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对油价有哪些影响?

3.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4.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九连涨创纪录,此次调价涨幅多少?

5.沙特石油心脏遭轰炸,对于市场油价将有哪些影响?

6.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7.国内油价或迎四连涨,暴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沙特公布9月原油官方售价,对我国油价是好是坏?

9.产油国达成减产,为什么油价不涨反跌

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沙特降油价的真实目的_沙特减产油价多少

一、欧佩克的原油成本只有11美元,而且不存在管道之类需要维护的设备,需要买家带着油轮上门自提, 就算按照15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沙特都能有钱赚。 综合来看,与萨勒曼暗地里达成的价格交易很可能允许沙特维持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 当原油价格下跌,沙特可以减产,反之,沙特需要增产。 但是这个价格还有一个变数就是米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在50带80美元左右,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70 美元,页岩油很可能在盈亏平衡点。如果盈亏平衡,或者赔本,这个时候页岩油产量应该不会增 长,而是会下降。

能源是一桩生意,欧佩克也想赚钱,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 狂潮以来,全球

消费收缩,能源需求下降,价格也降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前,所以要缩量保价 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下行周期,我们已经身处经济危机当中了,能源出口大国最大的武器就是能源,

不然这些国家会被米国收割的,目前全球货币美元一家独强,其次是能源国经济寒冬最新指标。

二、欧佩克减产原油,所以米国要如

此下作到不择手段牺牲欧洲,全球经济已进入到关键十字路口,美欧病毒大放水就注定了有此一劫,尤其是米国无节制放水,给全球经济埋下祸根,全球通胀源头是放水。

换句话说,本次全球危机源头类似08年,罪魁祸首皆因米国贪婪无度。

无节制放水属于及时行乐,痛苦并没有消失,仅仅是delay了。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

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中东之行米国媒体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会见萨勒曼,没提卡舒吉 记者被害事件,被米国批评不够关注人权,随后称在会谈中提及了此事,到底提没提,不知道。不过沙特同意增

产是真的,但是这个更是被米国媒体揪住不放,因为增产数量为10万桶,塞牙缝都不够。

理论上来讲,沙特应该是给了一部分面子的,然后换取对萨勒曼权利交接的默许。

三、而这个交易很可能不是沙特对外宣称的10万桶,而是双方同意沙特要将油价控制在一个双方认为合适的价

格附近。

那么这个价格是多少呢俄罗斯原油的成本大概在44美元左右,算上管道维护等成本,大约到了50

美元。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长协价,也就是期货价格打7折左右,这样计算,当国际原油价

格低于65美元的时候,俄罗斯原油出口就没有利润了。?

四、页岩油的产量一直在增产,而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后台的,肯定要维持页岩油行业有足够

的利润,那么与沙特的建交易很可能不是70,而是80美元左右。如果原油到63美元会立刻击穿页岩油的利润空间,这是页岩油行业所不能接受的,就要

求页岩油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量,必须要维护页岩油行业的利润,否则击穿了页岩油的成

本,页岩油产量下降,等于原油减产。

所以油价在中东之行后快速下降,现在维持在80美元的时候,沙特跳出来减产原油产量,大概

率是双方早就做好的交易,这与米国药丸或者俄罗斯药丸真的没太大关系。

减产对经济肯定是不利的。不过如果减产真的带来油价高升,那么造成的经济萎缩,应

该也只是全球经济寒冬的一片小雪花。经济已经因为别的原因经常出现在某大国的主流媒体上,这个大国的总统似乎有老年痴呆而出了大问题,这点,够干啥,在某个真正是经济杀手的问题上,全球都没有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那么报应是肯定的。

五、从目前来看欧佩克减产原油导致了别的国家也很难,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

真的变得暂时不可逆转,那么希望我国能与资源大国搞好关系。以及尽可能的帮助一些小国。

至于发达国家,是不用帮的。一来人家不需要,血厚。就是咱高价转卖一些资源给他们,他们也付

得起。二来如果真的帮,咱也帮不起,人家好日子过惯了,都是大爷。

就目前的情况,要说OPEC这么干是故意恶心米国,我觉得不太可能。

要知道现在化石能源在投资界已经不吃香了,融不到资的新闻天天有,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升级,可

没人再求着他们扩产,所以现在是能赚一些是一些,能不减产就最好不减产。

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如果现在不减产,2023年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油价有

可能出现暴跌。

甚至有可能像20年那样爆仓,出现负油价。

油价急速下跌对谁都是不利的,而对于各产油国来说,这就标志着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利润空间

进一步缩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所以从OPEC的角度来看,宁愿油价高一些也不要出现产能过剩,所以现在开始减产是有必要的。

而真的要斟酌的就是200万桶这个量是不是太大,我觉得很难说。

考虑到刚刚北溪管道被炸,欧盟与俄罗斯闹翻,欧元区2023年的消费量肯定会出现明显的下

降。

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对油价有哪些影响?

