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降价_中国油价大幅缩水
1.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2.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当前油价下跌带来的利弊
3.中国石油面临的问题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当前油价下跌带来的利弊
本轮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因素较多:整体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是主因;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持续增加,石油供大于需是直接原因;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走强,打压原油期货价格,以及交易商持续做空原油期货,也加剧石油价格的跌势。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总体偏向积极。中国年石油净进口规模超过3亿吨,如果全年平均进口油价每桶下跌10美元,就将节约210亿美元。如果考虑世界能源价格联动性,中国煤炭、天然气进口价格也有可能向低,将进一步带动中国能源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燃料和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对居民而言,油价降低可以减少出行成本,扩大其他领域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而言,油价下跌为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提供有利的机会,能够提高中国石油安全水平。
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石油价格下跌有利于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近两年,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而石油天然气价格保持相对高位,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比价愈发不合理,影响企业利用油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能源结构优化的步伐。目前,油价保持低位,会带动与其挂钩的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有助中国扩大天然气进口规模,提升天然气替代煤炭的经济性。
油价走低也为推进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带来契机。中国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但受经济承受能力、产品竞争力和民众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过程比较缓慢。油价下跌既能带动能源价格整体走低,也有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为国内能源资源产品市朝改革提供了契机。此外,低油价还有利于中国石油合作“走出去”。一般而言,在低油价时期,资源国更易倾向放下身段,可以增加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但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对中国经济运行也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警惕!
首当其冲的是影响国内边际成本较高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中国东部老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开发成本逐步提高,油价的持续下降会直接影响国内老油田生产与经营。而且,油价下跌压缩了石油企业利润空间。原油价格下滑,虽使石油企业炼油板块成本随之下降,不过由于原油勘探开发板块的利润受到压缩,终端油品需求疲弱,国内“两桶油”交出的三季报并不耀眼。而且,油价连跌让成品油批发市场陷入困局,民营加油站零售利润大幅缩水,市场看跌气氛浓重,业者缩短操作周期,快进快出以降低操作风险。
其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取向,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面临成本高、国家补贴数额大等困境,加之稳定性差等,市场接受度还不高。中国页岩气资源赋存特点也决定了页岩气经济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油气价格持续下降,不利于国内页岩气产业向前推进,也不利于煤层气、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开发示范,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油价大幅下降还将动摇国际“石油美元体系”,原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若出现逆流,意味着全球流动性以及信贷评级问题会随之浮出水面,这将间接给中国外贸及货币政策等带来压力。
文章最后说,国际油价持续下降对中国经济和能源的影响程度,与下降的幅度、速度、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总的看,利大于弊,中国要抓紧时机,趋利避害,推进中国经济和能源事业更好发展
中国石油面临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和严控成本。上一轮低油价倒逼石油公司研发并推广新技术,从根本上降低了全行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以页岩油产业为例,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自动化技术的推行,二叠纪盆地的开采成本大幅降低。在2014年时,美国页岩油桶油成本为65美元,现在桶油成本仅为35美元左右。上一轮低油价过后,国际大石油公司将低成本发展作为企业应对上游经营风险的重要策略,桶油成本明显下降。2019年,维持BP公司上游业务正现金流的桶油成本仅为26美元/桶,壳牌为36美元/桶,维持道达尔正现金流的桶油成本由2015年87美元/桶大幅下降至37美元/桶。
二是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资产配置。国际石油公司还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资产配置,来维持现金流中性和重塑资产负债表。在上一轮低油价时期,壳牌完成了包括下游炼制、上游非常规、油砂等价值为60亿~80亿美元的各类非核心资产剥离,目的是在完成并购BG后聚焦天然气等核心业务。道达尔于2015年将在南非的煤炭子公司出售给当地公司,彻底剥离煤炭业务,并将其战略核心业务定为LNG业务,涉足整个天然气产业链。
三是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勘探开发公司。得益于一体化的产业杠杆优势,在2014~2016年的市场寒冬期,国际石油公司虽然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出现全面亏损,利润大幅下降,但下游炼油产业利润增加,收窄了整体业绩下降幅度。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院长韩景宽表示,产业链完整的公司在油价下降通道中,各项业务都会受到冲击。但油价企稳后,炼化和销售业务的效益情况会率先好转,对稳定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这类公司比纯粹的上游公司抗风险能力要强。产供储销贸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应对风险的腾挪空间更大,调节余地更大。通过一体化优化形成合力,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盈利能力,抵御低油价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