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石油价格比中国便宜_缅甸油价最新信息
1.俄罗斯准备离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SWIFT,加入伊朗平台
2.请问缅甸怎么了?
3.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有战争,死亡、受伤多少人?
俄罗斯准备离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SWIFT,加入伊朗平台
俄罗斯表示,准备离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SWIFT,加入伊朗电子金融信息平台Sepam。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宣布这一决定之前,欧洲议会最近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将俄罗斯驱逐出SWIFT金融网络。
扎哈罗娃在接受访时说,虽然俄罗斯当局仍在评估被西方支付系统切断的可能性,但他们已经在努力降低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她说:“因此,作为SWIFT的替代方案,俄罗斯银行的金融通信传输系统正在考虑之中。我们研究与国外系统配对的选择,如欧洲的SEPA、伊朗的Sepam、 中国的CUP和CIPS系统。 ”
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是一个为跨境支付和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的参与者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的支付系统。中国银联与其他在线支付系统一样,在中国拥有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伊朗在2013年10月公布了Sepam,建议亚洲清算联盟(ACU)成员国用伊朗央行开发的本土系统绕过SWIFT。
总部设在德黑兰的亚太经 社会 是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 社会 委员会的倡议下于14年成立的。其成员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伊朗。
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
最近几周,由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外交紧张局势加剧,俄罗斯可能离开离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SWIFT的步伐加快。
上个月,公布了针对俄罗斯企业和官员的一揽子新制裁措施,有效禁止美国金融机构购买俄罗斯主权债务的股票。
此后,英国和欧盟都推出了自己的制裁措施,欧洲各国首都都在讨论将要取的更多措施。
周一,欧盟就俄罗斯禁止8名官员入境的决定召见了俄罗斯驻欧盟大使,克里姆林宫表示,这是对欧盟对俄罗斯公民实施制裁的报复。
扎哈罗娃在周末接受访时说,俄罗斯正在努力削减西方对其经济的影响。
她说,新的限制性措施“对俄罗斯和西方经济都产生了复杂的负面影响”。
据扎哈罗娃说,通过金融市场展开敌对行动的代价很高,对损失的估计各不相同,但都在数千亿美元之内。
她说:“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是,一些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出于政治动机的单方面措施。”
她说,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及其盟友似乎难以接受俄罗斯经济取得的明显成功、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俄罗斯优质商品和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的扩张。
尽管一些西欧国家仍在疫情期间陷入禁闭状态,但大多数俄罗斯企业的交易几乎没有限制,即使卢布受到油价下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
上月末,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求对俄罗斯取最严厉的措施。支持这项动议的议员呼吁立即停止从俄罗斯向欧盟进口石油和天然气。
他们还要求将俄罗斯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冻结与俄罗斯当局关系密切的寡头及其在欧盟的家人的所有资产,并取消他们的签证。
SWIFT的替代方案
SWIFT是一个金融信息系统,它将世界各地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以安全的方式交换有关金融交易的信息。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总机,它实际上拥有垄断地位。
该网络总部设在比利时,但其董事会由来自美国银行的高管组成。据说,自2001年以来,SWIFT一直在与美国合作进行经济战,让美国能够访问该平台数据库中包含的银行间转账信息。
多年来,美国一直威胁说,它可能会切断俄罗斯进入SWIFT系统的通道。2012年,根据欧洲指令,在美国可能立法的威胁下,SWIFT首次将伊朗指定银行从其系统中踢出。
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成员银行现在越来越多地质疑,SWIFT未能维护其宪章,将其作为一个非政治和中立的平台,并变成西方的工具。
正在建立替代网络, 以挑战SWIFT作为全球银行业核心通信系统的地位。
伊朗人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和传真向经纪人和银行发送信息,以取代SWIFT信息。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决定建立自己的通讯系统,将连接大约30亿人,绕过SWIFT。
俄罗斯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开发的金融信息系统SPFS,此前美国威胁将其从SWIFT中驱逐出去,2017年12月通过该平台进行了第一笔交易。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上个月表示,应取消美元作为国际市场默认货币的优先地位,世界各国应放弃使用“西方控制的国际支付系统”。
请问缅甸怎么了?
