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新一轮调整完成,春耕开始:粮补、粮价即将上涨?

2.油价新一轮重要调整完成,2月份猪价、粮价即将上涨?

3.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央视方面给出的回答是什么?

4.有关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物价上涨和需求管理

油价新一轮调整完成,春耕开始:粮补、粮价即将上涨?

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再创新高_国际油价粮价皆创新高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3年已经来到3月份!随着春耕的正式启动,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在今年春耕阶段,汽柴油价格调整和粮补、粮价的相关消息!按照现在原油市场情况来看,美国原油、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开始迎来下跌!在最近一次油价调整完成之后,4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很有可能会再次迎来新变化!同时国家针对粮食产业方面也制定了很多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前段时间,国家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粮食产业扶持力度,并且会提高粮补标准!今天老道就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4月份国内油价、粮补、粮价的相关消息!具体情况,咱们一起说一说!

就在刚刚新一轮汽柴油价格调整正式完成,按照现在国际原油市场情况来看,因为油价调整幅度小于每吨50元,所以在3月3日完成的汽柴油价格调整当中,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迎来变化!而从202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经历了两次上涨、一次下跌和两次搁浅!汽柴油价格总体趋势处于上涨状态!而且现在随着地缘冲突等多边因素影响,美国原油、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期之内迎来大幅下跌的概率正在变小!起码有两件事,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有所了解!

第1件事:

现在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经发挥影响,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已经开始下降!而且据有关人士透露,俄罗斯已经开始削减原油出口产能,预计削减幅度或将达到25%以上;(用句大白话讲,市场上的原油总量已经开始下降)

第2件事:目前美国原油、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总体处于小幅下跌状态!涨跌幅度非常有限!而且现在美国战略储备原油库库存虽然较高,但是释放出来的原油库存总量已经下降!欧佩克相关国家也在进一步削减原油产量,用以提振全球原油市场价格!

通过以上两件事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在3月中下旬期间很有可能会再次迎来上涨!按照10个工作调整一次的汽柴油价格调整周期进行预测,预计在3月下旬启动的新一轮汽柴油价格调整中,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上涨的概率很大!预计3月底、4月初油价有较大概率迎来上涨!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多多收藏地方加油站制定的油品促销活动!提前做好油品储备,应对油价上涨带来的春耕农机作业成本增加的问题!

除了关于油价调整的相关情况之外,随着4月份的正式开始,全国各地春耕将全面展开!国家针对粮食产业也制定了诸多利好政策,粮补、粮价方面迎来了一系列重要调整!从政策消息来看,今年粮补、粮价迎来上涨已经成为定局!

政策1:在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国家明确提出将在今年正式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充分表明,在2023年粮食总产量将迎来稳步增长!入市粮食规模提高了,粮食市场交易总量也将呈现增长趋势!

政策2: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在今年国家将全面建立农民种粮挣钱得利机制!不仅要让农民种粮有收益,更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润!所以今年国家针对粮食购销方面有很大概率加大调控力度,粮价行情与去年相比有很大概率迎来上涨!

政策3:在今年国家也将稳步完善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生产者补贴!并且鼓励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试点等等!现在吉林、黑龙江等地已经发布了类似政策,今年农民种地补贴或将迎来较大幅度上涨!

综合以上3大政策来看,在2023年国家针对粮补、粮价方面已经提出新方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2023年,老道坚信有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扶持,咱农民的种地收益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这里,老道也恳请大家一起行动,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扶持政策点个赞。

油价新一轮重要调整完成,2月份猪价、粮价即将上涨?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2月份的开始,最近的时间网络上关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讨论很热烈。

随着新一轮油价调整完成之后,基层汽、柴油价格再次迎来了全新变化。

在油价迎来新调整之后,猪价、粮价会有哪些新转变?农民的种养殖收益能否得到强力保障?国家针对粮食、生猪产业又制定了哪些具体的利好举措?今天老道就为大家收藏一下成品油价格调整的相关消息。

涉及到粮价、猪价方面有三个好消息,也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能够有所了解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随着2月份的正式开始,新一轮的汽、柴油价格调整已经在近日完成。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消息来看,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这一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完成之后,基层汽、柴油价格将迎来2022年开年的首次上涨。

尤其是随着这一次油价上涨完成之后,一些地区的92号95号汽油、零号柴油价格也再次迎来上调。

根据国际原油品种变化率情况来看,这一次油价上涨幅度或将达到280元每吨,92号95号汽油、零号柴油价格涨幅也将达到0.20~0.22元每升。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油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影响,除了出行成本有所提高之外,粮食、生猪的调运成本也将迎来提高。

特别是在最近几天,南北各地出现了新一轮的雨雪天气,个别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相对偏差,再结合油价上涨的情况,为我们充分预示着局部地区的生猪、粮食调运效率很有可能会有所下降。

届时猪价、粮价也会面临新的行情变局。

随着2月中旬的日益临近,猪价、粮价能否一改当前的震荡行情,迎来全面上涨,这也是目前广大种养殖户们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布的相关消息来看,在2023年涉及到粮价、猪价方面,国家会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

尤其是针对粮食、生猪产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扶持方案。

下面老道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梳理,有三个好消息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有所了解!

