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拿大移民怎样看待自己国家认同的

2.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的农民有什么补贴?

3.各国民生投入比例

4.海地地震一共有多少个国家给予援助?

5.赴加拿大生孩子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加拿大移民怎样看待自己国家认同的

加拿大救助金价格-加拿大的失业救济金

你好,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大国,长期以来,移民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与争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移民的国家认同心存疑虑的人,总是担心移民过分热衷于他们自己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会大大影响他们对加拿大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影响他们对加拿大的忠诚;相反,那些对移民的国家认同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移民忠于自己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不仅不影响他们对加拿大的认同,而且还会因为加拿大慷慨地接纳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而倍加热爱和忠诚于这个国家。

然而,从鲜活的实践来看,上述两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说。现实中,移民看待自己的国家认同,往往是微妙的、复杂的、生动的、感性的、模糊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概括的。

从“欧洲杯”看葡萄牙裔、意大利裔的国家认同

笔者访学加拿大期间正逢欧洲足球锦标赛(即欧洲杯)决赛,在加方同行的建议下,笔者特意前往位于college街的被称为“小葡萄牙”和“小意大利”的街区去做葡萄牙裔加拿大人和意大利裔加拿大人的“田野”调查工作。

我们选择葡萄牙裔加拿大人开设的酒吧作为观察地点。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队半决赛的那天,酒吧里可谓一座难求,许多葡萄牙球迷身穿葡萄牙国家队的球衣,挤站在酒吧中,他们一手拿着硕大的啤酒杯、一手挥舞着葡萄牙国旗,嘴里不停地大声狂喊“埔头膏”(葡萄牙语的“葡萄牙”的发音)。进入点球决胜阶段,这种疯狂突然变得十分安静——一种令人窒息的安静。人们全神贯注甚至一动不动地站在或坐在那里,眼睛盯着屏幕。当葡萄牙队输掉比赛的时候,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惋惜、痛惜乃至责骂的声音。

笔者有意选择了5个情绪和年龄比较有代表性的人(事后知道他们都是拥有加拿大国籍多年的人)进行采访。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更认同加拿大还是你的来源国?如果在世界杯赛场上葡萄牙队和加拿大队相遇,你会给哪个队加油?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人是一个年近六旬的男子,面对第一个问题,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葡萄牙人”,那气势使笔者没有勇气再问其他问题。第二个受采访者是一位50岁上下的中年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答复是“我是加拿大人,但我来自葡萄牙”;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很难说清”;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不知道”。第三个受访者是一位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我是加拿大人,但我的父母是葡萄牙人”;对第二个问题的答复是“我倾向于加拿大”;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这不可能吧(意指加拿大足球很弱)?如果相遇,我支持加拿大队”。第四位受访者是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她的3个答案分别是“我是葡萄牙裔的加拿大人”、“我喜欢加拿大”、“我会为两个队加油的,一只手一个旗”(边比划边笑)。第五位受访者是一名中年男子,他的答案没有超出其他4位受访人。

欧洲杯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意大利裔加拿大人。在意大利队对阵德国队的半决赛中,意大利队以2比1领先,比赛还没有完全结束,大批的意大利裔加拿大人就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到街头,兴奋而狂热的意大利队球迷们瞬间占据了college街的一部分,人们高举足球名将“巴神”的画像,一浪高过一浪地高呼“伊塔亚”(意大利语的“意大利”的发音)。那份对意大利的情感和认同,令旁观者为之动容。