靠近大陆的缅甸北部一些地区,长期由被统称为“民地武”的地方武装势力所控制,呈半独立状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缅甸必欲除之而后快,双方的军事冲突时起时伏,已持续数十年之久。近年,缅甸对内实行民主改革,对外不断扩大开放,摧毁和铲除“民地武”的愿望更加强烈、举措更加有力,态度也更加无所顾忌。
据《环球时报》1月8日报道,此次军事冲突的直接导因是军取“闪电行动”,突然进入北部的克钦邦,逮捕了102名所谓非法伐木的外国人,“其中大多数是中国公民”。克钦邦地方武装由此认为,军“显然是想对克钦武装进一步实施军事打击”,而这一判断也得到越来越多证据的有力支持。1月12日,该报推出的长篇综述报道,军与“民地武”在缅北萨尔温江以西地区发生激烈交火,“造成双方数十人伤亡”,约500名大陆伐木工逃往克钦军控制区避难。这些同胞的命运,顿时成了国内公众关注的重点。
长期以来,由于缅北地区军事冲突不断,人们早已形成严重“审美疲劳”,觉得一切都稀松平常,从不为这些冲突大惊小怪。因此,如果此次冲突仅仅这样也就罢了,但偏偏在这个当口,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高级军官,借美国——缅甸对话之机,前往军事打击“民地武”的前线总部所在地克钦邦首府密,会晤当地的缅甸军高级军官。近年一直打缅甸主意的美国,有何新的战略意图?也成了大陆公众关注的重点。
上述两大关注重点交叉,牢固锁定了大陆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丰富的联想,他们从中悟出了不少“”,而军与“民地武”的军事冲突也在持续向纵深发展,许多更重要的情况进一步显露。仍然是《环球时报》,1月17日推出综述《缅军突袭卡住“独立军”命脉》披露,“独立军”赖以生存的玉石主产地落入军之手,缅甸的意图昭然若揭。“独立军”高级军官坦承“这次吃亏大了”,认定军的行动“与美国有关”。不用说,这也是大陆最担心、最关注的。1月19日推出综述《数百中国人在缅北战区失联》披露,那些身陷战区的大陆同胞,“回国之路难逃战火”,但由于属“非法入境”,又不敢向缅甸求助,处境极为尴尬和艰难。
不过,人们在大陆媒体上一如既往地看不到北京对缅北战局的关注,以及对美军突然出现在缅北地区的态度,唯一看到的是,大陆驻缅使馆工作组开始进入缅北地区,探视在那里避难的大陆人,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工作组的工作进展很顺利,《环球时报》1月22日即报道,外交部证实,共有155名大陆人“被缅方抓扣”,但“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同时,在相邻版面的相邻位置推出报道,“中缅石油管道预计本月底开通”,力图以此证明大陆与缅甸关系良好,国内公众既没必要担心被抓扣同胞的安危,也没必要怀疑两国关系,缅北军事冲突实乃癣疥之疾,无碍大局。
实际上,缅甸在大陆周边国家中的地位,尤其是美国高级军官“适时”光临密都说明,即使缅北地区的军事冲突仅仅波及而未伤及大陆人,缅甸对被抓扣的大陆人也较尊重,大陆仍然不该坐视其咨意妄为。原因主要就在于,当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能源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大陆由劣势转为优势,至少近几年将成为能源输出国家竞相拉拢的重要对象,从而降低了中缅石油管道开通的意义,大陆决不能忽略这一巨大变化,而无视缅甸控制北部地区对自身利益产生的巨大冲击,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美国围堵大陆“C型”包围圈上的一个重要战略缺口,缅甸早已成为美国、日本拉拢的重要对象,如果缅甸倒向美国,“C型”包围圈的缺口自然消失,中缅石油管道的开通也将转变为制约大陆的利器,而唯一能让缅甸保持清醒的就是控制缅北地区的“民地武”。可以肯定,“民地武”被铲除之日,也就是缅甸倒向美国之时。因此,以各种方式全力维持缅北地区的现状,确保“民地武”的存在,实属大陆维护自身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大陆决不能坐视缅甸在北部地区咨意妄为!
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有战争,死亡、受伤多少人?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