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油价第五次下调,对消费者有何影响呢?

2.成品油迎来第五次下调,具体是什么情况?

3.油价触底,奈电动汽车何?

4.为什么云贵川的油价比北京上海还贵

5.今日油价开启调价窗口:上涨与搁浅概率并存,下班后加满最保险!

6.国际油价大幅“跳水” 运输人能否享受油价下调红利?

7.过山车说开就开,油价调整金跌60元/吨,原油急跌4%再破40

2020年油价第五次下调,对消费者有何影响呢?

国际油价跌破地板价_国际油价走低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能拿到很高的工资,这就导致每个家庭都有钱购买私家车。然而私家车的后期保养和用油成了一件开销比较大的事情。绝大部分私家车用户都希望油价下跌,这样就可以减少私家车开支问题,也可以保证自己有充足的金钱去做其他的事情。2020年油价第五次下跌,这对消费者会造成积极影响,甚至有许多消费者因油价下跌而购买新的车辆。

第一个影响:消费者的开支变小

只要油价下跌,家里拥有私家车的消费者就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车辆,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款性价比极高的私家车。只要私家车行驶,那么私家车就要消耗掉油,大部分人无法支撑私家车每个月消耗的油费。自从2020年油价宣布第五次下跌之后,消费者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油价开支,并且消费者也可以将多余的钱用来储存和购买其他物品。

第二个影响:购新车的人数增多

既然2020年的油价已经宣布第五次下跌,那就意味着油价还有下跌的可能性,消费者看到油价下跌的消息之后就会觉得此时购买私家车节省一大笔开销。每一个家庭购买新车之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消费观念的普及。不仅如此,消费者还要考虑油价和车辆的保养费用,油价一直上涨就会导致消费者不愿购买新车。然而,今年油价已经发生了五次下调,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他们也会根据油价购买新车。

综上所述,2020年油价宣布第五次下跌会让消费者开销大幅减少,从而使消费者充满购买新车的想法。

成品油迎来第五次下调,具体是什么情况?

就在近日,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从十一月五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60元和150元。事实上,这一次调价后成品油价也将再创年内新低。这一次降价之后,一箱油也会便宜7元,可以说是力度还是相当大的。

从十一月五日24时开始进行的油价调整,具体为下调汽油160元/吨,柴油150元/升,折合升计算,就是下跌油价0.12元/升-0.15元/升的范围,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加满一箱50升的油箱将比前一天少花6元-7.5元。事实上,因为本轮油价调整期间,国际油价均价已经 低于地板价,因此在“地板价”的阻挡下,成品油并没有全额下跌,而是将低于每桶40美元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随之下调。具体为:

1,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2元,为5.46元;

2,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4元,为5.91元;

3,0号柴油每升下调0.13元,为5.04元。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轮油价调整时间为11月19日,此外,最新油价已经出炉。我们知道,国内的油价与国家的油价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国外的油价下跌的时候,国内的油价也会相应的下降。那么,除了国际油价会影响国内油价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内油价?事实上,以下几个因素都会影响油价:

第一种因素是供求关系。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供过于求,那么商品价格有可能下跌,而商品价格有可能上涨。如果主要的石油出口国能就市场需求达成一致,石油价格也会上涨。中国是最大的石油需求国,如果中国的石油需求总是很大,那么石油价格就会上涨。

第二种因素是美元。我们知道,大多数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也不例外。因此,石油价格受美元影响,如果美元升值,原油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种功因素是替代品。事实上,原油价格也受到替代品的影响。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原油替代品的产量仍然相对较低,不能发挥较大的替代作用。

对于这一轮的油价下跌,有市民表示:“挺好的,因为我天天在外面跑,省油费就会好很多,一般加满的话300多元,今天加300元它就满了,很开心啊。”“省钱多少都是省嘛,不管怎么样,油总是要加的,能省就省了。”

油价触底,奈电动汽车何?

文字:秦方辉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国内成品油价也迎来了近12年来的最大跌幅,其中汽油每吨下调1015元、柴油每吨下调975元,调价后,国内汽油重回5元时代,这对于私家车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但也有人认为,低油价是一把双刃剑。油价大幅下降,新能源车的用车经济性优势随之减小,车价仍比燃油车贵,这会让消费者减少对新能源车型的购买欲望,进而对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乃至研发产生负面影响。

并且有专家表示,根据过往案例来看,本次由OPEC报复性价格战导致的油价下跌其影响至少会持续1-2年。

那么,油价暴跌后,消费者真的会放弃购买新能源车吗?换言之,低油价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大吗?