笔者随机采访了近10位参加游行的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加拿大人,然后才是意大利人,并表示他们很热爱这个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国家。只有两位受访者对笔者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一位青年男子激动地对笔者说:“此时此刻,我也不知道我是哪个国家的人了!但我知道我爱意大利,我为她骄傲。”另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明确表示,他虽然是加拿大公民,但他并不认同这个国家,因为它不公正,排斥外来移民。他举例说自己是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却始终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还说他恨这个国家的犹太人,因为他们垄断了一切,垄断了好工作和财富,住在地段非常好的地方(事后笔者向一位加拿大教授求证此观点,她说在加拿大不存在犹太人控制财富和舆论的问题,但是加拿大社会的确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问题。她说从城市空间的布局来看,多伦多市已经形成了富人、中产阶级和下层人士集中居住的三元格局,犹太人居住地属于富人区)。游行结束后,笔者采访了一个独自行走、穿着意大利队球衣的10岁男孩,他自称是意大利人而不是加拿大人。当我问他为什么出生在加拿大而不是加拿大人的时候,他的回答出奇地简单:“因为加拿大的足球很差!”

总的来说,非法裔和非英裔的欧洲移民,在加拿大社会大致处于“中间层”,作为整体,他们的命运不像历史上的华裔那样起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对加拿大保持着不同程度认同的同时,对自己的来源国始终有一种精神上的依恋。这种依恋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和血缘,另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作为一个温和的移民国家,始终未出现过足以凝聚某种民族性和表达人类激进情感的单一民族主义精神。

“加拿大日”中华裔的国家认同

7月1日是加拿大的国庆节,笔者一大早就赶到了即将举行庆祝仪式的女王公园。与想象中的白人应占相当大比例的情形不同,前来参加庆祝仪式的人,大部分都是亚洲面孔,其中不少是华人或华裔加拿大人。笔者注意到,当加拿大国歌奏响的时候,正坐在一旁享受绿地的一位华裔女士急忙拉起她的两个孩子,一家三口庄严肃穆地站立,向加拿大国旗行注目礼。

后来得知,这名华裔妇女已入籍加拿大10余年,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当笔者问“是不是只有你们这些后加入加拿大国籍的移民,才会特别重视和表现你们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时,她说“也不全是”,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真心热爱这个国家,因为这里文明富足、政治清廉、环境优美、人际关系简单、竞争有规则、人的素养较高,她还特意提到了食品安全和孩子的教育等。她说:“实际上就一句话,感觉生活在这里很安全、很踏实。”谈到安全,笔者故意提起最近发生在加拿大的一些凶杀案,没想到她的反应非常淡定:“那是因为加拿大新闻独立,芝麻大的事情也瞒不住,实际上多伦多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一般说来,在国家认同方面,华裔加拿大人的态度大致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面认同加拿大,仅视中国为某种文化上的来源国。这类人群往往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二代及其后的移民,他们一般受过很好的教育,语言无障碍,文化无隔阂,拥有体面的职业和收入;第二种是政治上认同加拿大、文化上则更认同中国。这个群体一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语言无障碍,但文化上有隔离感,拥有较好的职业和收入;第三种是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均不太认同加拿大,许多人甚至在入籍多年后仍坚称自己是“中国人”。这类群体多没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或者虽有一定的学历,但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不排除种族歧视的原因),无法在加拿大找到体面的工作、拥有体面的收入。他们多在工厂、餐馆或旅游行业打工,也有不少人自谋出路、自主择业,这个群体从多种意义上说都属于加拿大社会的边缘群体。

探访“热麦丹”——穆斯林社区中的“国家认同”

“热麦丹”,即中国人所熟知的斋月,是穆斯林的重大宗教活动月,在加拿大也不例外。加拿大的穆斯林来自世界各国,包括至少50个以上的民族或族群。虽然其族性、文化和传统有明显差异,但在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下,他们在加拿大形成了一个个以清真寺为核心的穆斯林社区。斋月的清真寺成为调研加拿大穆斯林国家认同的理想场所。

