产3,554.5万吨汽油、柴油和煤油,并销售4,093万吨以上产品。截至2007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中国石油集团拥有或与第三方共同拥有的由本公司提供监督支持的加油站共18,630座。近年来,本公司的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本公司成品油零售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0%、31.8%和34.7%。

本公司是我国主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本公司的化工厂绝大多数为炼化一体化企业,这有利于确保原材料供应,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的灵活性,从而增强成本竞争力。本公司生产的乙烯、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乙烯产能为263.0万吨,占全国的26.6%,2006年本公司的乙烯产量为206.8万吨,占全国的22.0%。2007年前6个月本公司生产乙烯130.5万吨。

本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和销售商。本公司拥有显著的优势,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区域天然气供应网络,有利于抓住我国天然气市场迅速增长的市场机遇。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并经营的天然气管道长度为20,590公里,占全国的77.8%。2006年,本公司天然气销售量达384.2亿立方米,较2005年增长29.0%,占全国的73.6%。2007年前6个月,本公司天然气销售量约223.0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0.5%。此外,本公司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运输方面也处于市场领导地位。截至2006年底,本公司拥有并经营的原油和成品油管道长度分别为9,620公里和2,413公里。

本公司海外战略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在海外11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境外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本公司的5.5%和1.5%,2006年境外油气产量分别占本公司的6%和3%。

本公司的经营涵盖石油石化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从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到中下游的炼油、化工、管道输送及销售,形成了优化高效、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业务链,极大地提高了本公司的经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竞争优势

本公司拥有以下主要竞争优势:

1、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销售商,油气在国内占显著优势地位;

2、拥有领先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3、在规模巨大并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

4、拥有国内最大规模和最广泛的油气输送管网,强化了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

5、优化高效的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链有利于抵御行业波动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6、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有利于获取可持续的油气,提高长远竞争力;

7、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和稳健的财务结构;

8、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9、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形象。

◎十大股东:

报告期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 股份性质

2007-10-26 Halbis Capital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 35766.60 0.20 流通H股

2007-10-26 J.P Morgan Chase & Co. 106779.59 0.58 流通H股

2007-10-26 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103254.44 0.56 流通H股

2007-10-26 Berkshire Hathaway Inc. 237940.40 1.30 流通H股

2007-10-26 Credit Suisse Asset Management Australia Ltd. 66109.58 0.36 流通H股

2007-10-26 Fidelity Investments Management Ltd. (HK) 32691.57 0.18 流通H股

2007-10-26 Capital Research & Management Company 51855.80 0.28 流通H股

2007-10-26 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 108382.29 0.59 流通H股

2007-10-26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N.A. 45929.29 0.25 流通H股

2007-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5792207.78 86.29 国家股

股票成交量放大意味着什么

成交量是构成整个盘面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分析价格走势时一定要把它作为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成交量是主力进出股票的体现,是金钱流动的轨迹,它在任何位置上的每一次异动都是股价涨跌变化的前兆,它在任何位置上的每一次放量与缩量都会促使股价走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都会导致股价现有的趋势发生改变,这就是成交量——股价运动的元神。

庄家尤其是大庄家,通常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周密的操盘,他们在入驻个股时都会对其成交量造成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具有中短期性质的黑马股,还是具有中长期性质的大牛股。在其成交量不断放大的同时都会形成强大、有力并具有连贯性或规律性的“成交量堆”或“成交量带”。

大户、小型机构、短线资金,他们的介入也会对个股成交量的短期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些投资群体的资金实力远不如庄家雄厚,也不可能去长期地操控股价,顶多在行情偏暖的情况下上下打几个来回,做一做短期差价。

所以一些长期被短线游资所“霸占”的个股在某些阶段也会“放量”,但时大时小、杂乱无章、毫无规律,股价也始终难有大的起色。

另外,大户只会做多,很少打压,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直接打压洗盘,所以这类股票的波段性下跌通常都是由他们出货兑现所导致的,这些“主力”的获利与出货空间本来就小,所以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内全力以赴地出逃,在K线图上则表现为毫无节制地下跌,而没有庄股洗盘的特征。

成交量的常见

虽说成交量会留有庄家的操作痕迹,但是越来越高明的庄家会“制造”成交量,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目前庄家常用的“制造”成交量的方法。

一、对敲“制造”成交量

有些股票在某一时期内的成交总量大得惊人,竟能于很短的时期内累积起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的换手率。这些巨大的“量柱”、“量堆”和“量带”都带有很大的水分,多数都是由主力在盘中通过来回买卖筹码所形成的一—俗称“对敲”。巨额的成交是需要支付巨额手续费的,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与券商有关系,就算不用付费,这样做也是费时费力的,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庄家还都乐此不疲呢?