好消息1:在2023年,国家会继续加大非洲猪瘟的管控力度。

要全面降低养殖户们的生猪饲养风险,进一步减轻非洲猪瘟对于养殖户们带来的影响。

而且随着基层猪粮比连续多日处在5:1以下的水平,预计新一轮的储备收储调控也将全面启动。

届时持续震荡的猪价也将迎来一系列的利好改善。

好消息2:在今年国家针对粮食产业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一方面会全面推进提升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另外一个方面也将全方位地保障所有农民的种地收益不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会逐步建立种粮农民的补贴机制,全面建立主产区的补偿机制。

随着系列保障机制的全面确立,农民的种地收益也将获得更强力的保护。

好消息3:在今年国家也将全面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为了进一步实现粮食的丰产增产,在未来国家会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对于我们种地农民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凡。

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将代表着农民通过种地实现增收,将获得更强力的土地支持,耕地地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提高,农民的收益自然也能够迎来稳步提升。

透过以上三个好消息来看,粮价、猪价在2023年迎来新一轮的涨价机会不成问题。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之下,农民的种养殖收益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在这里,老道也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制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政策,粮价猪价系列调控政策点个赞。

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央视方面给出的回答是什么?

粮食问题一直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情。这段时间以来,全球粮呈现价上涨趋势问题,引发社会的广大关注。那么对于全球的粮价上涨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人呢?央视官方给出的回应自然是不会的。全球性的粮价上涨,主要就是一些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价格出现一个大幅上涨的趋势。但是似乎这对于中国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据官方回应,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而且粮食安全也能够有所保障。

01.国内粮价趋势。以前全球性的油价上涨,我们国内的油价也在控制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也没有发生太大的跌涨起伏。而现在粮价发生了一个国际的暴涨,自然而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就我国目前国内的粮价趋势而言,那么即使国际粮价在暴涨,我国国内的粮价也保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属于价值规律波动范围内的一个价格。所以这对于我们国人老百姓来说,还在一定的承受范围内。且粮食的价格也总体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

02.主产粮食自给自足量大。我们国家对于三大主要粮食自产率还是很高的。比如玉米,小麦和水稻这三种人们主要的粮食,我们国家的自产量基本能保证本国国民的生活。基本上,我们国家国民自己生产的玉米,水稻和小麦都能够满足中国人的基本需求。对于进口的主要农作物产品,只是一些大豆类的农作物产品。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当国际粮价发生暴涨时,这并不会对中国人的生活有一个很大的影响。

03.粮食产量高。自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出产后,我国的水稻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主要粮食方面,我们国家甚至还有出口的余地。即使发生全球性的粮价上涨,我们国家并不需要对主要的粮食你那里有向其他国家进口,所以这并不会对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宏观经济学的问题,物价上涨和需求管理

物价上涨涨原因及对策分析2007年以来,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发改委解读物价上涨三大原因: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专家观点:加息无助调控物价抑制投资

在当前主要宏观统计变量(如CPI、货币总量、股票指数等)存在着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这些变量设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的效果多半是会受到影响的,加息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物价成关注热点 如何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负责制和“菜篮子”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涨价项目。

“从涨价原因来分析,就可以看出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袁钢明分析说,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

在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看来,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市场周期性调节的因素,因为去年同期国内猪肉价格非常低,最低时降到2.7元/斤,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甚至开始宰杀母猪。因此,今年春节猪肉价格就开始上涨,而受猪本身生长周期的影响,预计到10月左右肉价就将趋于平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赵宝华认为,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上涨是生猪疫病影响、以前养殖效益太低和当前养殖成本上涨较快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已出台鼓励政策,价格回落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蛋类价格已经出现了快速的回落。

“可见,食品价格上涨有一些特殊、短期的原因”,张立群分析说,一方面受国际油价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另一方面受市场周期因素作用,导致了今年食品价格走高。

而对于粮价,袁钢明认为粮价上涨不值得担忧,虽然短期看会对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些影响,但由于涨价不是因为粮食短缺,因而很容易调控,“粮价上升到一定幅度后会保持平稳,不会继续上涨”。

张立群也认为由于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因此粮价上涨导致的CPI上涨不会长期持续。从2004年起,我国连续三年粮食保持大丰收,2006年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开始回升,到去年底,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库存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占当年全国消费量的4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粮食安全库存17%到18%的标准。

同时,从历史上来看,粮价只有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尚在10%以内。 一旦发生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必须下决心及时治理。这种治理应该是多方面综合进行的。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