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2.为什么都盼房价下降?房价上升不好么?

3.你认为未来房子到底是“价”还是“黄金价”?

4.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黄金跌房价涨_金价暴涨房价下跌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可以用来“炒价”的东西是很多的,我认为只要是市场有需求,就都是可以被那些有钱人用来炒,从而赚取更好的利润的。那么常见的生活中用来炒价的东西有哪些:

我认为最常见的是黄金。黄金因为其稳定性和产量稀少常被作为世界通用的流通性货币,经常被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用来炒。无论是金价暴跌还是金价暴涨,我想收益最大的总是那么些精英阶层的人。

前几年,金价下跌的厉害,引发了中国大妈的疯狂性购金热。“中国大妈”一词都被引入牛津词典,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我想,如果黄金不是因为其作为货币手段的特殊性存在,估计它的涨与跌没有人会过多的在意吧!

还有就是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房子。房价的持续增长,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房子已经是年轻人结婚的必要条件之一了。

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房价一两千还算是贵的,间隔十年,如今均价都达到一万了。房子作为商品,这种价格的不正常暴涨是有很多炒房团,购房团在幕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物价的上涨水平与人们消费能力的上涨水平不成正比,在我看来就属于炒起来的。幕后操纵的房价,可以说坑惨了穷苦的年轻人,富裕了少数有钱人。我想这也是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原因之一。

还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农产品,也是很多人炒作的对象。比如这几年常常听说“蒜你狠”、“姜你军”,蒜和姜也是经常被拿来炒作的。蒜和姜作为家家户户厨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虽然用的少,但是也属于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任何人的生活中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项,我想这可能就是那些操盘手们经常用来炒作的原因。

曾经,我如果一家期货公司面试,实习了几天。那家公司就是专门炒榨菜的。公司里面的设备就是几十台电脑,大家电脑上操作是买高还是买低。根据级别波动曲线推测价钱走向,虽然公司看不到一丝榨菜的影子,但是企业就是靠它盈利的。

还有河南有一个较大的期货市场,市场上菜价的波动它都能控制。有些人,囤很多货,造成市场短缺的象,看上去市场需要大于市场供给的现象,当菜价抬高后,再往外抛售。

这一行为,最终受害的我觉得是菜农们。因为消费者可以因为菜价过高而选择不买或者是少买,但是菜农需要大量购,一旦滞销,只能自认倒霉。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来“炒价”的商品,当然现实中还有很多。只要是市场上有需求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来“炒价”的。当然,还有一些即使是没有需求的,也可以用来炒。像比特币,就是活活的炒起来的。

为什么都盼房价下降?房价上升不好么?

首先要提一点,财富上升,是一部分人们会感到快乐,而不要用人民。因为,这是一部分人得益,而不是人民得益,人民是个总体概念,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跟房有关的社会问题。

关于房价上涨,可以说明资产增值,对于资产所有人来讲,他可以获得财富更多。但这个时候就有个问题,是可以获得,而不是已经获得。这其中有个发生与未发生的区别。就跟买股票一样,股票价格上涨,我拥有的股票价格上涨,我可以赚到比我投入多的钱,但如果没有卖掉的时候,就不能说明你已经赚到钱,因为价格有上涨也有下跌的时候。一旦价格大跌,我所有的股票或其他资产就缩水了,我就不会高兴。房屋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股票价格波动往往要比房价要敏感要剧烈。

有的人喜欢房价下降,当然是希望用更少的钱来购买房,难道这是不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么?如同你要买雪糕吃,别人花了两块钱,而我想花一块钱,已购房的人所花的钱是被其他人获得,而不是那些希望房价下降的人赚去,这跟我希望不希望别人是否幸福真的没有关系。

记得,要选好最佳答案,别关了问题。

你认为未来房子到底是“价”还是“黄金价”?

或许还是黄金价。

1.就每一年来说,涨涨跌跌都正常,但总体上仍遵循“螺旋式上涨”规律,涨多了就要调整,调整后继续上行。道理很简单,房价犹如一块海绵,压下去,还会弹起来,压得越深越久,弹得也越高。这是由土地拍卖模式、货币政策趋势决定了的

2.过去房价基数低,所以涨幅高,现在基数高,所以未来涨幅相对较低。新阶段下,考虑到泡沫和金融风险,政策上也不允许大涨,这也是楼市调控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3.老龄化从来都不是房价趋势的决定因素,只会降低涨幅,不会中断上涨。比我们老龄化程度高的主体比比皆是,但该涨的还是在涨,说明老龄化不是房价的决定因素,只要货币超发存在,房价就没有天花板

4.正确理解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就健康而言,如果所有物价都在涨,就房子价格不涨,这反而是不健康,正常而言,每年的房价涨幅=GDP增速+物价指数,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稳中有涨”,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