主力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一般来说,根据主力“对敲”所处位置的不同,其目的也各异。

1.低位对敲

主力在低价位“对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筹码,通过源源不断地“对敲”,可以激活股性,促进股票在散户手中的流通速率,这样主力就会很容易地从中吸纳到一定份额。通常主力在建仓时期所“对敲”出的巨额成交量,顶多只有20%是真实可靠的。

2.突破对敲

在黑马股和大牛股的“主升浪”突破之际,通常都需有巨大的成交量相配合,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主力“对敲”来实现的。股票涨跌不是庄家一个人的游戏,要有买有卖才能继续下去,主力通过“对敲”使成交量在短时期内迅速放大,呈现盘面话跃的景象,从而有效地吸引散户的跟风,以至后来的接盘。另一方面,股票上涨本身也需要成交量相配合。

3.高位对敲

股票在高位区连续放量,多数也是由主力的频繁“对敲”而形成,其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庄家们制造表面活跃或虚突破的象,鼓动投资者去接他们手中的货。这也不能全怪主力,一些对技术分析一知半解的投资者,一看到股价放量就想往里冲。

4.反弹对敲

股票在中长期下跌趋势确立以后,于漫长的下跌趋势当中会形成多次的次级反弹,在反弹过程中主力通常都会利用“对敲”来制造出“虚”的成交量,其目的仍是为了吸引散户,多数不明原因的投资者会误认为股价已经企稳,主力开始入驻了。事实是离真正的底部还远得很,在反弹结束之后股价还会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二、常见的成交量

1.久盘后突然放量突破

这里说的久盘有时是指股价在炒高了相当大的幅度后的高位盘整,有的是炒高后再送配股票除权后的盘整,还有的是中报或年报公告前不久的盘整。

所谓盘整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如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等)股票在一个相对窄小的价格区间进行波动,上行无力,下跌无量,交投极不活跃,不被市场关注。这种股票有时候会在某一天的开盘后发现挂有大量的买单或卖单,摆出一幅向上拉升的架式。

开盘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大量的买单层层叠叠地封挂在买一、买二、买三的价位上,同样,卖单也大批大批地挂在卖一至卖三各价位上。成交量急剧放大,推动股价上涨。

市场中的投资者会发现它的成交量异常,不少人甚至会试探性地买入。但是由于买单已经塞得满满的,要想确保成交,只能直接按市场卖出价买进。正是因为这种市场买人的人增多,尽管抛单沉重,股价还是会不断上升,更进一步增强了股民买人的信心,并产生该股将突破盘局带量上升,展开新一轮升势的联想。

一小时左右,股价可能劲升至8%左右,有的甚至以大量买单短时间封涨停。但不久后又被大量卖单打开涨停,回调到涨幅8%左右盘整。盘整时买二、买三的挂单很多,买一的挂单相对少一些。

但卖一至卖三的三个价位的卖单并不多,然而成交量却不少,显然是有卖盘按市价在买一的价位抛出。

直到当天收盘时,大部分股票都在涨幅8%~10%一带成交。第二天,该股可能略为低开,然后快速推高,上涨至5%~7%一带。也有的干脆高开高走,大有形成突破缺口的架式。当许多人看到该股突破盘局而追涨时,该股在涨到5%~7%左右会突然掉头向下,大量的抛单抛向那些早上挂单追涨而未能成交而又没有撤单的中小散户。

虽然随后还会反复拉升,但往上的主动买单减少,而往下的抛单却不断,股价逐渐走低,到收市前半小时甚至跌到前天的收盘价以下。随后的日子,该股成交量萎缩,股价很快跌破前次的起涨点,并一路阴跌不止。如果投资者不及时止损,股价还会加速下跌,跌到难以相信的程度,使投资者深度套牢。

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该股会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时又调头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这就是庄家利用成交量设置的陷阱。通常的情况是,庄家在久盘以后知道强行上攻难以见效,如果长期盘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题材,甚至可能还有潜在的利空消息已经被庄家知道。为了赶快脱身,庄家在久盘后,取滚打自己筹码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象,引起短线炒手关注,诱使人们盲目跟进。这时,庄家只是在启动时滚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过程中,许多追涨的人接下了庄家的大量卖单。那些在追涨时没有买到股票,然后就将买单挂在那里的人更加强了买盘的力量,并为庄家出货提供了机会。庄家就是这样利用量增价升这一普遍被人认可的规律,制造了象,达到出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