国内油价波动幅度有限

我们知道,很多国家的油价是非常低的,如委内瑞拉一升汽油只需1美分,伊朗11美分,沙特30多美分。毫无疑问,在这些地区,电动汽车在用车成本方面没有丝毫优势。

但是,这种超低油价的情形并不会在我国上演。

这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有“下限”的。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与下限。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天花板价”、“地板价”:“天花板价”为130美元,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提或少提;“地板价”为40美元,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降低。

这样的政策,很大程度是为了照顾到国内的石油企业。毕竟与中东产油国相比,我国本土的石油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差。国际油价暴跌,如果不限价,进口石油将极大冲击甚至摧毁本土石油,将导致油田关停、产业链崩溃、工人下岗,威胁国家能源安全,甚至动摇社会稳定的根本。

所以说,国内的油价不会无限制的便宜下去。3月17日调价时,国际油价已在40美元以下,已经处在“地板价”了。因此3月31日油价不可能再下降。至于下一次国内油价调价,只能涨不会跌。

对于广大有车一族和准车主,燃油费用依然是占据日常用车成本开销的大头。此时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用车成本虽然有所缩小,但远不足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全球政策法规推动,新能源趋势已确立

欧洲主要市场(英国+欧盟)的汽车电动化进程主要靠强制性的政策法规驱动,禁售燃油车的最后期限时间表已经出台,各大车企都已经斥巨资投入到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中,并提出了具体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

对于除加州以外大部分美国市场而言,对车企销售新能源车的比例均无强制要求。美国电动车主要靠市场因素,目标客群主要是青睐新技术的中产阶层或者环保主义者,他们对油价的敏感度不高,其波动更不会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

国内的新能源政策扶持包括了路权红利以及补贴。2月26日,北京放出54200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在这样严格限购城市,每个指标的背后就是一位持币待购的准车主,几乎直接等同于卖出了54200台新能源车。而在上海和广州,免拍牌、摇号的红利也在吸引着无数消费者。

不仅如此,受疫情级车市下行的影响,为稳定市场预期,不仅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不会大幅退坡,各大城市也在相继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以及系统性的新能源扶植政策(包括补贴车价以及加强基础建设)。

种种迹象表明,各国都已经在政策层面保证了电动汽车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潮流,无论短期内油价如何变化,可能都难以扭转交通领域绿色和低碳化的这个趋势。

产品力层面,新能源车许多优势仍难替代

让我们放长发展的眼光,和燃油车直接硬性对比使用成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竞争维度在于,新能源车能给用户带来了怎样的变革性的用车体验。

这就像手机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以前诺基亚手机电量续航可以维持半个月,而苹果手机必须一天一充。但最终,依然是比诺基亚贵了十倍价格的苹果手机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电动汽车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化、制造工艺简单等都是燃油汽车无法比拟的。以特斯拉为例,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力和品牌价值。相比传统燃油车,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极简的设计、强劲的加速性能、以及“苹果式”的品牌效应都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它的重要理由。

另外,目前电动汽车主要受制于充电时间、续航里程这两个短板的限制,但随着储能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里程焦虑可能会被化解掉。

由此可见,尽管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在暂时减弱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低油价阻挡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云贵川的油价比北京上海还贵

这些地区销售的成品油主要都是从外省运进来的。

这些地区销售的成品油主要都是从外省运进来的,加这些运输、仓储等等成本费用加上去之后,自然会比东部沿海地区,还有像陕西,甘肃等拥有大量地炼厂资源的地区加油站销售的油价要贵了。

财经有料哥根据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测算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为下跌4.18%,国内成品油价格需要下调165元/吨,但是因为布伦特原油为代表的国际油价,已经跌破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预计国家发改委不会调整国内油价。

今日油价开启调价窗口:上涨与搁浅概率并存,下班后加满最保险!

端午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6月28日,今日24时),国内油价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此前,本轮平均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突破40美元/桶,不过近期国际原油再次出现轻微下跌趋势,截止6月28日0时,国内十个工作日计价周期第10天,国际综合油价重新跌回40美元/桶“地板价”以内。

由于尚不清楚国内官方测算的均价能否超越40美元/桶,所以今天国内油价上涨和搁浅调整的可能并存。当然,就算今天最终国内油价做出上涨调整,在扣除原油均价40美元以下部分后,上涨的幅度也是很有限的,预计每升汽油涨幅不过几分钱。

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次上涨还要追溯到2019年12月30日,当时国内油价汽柴油零售价分别上调235元/吨和230元/吨,至今已有181天没有过上涨调整。而上一次油价下调是在今年的3月17日,当时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元,使全国所有地区的油价都降入“5元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从3月31日24时的调价窗口开始,随后的6轮国内油价调整均因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而搁浅。

国际方面,从5月开始,国际油价曾连续6周上涨,6月中旬有过短暂下跌后,上周美布两油又再次大涨9%。本周一油价再度延续涨势。截至本周五工作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23美元,收于每桶38.49美元,跌幅为0.59%。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03美元,收于每桶41.02美元,跌幅为0.07%。

有消息人士认为,今年二季度全球新冠疫情增速登顶后,三季度有望得到缓解,各国复工复产和经济水平将进一步向好,加上正值美国的汽油消费旺季,将有利于原油需求的回升。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11次调整,其中8次搁浅、3次下调,汽、柴油价格分别累计下调1850元/吨、1780元/吨。以北京地区为例,当前92号汽油市场价格为5.5元/升,95号汽油市场价格为5.86元/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大幅“跳水” 运输人能否享受油价下调红利?