笔者大约走访了5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穆斯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来自内乱或战争比较严重的国家或地区的穆斯林。当被问及“是否认同加拿大多于来源国”的时候,他们大多不愿意正面回答,而是选择陈述自己的感受。一名中年伊拉克裔男子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他在礼拜大殿门口对笔者说:“指真主发誓,我更愿意生活在加拿大,加拿大社会宽容、开放、自由,我敢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如加拿大这样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当被问及“什么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时候,他举了北欧、西欧的一些国家和美国阻建清真寺的例子。他说在那些国家,所谓宗教信仰自由仅是指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他还说自己刚刚从巴格达回来,说那里的情况“糟糕极了,一天只有5个小时供电,人们生活在恐惧不安中”。笔者注意到,庆幸自己是“加拿大人”从而更多地认同加拿大的人,大多是来自伊拉克、索马里、黎巴嫩、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移民。

除了来自上述这类国家的移民,其他国家来的移民则在国家认同方面显得比较客观、中肯。他们一般都会认为,加拿大和他们的母国或来源国各有优点,无法断定哪个“更优”。当笔者进一步追问他们更认同哪个国家时,他们都显得有些为难。倒是一个长相很“智慧”的老者,替他们做了概括性的间接回答,他说:“人们一般总是喜欢带给他们欢乐的人、事物或地方,他们(指那些不愿直接回答认同问题的人)之所以离开母国来到加拿大,是因为加拿大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因此你不必逼问他们更认同哪个国家,他们的行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事实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在笔者所采访的50多位穆斯林中,虽然移民背景各有差异,但他们都宣称自己“喜欢这个国家”。

从外部观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融合,加拿大的穆斯林已呈现出某种明显的“特质”,这种特质既表现在教内的种种活动中,也表现在教外的更大的社会层面。从前者来看,加拿大穆斯林内部的多元化和宽容气氛已相当突出,不仅不同教派的人在同一个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没有任何冲突,而且信仰其他宗教的人甚至无神论者,也被欢迎去清真寺一同用餐或交流。正如一位巴基斯坦裔加拿大人说的那样:“我们信仰伊斯兰教,但我们不排斥任何其他宗教,相反,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讨论接近上帝(真主)的种种途径。”他认为“宗教都是接近神的手段”。显然,加拿大穆斯林社区已具有某种“自由主义”气质。

从日常生活来看,加拿大穆斯林女孩子的打扮也很多元。有的打扮得非常传统——戴头巾、盖头或穿着“希贾布”(阿拉伯语,意为“窗帘”或“遮盖物”),甚至只漏出两只眼睛,有的则穿得相当时尚、现代。值得注意的是,妇女在加拿大穆斯林社区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各类活动中,妇女均受到格外的尊重与保护,“女士优先”已成为社区内的一种习惯。

加拿大穆斯林社区的触角已广泛伸向社会。如对愿意参观清真寺的人不作任何限制(衣着、宗教信仰、民族、种族等);专门在网站、市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宣传点,向人们宣传和介绍穆斯林社区和加拿大的风土人情;积极举办各种研讨会、文化讲座甚至宣传大集会,以促进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相互理解、增强共识;成立各种各样的民间社团(包括慈善组织和人权组织),帮助、救助有困难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社团组织同样也延伸到各个高校,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都有这样的组织,穆斯林学生社团的活动非常活跃);穆斯林的商业网点遍布于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渥太华等大城市。

由于加拿大穆斯林在主流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益扩大,从2004年起,加拿大各类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穆斯林社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加拿大的穆斯林已成为加拿大社会不可或缺的多元文化身份的公民。

正当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抱怨他们的穆斯林拒绝学习语言、“拒绝融入”的时候,在加拿大的街头、校园、政府机构、社区乃至清真寺的讲台上,不时地传来穆斯林流利、纯正的英语(在笔者所采访的50多位穆斯林中,百分之百的情况是:他们的孩子要么只说英语或法语,要么第一语言或者讲得最好的语言是英语或法语,其母语已悄悄转化为家庭或社区内语言)。穆斯林社区的情况表明,加拿大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正在换取穆斯林社区更大的认同和宽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似乎在加拿大的穆斯林社区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望采纳谢谢! 本司加拿大技术移民30万人民币,不成功不收费!!

