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西藏自驾游,沿途加油站有97或95号汽油吗,

2.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哪儿

3.芒康在什么地方

去西藏自驾游,沿途加油站有97或95号汽油吗,

芒康今日油价-西藏芒康县石油价格

92没问题,95不敢保证都有,如果一定要高标号的,一定是路过的大油站都进去加油还有希望维持到拉萨,否则,只能偶尔加加92维持一下行程了,还是预先做好攻略为好。

百度搜索的资料:

青藏线从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出发,公路全长1160公里,最大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从青海省驾车经过773公里到达格尔木,有一家加油站,有97#,出发记得将油箱加满,如果有备用油箱的话,备用油箱也加满(不建议携带,可能会在检查站被没收)。

从格尔木出发开往沱沱河,全长415公里。到达沱沱河也有可以加油的加油站,中石油,但是只有93、90和柴油。

沱沱河开往雁石坪全长只有90公里,但是在雁石坪的加油站和沱沱河一样只有93、90和柴油: 中石油,仅93、90和柴油。

从雁石坪到安多是没有中石油的,此间的举例为145公里。注意用油情况。

安多到那曲全长126公里,在那曲有中石油,可以添加的有97#,93、90和柴油。

那曲到当雄全长166.5公里,到达当雄有中石油,可以添加的有93、90和柴油。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哪儿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

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64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2013人。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从向下深入到洞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年产盐量约300万斤,收入100万至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

盐井是块风水宝地,盐井村就驻扎在山神的怀里,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是国道

214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都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盐井的铁链木桥自“茶马古道”开通至今,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解放以前,那里集聚着很多来自云南德钦、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马帮群,交易各种物资,主要有藏族的盐、羊毛、羊皮、绒毛、青稞等东西和汉族带来的茶叶、哈达、瓷碗、布匹、红糖、白砂糖、粉丝、大米等商品。运货的途中经常会遇到-物资的情况,因此在“茶马古道”的路上最好的防备措施便是马帮群一起上路。白天上路,到了夜晚有些人睡觉,有些人值班。最多的马帮群有700多匹马和70多个人。他们之间非常讲信用,也特别团结,同甘共苦地穿越茶马古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

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将被淹没掩埋。昌都地区准备将其列为受到保护的“盐井盐田博物馆”。

盐的销路:

盐的销路比较广,主要分五大销路区:

1、云南省的中甸、德钦等地;

2、四川省的巴塘、理塘、甘孜等地;

3、林芝、拉萨等地;

4、左贡到整个昌都地区;

5、整个芒康县。

盐田之争:

“羌”是现在的纳西族。当时羌巴人把留下的很厚的石墙土墙叫羌宗,至今还可见古建筑物的遗迹。盐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前,盐比金子还要昂贵,所以盐井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盐井曾经发生过多次争夺盐田的战争。目前盐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东西两岸。在当时澜沧江东岸的盐井百姓要向巴塘有个名叫巴桃花王(桃花盛开的时候巴桃花王来收税,为此而得名)的贵族家交税,这给当地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盐井百姓的生活本来就过得十分困难,无法承担额外的上交任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们下定决心要消灭巴桃花王,在预先都已经商量好的情况下,盐井的百姓趁巴桃花王来收税之机,杀了巴桃花王,为了不让个人承担罪责,每家每户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个刀痕。盐井所有的百姓都自愿共同来承担责任。巴桃花王了,百姓们请来巴贡寺的寺主土瓦-到巴塘解决此事。巴塘方面决定分两场比赛来解决这次的事件:一、比力气;二、比马背上功夫。土瓦-法力高强,两个比赛都赢了对方。按照当时的惯例,被的头、耳朵、眼睛等值多少钱,要给被的家庭作赔偿。在给巴桃花王的头、耳朵、眼睛等作价后,百姓们一次0了赔偿费,从此摆脱了交税的厄运。

2013年5月,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镇纳西民族乡

类型:民俗村

开放时间:8:00-19:00

门票信息:门市价:90.0元

芒康在什么地方

芒康是西藏昌都地区的一个县。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最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00′-99°05′,北纬28°37′-30°20′。东与四川巴塘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昌都地区左贡县相连,北与昌都地区贡觉、察雅两县交界。总人口75512人,有藏、汉、纳西、白、土、回、苗等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嘎托镇,邮编:854500。区号:0895。县驻地距昌都地区440公里,距邦达机场315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1225公里。县域东西最大距离9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03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西藏芒康县 www.mangkang.gov.cn

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434米,最低海拔2200米,平均海拔4317米。县城年平均气温10℃,年降雨量550毫米,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和横断山区立体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