3月17日24时,国内汽油价格每吨下调1015元,柴油价格每吨下调975元。

从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价格下调0.8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8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受沙特近期一系列原油降价、增产措施影响,此次调整是自2008年以来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3月9日,沙特宣布对销往欧洲的原油进行降价,并将产量增加至1000万桶/日。3月11日,沙特方面再次宣布,将原油日产量提升至1300万桶,并声称从4月起,沙特的原油供应量将大幅提高至1230万桶/日。这一突发举动导致国际油价大幅跳水,全球股市遭遇“大地震”。

国内油价不会持续下调

截至3月16日,美国纽约WTI原油价格已经跌破30美元/桶,换算成人民币约为209元/桶。按照国际标准,一桶原油约为158.98升,以209元/桶的价格计算,一升原油价格约为1.31元,而一升矿泉水的价格接近2元,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已经跌到了矿泉水价格的三分之二左右。

但是,即便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也不会再随之大幅下调。因为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40美元/桶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板价”,即便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也不会跟随下调。

运输人能否享受红利?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降低,从而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目前疫情形势好转,正常社会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成品油价格下跌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商品降价,也可以减少消费者出行成本。

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跌,对使用燃油车的运输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减小了与燃气车相比在燃料费方面的劣势,增强了竞争力。但是,从运输人网记者采访的多位运输人的反馈来看,他们并没有为国内油价可能下降而感到乐观。

运输人普遍担心货主会通过降低运价来侵占油价下降带来的利润,毕竟此类现象在免收高速通行费时就已经出现。有运输人表示,在国内成品油价下调之前,部分地区的运价就已经先降一步。对于相关政策油价调整所带来的压低货运价格的现象,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设立运价监督机构,对在疫情过后运输行业复工复产这样的非常时期恶意压低运价,获取不当利润的货主给予警告和处罚。

通过此次疫情,可以看到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和制造业对全世界民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社会生产资料运转的运输行业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过山车说开就开,油价调整金跌60元/吨,原油急跌4%再破40

在这之前,有网友回复“油价前一次的下跌就是为了以后跳得更高”,原因是新一轮油价调整首日的计价工作,因原油价格的持续反弹,涨幅直接突破上调红线达到100元/吨,但是谁曾想油价坐起过山车,网友们的担忧多余了。

利比亚突然恢复原油出口,放大了对市场供应过剩的忧虑,原油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抛压,国内油价第二个计价窗口的数据显示,预测调整金前一日的涨幅直接“腰斩”,至50元/吨的调整红线以内,油价调整的预期重回“地板价”范围内。

根据监测统计,截至9月22日,参考油种日均价为41.630美元/桶,原油变化率为1.960%,测算出调整金为上涨40元/吨,由于待调整金额不满50元/吨,今天的预测结果为油价不作调整。

这是油价第二个计价窗口的结果,另外马上十一长假就要到了,理论上虽然还是十个计价窗口,但是外盘的参考周期妥妥增加了一周,离10月9日的最终结果还远,不过就眼下来看,原油市场暂时未出现改善的迹象。

另外,阿格斯能源咨询服务公司认为,需求将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到病毒之前的水平,并且预计最早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达到该水平,全球石油市场将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再平衡的步伐,这是由于需求复苏较慢而推迟了先前对2021年中期再平衡的预测。

该机构预计,2020年全年石油需求下降830万桶/日,2021年反弹约500万桶/日,2022年需求将再增加200万桶/日。

阿格斯在其报告中提到,从4月份开始的石油需求暴跌中,大约三分之二已经恢复,但是由于广泛的经济创伤,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率的上升,这一步伐可能会放缓。

同时该机构还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重新出现广泛的封锁,则重新平衡的过程将进一步放慢速度。

虽然,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阿拉伯再次呼吁完全遵守减产协议,近几个月来已超出其原油生产的配额将得以补偿,但是,弥补的期限再次延长至年底,而不是必须在9月底前,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诿难免让市场怀疑OPEC减产的决心,甚至再次出现推迟弥补产量的情况。

另外,OPEC在9月17日的监督会议上曾表示,如果原油市场继续走弱,将考虑在10月份的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扩大减产,不过看点哥认为,本次油价计价将无福消受,先不说这个措施会不会落实,就是时间上咱也赶不上啊,10月9日调整结果就将出炉,而下次会议的召开却是在10月17日,非要说受到影响那也将是下一轮油价调整。

美国WTI原油10月期货报收39.31美元/桶,跌1.80美元,或4.38%;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报收41.44美元/桶,跌1.71美元,或3.96%;上海原油主力夜盘收于267.0元/桶,跌12.0元,或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