对石油的价格影响巨大,石油的价格现在下降了很多。

全球经济前景低迷,受供求关系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新的冠状肺炎流行的爆发再次降低了市场需求,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在最近的欧佩克会议上,沙特方面希望成员国继续减少产量。在目前减少210万桶/天的基础上,又将减少150万桶/天,总产量将减少到360万桶/天。但是,该提议被俄罗斯拒绝。实际上,俄罗斯此前曾考虑退出欧佩克的减产计划。俄罗斯经济困难,不允许继续减少财政收入。俄罗斯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压力,减少财政收入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俄罗斯的拒绝实际上意味着欧佩克的分裂和死亡,因为不想降低价格,所以你可以为它而战。沙特阿拉伯宣布,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将从每天970万桶迅速增加到每天1000万桶,将来将达到每天1200万桶。去年9月,沙特阿拉伯的主要石油生产设施遭到巡航导弹和无人侦察机的袭击,石油产量减少了一半,但很快就在10月恢复生产。

不仅如此,沙特阿美甚至宣布,4月份向亚洲出售的石油价格下跌了4-6美元/桶,而向美国出售的石油价格也下跌了7美元/桶。轻质原油的价格下跌了每桶10.25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同类原油只能减少约2美元。显然,沙特的报复性价格战是针对俄罗斯的。许多国际机构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从45美元左右跌至20美元甚至10美元。沙特阿拉伯正在使用自己的石油武器迫使俄罗斯重返谈判,。否则,俄罗斯政府的金融破产只是时间问题。与2014年克里米亚的占领,美国和欧盟的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以及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相比,沙特阿拉伯持有的剑是威胁俄罗斯的最大剑。

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价格战”,美国石油开采商输得很惨。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

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宝座。

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在即,尽管没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伙伴们会像当初那样大规模的“放水”,而美国页岩油产生也表示不会减产,然而那段悲壮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美国石油行业高管们的脑海里。

覆盖原油行业37年的老将、咨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Michael Lynch告诉:1986年原油价格崩溃,美国原油行业始料未及,许多公司被迫关掉。谁也无法忘记那段岁月,它是美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OPEC贡献了世界约40%的原油产出,10月的日产量达到3100万桶,超过了3000万桶的目标。

油价自6月的高点已经下跌超过30%。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明日OPEC会议将召开,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达2.2%,收于每桶74.09美元,创四年新低。布伦特油价下跌1.7%,收于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说:必须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说“一定得是我们(出手)吗”?市场之争

实际上,1986年的大崩溃中,沙特并没有先发制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

汇编的数据显示,随着OPEC其他成员国的产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产量由1981年的超过900万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万桶。普利策奖获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这使得沙特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问题。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油价随即开始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市场瓜分”协议。此时,美国石油开采商已经受到重创,主要采油区失业率飙升。俄克拉荷马州失业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失业率约为7%。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数据显示,1986年,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能源开采服务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联合创始人James Richie告诉彭博,“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原油开采设备”。 专业拍卖油田设备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导了86起拍卖,比正常年份的两倍还多。1986年,油田开采设备变得一文不值。称,这一段历史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美国页岩油开采商们会指责沙特和OPEC为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并认为“原油价格战”旨在迫使它们出局。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九连涨创纪录,此次调价涨幅多少?

新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于3月18日0时开启。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预计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将再次迎来上调。截至17日,国内参考原油变化率为4.58%,对应汽、柴油零售限价上调230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价格上涨0.18元/升,0号柴油价格上调0.2元/升。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2021年已经迎来四连涨,国内油价连续第八次价格上调。根据最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测算,预计3月18日0时起的这一次调价,每吨柴油价格、汽油价格调整涨幅超过200元,相当于平均每升汽油价格上调0.16元到0.20元,每升0号柴油价格上调大约0.17元。

扩展资料

沙特继续额外减产国际油价走高

本计价周期内,欧佩克及其产油国盟友维持减产规模的利好持续,加之沙特继续额外减产决定,以及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原油供应面一度偏紧,国际油价也强势上涨。后期,美国拜登政府签署1.9万亿美元经济纾困法案,市场预期燃料需求回升,增强了原油市场推涨的信心,国际油价在震荡中继续走高。