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的农民有什么补贴?

遇到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房屋成为危房,国家有补贴和救助义务。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三章应急救助和第四章灾后救助都有相关规定。除此之外各地均有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下面以广西省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调整自然灾害救助补助标准的通知》桂民发[2017]55号: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唯一住房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一、二、三类对象分别按照15000元、12500元、10000元发放;

唯一住房因灾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住房所需资金以政府帮助购买的农房保险理赔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安排资金补助”,调整为“自治区财政每年对因灾住房全损重建户户均补助标准为20000元。

对因灾损坏住房维修户均补助标准为2000元,市、县(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补助标准”。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四条 自然灾害发生并达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立即向社会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

(二)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

(三)紧急调拨、运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和物资,及时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四)抚慰受灾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

(五)组织受灾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六)分析评估灾情趋势和灾区需求,采取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措施;

(七)组织自然灾害救助捐赠活动。

百度百科-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各国民生投入比例

法国34.9%,德国27.6%。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世界上别的国家民生投入比例法国34.9%,德国27.6%,英国25%,加拿大23.1%,澳大利亚22.5%,包括各种救助金,教育补贴、生育补贴等。五大民生目标指中央改善民生的五大方面目标,即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

海地地震一共有多少个国家给予援助?

援助  在加勒比岛国海地12日发生强烈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3日发表谈话说,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切和同情。外交部长已向海地外长尼古拉斯发去慰问电,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向海地提供紧急援款,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尽快赶赴海地开展营救。 中国国际救援队从首都国际机场搭乘飞赴海地

1月13日晚,中国国际救援队从首都国际机场搭乘飞赴海地执行救援任务。据悉,救援队一行共计68人,由三个分队组成,包括来自国家地震局的10人专家分队等。据了解,救援队随机携带了总价值约1200万元人民币的10余吨救灾物资,其中包括救援、通讯、后勤保障、医疗、食品在内等物资设备和三只搜救犬。

海地12日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地参加救援。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6076包机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目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之后,带队的领导就开了一个碰头会,安排了一下下面的工作,同时队员们也开始相互调试设备,准备开始下一步的救援工作。然后,已经有20名的队员,其 中7名是国际救援队的队员,4名是医护人员,然后其它的还有公安部,外交部,地震局和一些新闻媒体的成员。另外他们携带了3条搜救犬,直接乘中巴前往联海团总部坍塌的现场,已经开始了现场勘查和初步救援的工作。 1月13日的时候,多米尼加的救援队就在上午抵达了海地首都太子港,开始进行救援工作。然后13号的下午,美国、法国、冰岛、波多黎各等国家的救援队也都相继抵达。他们的部分队员已经前往了联海团的总部,开展了救援。目前救援的进展并不是非常的快。我们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在联海团的总部已经救出了21名伤员。目前已经是太子港的深夜,一些国家的救助工作已经暂停了。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刚刚抵达就已经派出了一个20人的小组去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因此我们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好的,这就是救助工作的情况。 这个数字我们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具体的一个确认。因为一个是海地政府的运转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很难从官方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另外一个联海团的这个受损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联海团的一号和二号人物都被埋在废墟之下,联海团也是刚刚重新的调整了一个秩序,开展救援的工作。因此这两个部分我们都没办法得到确切的数字的报告。就我们来看呢,确实在街上有的时候会出现尸,而且出现了民房的倒塌。之前有大部分的海地民众就已经在街头露宿,怕回到自己的房间中被已经受损的房子再次砸伤。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大使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增加对海地的地震救灾援助,其中包括二百六十万美元现汇。 联合国

秘书长潘基文13日发表声明说,他对海地民众以及联合国工作人员极为关切,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他已决定派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前任负责人埃德蒙·穆莱特前往海地,他本人也将尽快访问海地。潘基文当天还宣布联合国将向海地提供1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世界银行