5.有些地方房价差距会拉大,有些地方房价差距会缩小,这就是“楼市分化”。比如,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内的城市房价倍数会缩小(核心城市与卫星城),但类似鹤岗、阜新这些收缩型城市的房价差距会越来越大,现在10个城市中有一个这样的城市,未来10年可能有两个,所以,关注近3年人口净流入数据是买房人的必修课

6.这两年新房价格看似上涨了,但不少二手房价格其实是下跌的,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是品牌开发商、物业口碑差、配套不咋的。所以,买房要买痛点,教育、医疗、交通、商业、就业好的城市或者板块才是买房应考虑的关键因素。而这其中,学区是年轻人买房首要考虑的因素,医疗是老人养老买房必考虑的条件

7.做好长持准备,少则5年,多则10年甚至更久。买房不是买股,不能一味追求热点概念,要看比较确定性的规划,因为任何城市配套规划都需要地方真金白银投入(也可以反推,货真价实投入的地方大概率是买房方向)。可以预见,楼市调控中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大概率会长期存在,所以,要利用好手中的房票,买错起码也是3-5年以上不能动弹,一正一负,财富差距可想而知

8.刚需买房尽力而为,尽量遵循“120%”法则。按理说,首次置业者经济压力本身就比较大,主要是收入不高,所以选择房子的时候只求有个“窝”,走一步看一步。但对年轻人而言,几年后面临着生孩子、小孩上学问题。那时会发现,老人过来帮带孩子没地方住、孩子上学没有好学校。所以,面积上尽量大一些,70-80平米的,尽量买90-100平米的三房,没有学区或者没有好学区的,尽量选择带学区的,即使房子旧一点。这“120%”法则意思就是把自身的购房潜力再往上挖掘20%,8-10年内都不会被动地为换房的事发愁

9.关于郊区和城区房子的选择,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大方向是这样的:年轻人考虑到工作、生活方便,加上优质教育集中,尽量选择城区的房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城市发展边界外延,郊区也会迎来优势,除了空气环境好外,家庭医生的出现,郊区可能是富人的聚集地

10.尽量规避商铺、公寓、旅游房。无论市场有多热,这几种产品都不那么好销售,开发商请名人站台、各种宣传铺天盖地的现象也说明,买房人不买账,电商冲击、转让税费高以及接盘者少,让这些房源库存只增难减,对普通人而言,买上这类房子其资金就完全被锁死了,当然,土豪说,权当是沉淀资产,那就另当别论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我有时候会感觉,这中国人啊,玩起金融来,好像比华尔街还厉害。

炒大蒜

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呢,大蒜的价格突然高了好一阵子,听说有一些山东商人,竟然囤积几百万斤的大蒜,市场上的大蒜都被商人收走了,所以市场上的大蒜越来越稀缺,价格越来越高,市民担心买不到大蒜担心大蒜价格一路疯长,所以也开始屯大蒜。

在这事之前,我以为南方人只喝咖啡呢,结果发现南方人也吃大蒜,而且可能吃得也比较凶。

炒食盐

10年的秋天吧,我大学毕业了,自己在外边租房住,烧菜时突然发现没食盐了,于是我便骑着自行车,到秀灵路上一家叫利客隆的超市去买食盐,去了才发现,食盐竟然涨到10块钱一袋了,并且限购!每人最多只能买两袋!据说一些大妈听说日本核泄漏,中国的食盐中含碘,可以有效地帮他们防止核辐射,所以大妈们就去超市抢食盐!我的天哪,他们为什么不去药店抢碘伏?来祸害食盐干嘛?

在这之前,我一直挺相信经济学上讲的东西,记得西方经济学上说,食盐的使用量是恒定的,所以太平年月,食盐的价格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所以食盐的价格可以作为物价高低的参考。但大妈们抢盐的举动,让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食盐的论述彻底地成为一个笑话。

炒房子

这个特别好玩,正常情况下房子是用来住的,但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只有70年使用权的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保值增值的一个手段。

我在南宁的时候卖过一阵子保险,我向一对大爷大妈兜售保险,跟他们算保险的收益之后,大爷很严肃地说,小伙子,我觉得保险的收益不好,这年头,要想让钱保值增值,还是得买房啊。你看我现在的房子,大吧?可五年前我买的时候很便宜呀,5年价翻了3倍啊!除了这一套房,我还买了两套,价格也都翻了两番,不但价格翻番,我还租了出去,又赚了一比!我手里还有20万可活动的钱,我打算再买一套,你这个保险哪,我就不要啦。

那一天,我也特别想买个套房,坐等升值啊!

其实中国人能用来炒的东西很多,股票、基金、期货都是太常见的,还有一些人在吵比特币,李笑来不就是通过炒这玩意实现财务自由的吗?我还在哈尔滨见过炒饭店的,就是找个地段还差不多的地开个新潮一点的店,然后做顾客做流水,俗称网红店,火了之后就高价卖出去。还有一些人炒公司,眼下不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嘛,搞个好的或不好的点子,都可以去创业,之后就拉风投,风投帮着背书,然后吸引更多的风投进来,炒作几轮之后,上市,让股民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