3月,全球新冠疫情逐步缓和及疫苗的加速推进,叠加经济刺激政策持续推出,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及通胀预期升温;沙特2-3月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寒潮天气造成美国原油供应短暂中断,供应趋紧支撑油市;而随着寒潮天气逐渐消退,美国德州原油供应逐步恢复,市场聚焦OPEC+产量政策,目前沙特大概率将自4月起停止额外减产100万桶/日的措施,OPEC+若采取相对保守的增产策略,则短期油市供应维持偏紧格局。

沙特石油心脏遭轰炸,对于市场油价将有哪些影响?

沙特石油心脏遭轰炸,导致市场油价暴涨,国际油市飞出了一只“黑天鹅”。周末全球资本市场都在关注一件事情——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遭到无人机空袭。咨询公司IHS Markit资深欧佩克观察人士罗杰 迪(Roger Diwan)表示:“阿美石油公司的该油田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袭击导致它的心脏病发作。沙特石油产量腰斩,国际油价是要涨到80还是100美元?”

9月16日,受石油中心被无人机轰炸的影响,国际油价狂飙。当地时间9月14日,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的两处石油设施遭受无人机袭击。据沙特阿美公布的信息显示,预计有57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受影响,这相当于中东最大产油国沙特的一半产量,也相当于全球5%的石油日消耗量。

这次的袭击导致减产约一半,沙特的能源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袭击导致两个工厂暂时停产,这将导致近一半的石油产量被削减,减产幅度高达570万桶/日。沙特官员们说,他们希望在下周一(16日)之前将日产量恢复到980万桶的正常水平。不过,最新又有消息人士指出,沙特要全面恢复石油供应能力需要“数周”,而非“数日”。

因为袭击事件发生在周末,国际市场休市,所以对于油价的影响未能直接体现。等待开盘之后,一切悬念将正式揭晓,多数分析人士预期油价将大幅跳涨。CNBC援引多名业内分析人士预测表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或将暴涨5-10美元。如果后续产能减少得很多,可能就会涨得很多。不过,由于减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际能源署(IEA)那边短期不会有什么快速的动作,还处于观察中,要具体看产能变动情况。国际能源署表示,它正在与沙特当局以及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接触,“目前,市场可以供应充足的商业库存”。

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全球石油市场的持续疲软似乎正在加剧欧佩克+内部的紧张局势,其领导层内部的分裂现在也迫在眉睫。

与之前的评估相比,预计2020-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和石油产品需求不会出现 健康 增长。全球石油储备水平仍然很高,国际交易员公开质疑目前欧佩克+向市场投放额外石油的举措, 因为目前对这些油没有需求,现在印度成为疫情重灾区,欧洲局势不妙,单日新增已超过美国,甚至还是可怕的指数增长,不得不重回封锁,所以全球原油消耗的中坚力量印度和欧盟的需求水平远不及疫情前,甚至随着冬季来临还会持续下滑。

而对于OPEC+的产油国而言,石油就是命,其中的绝大部分经济体其GDP完全依赖能源出口,所以,眼前最重要的不是把产品卖个好价钱,而是卖出去!

按此前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2021年1月,之前减产约1000万桶/日(2020年5月)将降至600万桶/日。正如5月份所说,即使是现有的削减也不够,削减的放松只会延长目前疲软的市场状况。

可是对于OEPC的领头羊沙特而言,目前油价太低,无法维持沙特政府的战略。沙特政府预算的最新报告基于每桶50美元的假设,现实情况是目前的油价处于40多美元的低位。

随着国内经济压力和失业率的增加,如果合作不能带来必要的回报,新一轮油价战的旧选择并非不可想象。

上一次低油价之战,引发世界上首次出现负油价,致使世界能源三巨头的美国受创惨重,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较大规模企业达504家,超过2010年以来任何可比时期的破产申请数量。申请破产企业中, 消费、工业和能源企业占了大头。包括鼎鼎有名的巨头 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一旦打价格战,毫无疑问将是整个产业链危机。受创的不仅仅是卖方,还有买方。例如,有人猜测作为买方是否可以借机囤货,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以中国市场为例,2 020年半年度 财报显示,中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 净亏损299.83亿元 ,同比下滑205.5%;中石化上半年盈利6.09亿元人民币,按年跌24.3%;中海油上半年的油气销售收入达663.4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65.7%。