13日表示准备派遣一支灾情评估团队前往海地。路透社报道,这支团队主要负责评估地震损害,协助制定震后重建方案。世行还说,准备动员一批救援物资紧急送往海地。世界银行宣布免除海地今后五年债务。世界银行表示,海地目前拥有3800万美元的世行无息贷款,占其全部外债的4%。鉴于本次地震给海地带来的危机,世行决定免除该国在今后五年中按照贷款条件应偿还的资金,并将致力于免除剩余债务。

欧盟

欧盟委员会13日决定,向遭受地震灾害的海地紧急提供300万欧元援助,并将在进一步评估海地灾情后提供后续援助。这一数额也是欧盟委员会在紧急状态下所能提供的最高数额。

法国

法国政府13日宣布,将于当天紧急向海地派遣救援人员和两架载有救援物资的飞机。法国内政部下属的民事安全司则宣布,将在24小时内从两个海外省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及法国本土调遣总计130名救援人员和6条搜救犬前往震区。

德国

德国政府13日宣布向海地地震灾区提供100万欧元的资金援助,用于对灾民的紧急救助。此外,德国还将向灾民提供50万欧元的食品援助。包括地震救援队在内的德国专业救援力量也已经整装待命,以备随时开赴地震灾区。

巴西

巴西总统卢拉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总额1000万美元的救灾资金,并将紧急调派14吨救援物资。另据报道,正在海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巴西知名社会活动家吉尔达·阿恩斯已被确认在地震中亡。

冰岛

冰岛政府13日宣布,冰岛将向海地地震灾区派遣一支由37名搜救专家组成的国际救援队,预计将于当地时间13日下午抵达震区。作为首批抵达的国际救援队伍之一,冰岛救援队携带了大量先进的搜救设备。[1]

瑞士

瑞士联邦政府,派出一支隶属外交部“发展及合作办事处”的快速应变部队,乘搭一架庞巴迪CL604挑战者医疗专机,于1月13日早上由苏黎世机场起飞赶赴海地。

以色列

以色列外交部,派出一支包括医生及救援人员的220人救援队伍,乘坐2架带备仪器、一个包括手术室战地医院的飞机前往海地。

牙买加

牙买加政府医院宣布进入戒备状态,随时接收受伤海地人民。手提电话网络商Digicel捐出500万美元给非政府救援组织.

英国

英国政府承诺620万英镑援助,并派出一支71人搜救队,携带专业重型搜救仪器及2只搜救犬。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向海地总统及受影响人民表示深切的难过、同情及哀悼。

美国

美国派遣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部分单位,与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在1月13日接到派遣命令后,卡尔文森号卸载舰上战斗机群,改载援助物资和19架直升机,随即与护航舰全速赶往海地,并于1月15日抵达太子港外海,做为美军救灾直升机的基地。海军另派安慰号医院船与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前往海地,这两艘船舰可提供共约1600床的医疗服务。总统承诺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1,000万澳元援助。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捐赠500万加元援助,并捐出与民间捐款相同数目的捐款,目标是1亿加元。加拿大政府并宣布启动“赫斯提亚”行动,当中包括派出一支灾难援助应变小组、加拿大皇家海军护卫舰“哈利法克斯号”、驱逐舰“阿萨巴斯卡号”、一架CC-177全球霸王运输机及2架CH-146格里芬搜救直升机。

日本

日本宣布将向遭受地震灾难的海地提供500万美元的紧急救灾援助。

韩国

韩国政府计划向发生强震的海地提供紧急救护品、派遣紧急救护队,支援海地的重建工作。此次人道主义援助规模达100万美元。

泰国

泰国政府内阁批准给予海地地震灾区人道主义援助三千万泰铢和两万吨大米。泰国将拨两万美元给海地政府,以救济大地震灾民。

世界粮食计划署

该机构目前正在海地地震灾区发放高能饼干等不需要烹煮的食品;与此同时,粮食署还在筹备在今后6个月中,为200万民众提供口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将迅速向遭受地震重创的海地提供1亿美元援助。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当局将再向海地运去1200吨食品援助,帮助受地震灾害严重打击的海地人民。 

俄罗斯

梅德韦杰夫当天在与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通电话时,责成该部向海地地震灾区受伤人员提供援助。绍伊古报告说,紧急情况部将派出运输飞机前往海地开展救援工作,机上将携带空中机动救援医院以及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巴拿马

 巴拿马政府12日对强烈地震在海地造成严重损害表示遗憾,并允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救援。

西班牙

搭载救灾专家的飞机将于13日夜里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郊外的一个军事基地起飞,飞往海地首都太子港。40名救灾专家包括警察、消防员与急救服务人员,他们并带去了特种受驯犬。并将于14日派出第二架飞机,机上将搭载外科医生、医疗设备与阵地医院。

阿根廷

一架运送阿根廷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军用飞机已准备就绪等待起飞,救灾物资包括用于加强医院救治能力的大量医疗用品。阿根廷维和部队医院是目前海地首都太子港灾区唯一一家能够使用的医院。13日当天,医院已完成至少85例救治手术。

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将向海地紧急派遣一个救援小组,参与当地的人员搜救工作。救援小组由12名抢险队员,数名洪都拉斯突发灾难监测局专家和军方专家组成。该小组除了在地震灾区搜救被掩埋人员外,还将参与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

智利

智利向海地提供40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联邦向遭受地震灾害的海地政府捐款100万美元,以帮助救灾和重建工作。

赴加拿大生孩子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加拿大生孩子利弊,加拿大生子除了可以体验西式分娩方式外,还可以让孩子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公民,加拿大实行的是出生地原则国籍制度,不论哪国人,只要把孩子生在加拿大,孩子就自动获得加拿大国籍,不需要父母中某一方具备加拿大国籍或永久居民身份,孩子就能享受免费医疗、牛奶金和大学教育补助等其他加拿大孩子普遍享受的社会福利。因此,不少非福利国家都出现过不少所谓"生育旅游者",孕妇以游客身份来到加拿大,然后生子、办护照、走人。 对一些中国人而言,去加拿大生子还有一种特殊理由:超生。由于国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渴望超生的父母便可能采取这种"曲线超生"的方法应对,在他们看来,到加拿大生孩子,孩子出世后就是加拿大人,即使带回去也不占户口,便可以轻而易举绕过计生门槛。 加拿大生孩子利弊如何呢?目前,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网络上,都有很多成功人士移民国外的新闻,新闻上都写的好像国内移民人士给加拿大作出了多打的贡献,实际上应该是中国的富人占尽了加拿大的便宜。

例如:一个投资移民的家庭有一家四口,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他们通过投资移民来到加拿大后,没有外来工资收入,只靠存款生活,但每年政府要 付给这样的家庭光补贴就得8000多加币。明细为:两个孩子的牛奶金每年按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就得6632加币,GST退税一家四口近1000加币,还有每 年依据政府的地税多少,也有相应的退税,如果住100万的房子,缴的地税可退还800-900加币。这样加拿大光每年给这些富豪的退税就高达8000多加 币。

另外,还有小孩从小学读到高中都是义务教育,以及免费的公费医疗,但这些富人并没有给加拿大创造任何财富也并没有为加拿大缴税。因为加拿大只对收益征税,但并不对资本征税,所以投资移民者除了移民时交付的那笔投资费用外,并没有再为加拿大作什么贡献。

因为国内富豪,很少在加拿大投资开办公司,大多数都是采取老婆孩子住在加拿大,而自己仍在国内赚钱的方式。孩子在加拿大享受免费的西方教育,太 太在加拿大过着舒适的生活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只要有钱就很容易得到上述的这一切,中国的投资移民人士基本都是精于计算,善于规划的管理层人员,对移民也计 算得很到位,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是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