印度石油公司第四季度一次性损失1130亿卢比,甚至连印度最大国有炼油公司也不得不卖身保命。就在6月份, 纳亚拉石油公司(Nayara)一个价值高达9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50%的股权被卖给荷兰石油巨头壳牌。

所以,无论是低油价还是高油价都是一把双刃剑,极端的价格战终将引发恶性混战。

国内油价或迎四连涨,暴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沙特坚定减产以及贸易摩擦趋缓乐观信号为油价提供有效支撑,国际原油窄幅收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3美元,收于每桶57.26美元,涨幅为0.53%。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05美元,收于每桶67.12美元,涨幅为0.07%。油每吨上涨90元,柴油每吨上涨8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涨0.07元;95号汽油每升上涨0.07元;0号柴油每升上涨0.07元。

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3.5元。

对于此次涨价,中石油表示,,国际油价维持震荡上行趋势。中上旬期间,各国开始推出新冠疫苗令市场乐观情绪持续发酵,欧佩克+达成减产后续协议,油价在多重利好消息提振下反弹至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

考虑到本轮计价周期内,欧美疫苗仍在积极推进,市场对美国达成新版财政刺激政策持乐观态度,提振了原油市场气氛。

另外在供应端方面,相关产油国政府官员重申近期会议上对OPEC+协议的承诺,表示将支持石油市场稳定,或将限制国际油价的下跌空间。总体来看,本轮计价周期内利好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截止,年内油价共经历了25次调整,整体呈现?八涨五跌十二搁浅?的格局,其中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295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250元。

从情况看,供应过剩仍是原油市场主基调,需求恢复受疫情防控影响很大,价格走势仍有较大变数。具体来看,欧佩克+的减产政策将继续对油价产生支撑,疫苗接种人群逐步扩大也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乐观预期;但页岩油产量有增长势头,原油需求恢复进程仍将面临疫情特别是变异病毒的风险挑战。

沙特公布9月原油官方售价,对我国油价是好是坏?

沙特阿拉伯最近公布的官方原油售价,调整价格的油类均为轻质原油。其中面向美国方面的原油价格不变,对东亚市场较上月下调0.3美元,对西欧、北欧市场较上月下调2.5美元。虽然油价是下跌了,但这次的调整是在油价上调后的微调,对于我国哟家而言,虽然影响不大但还是一件好事。

在今年各月沙特阿拉伯公布的油价也是此起彼伏,今年年初,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关于原油产量的减产的协议谈判失败后。沙特阿拉伯随即加大对原油的开采并降低原油价格,发动石油价格的战略胁迫俄罗斯更改相关协议。到了今年4月,俄罗斯终于同意进行更改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签署了石油减产协议。阿拉伯国家才逐渐各市场的油价水平,并对原油产量进行了进一步的下调,以维持国际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进一步上调,调整幅度之大是因为借此恢复因新冠肺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作为国家运作必不可缺少的原料,石油这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严重影响了国家关系,石油价格的调整也代表了阿拉伯国家对各地区石油政策。9月份原油价格的公布,其实是在大幅度上调后的一次微下调,在亚洲市场的下调幅度并没有特别大。但至少,石油价格的下调对老百姓而言是幸福的,毕竟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原油出口量减少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将不久的油价进行了下调调整,目的是加速库存原油销售,刺激国内经济。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弹,国际油价将会进一步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对石油的开采量和石油价格会进一步调整,同时国际形势也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产油国达成减产,为什么油价不涨反跌

问题一,OPEC与非OPEC传统产油国,虽然达成减产量,但对于油价有多大影响力,要先搞懂现在全球原油的供需状况。

这一次OPEC国家要减产120万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每日减产49万桶、伊拉克减产21万桶、科威特减少14万桶,伊朗可以不减反增产11万桶。非OPEC国家则由俄罗斯挑大梁,明年第一季先减产20万桶,第二季减产到30万桶,整个非OPEC国家总共要减产55.8万桶。

本来过剩150万桶,明年油国减产,将让需求大于供给,两大阵营减产算是解决了原油生产过剩的问题。

问题二,协议只是目标,不等于结果就会如此。石化业者并不看好油国减产的决心,只要有一、两个油国不遵守减产协议,甚至偷偷增产,供过于求的状况马上就会重演。

特别是自从油价大跌之后,很多产油国变成「惨」油国,例如产油大国委内瑞拉经济崩溃、俄罗斯经济也一度低迷。

问题三,这一次造成全球原油生产过剩的主因是,油气开采的水压裂解技术革命(即开采页岩气的技术),传统油国继续死守减产的老方法,恐怕不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